卓琳,蔡婷,陳思婷,汪秀英,卓朗,崔景秋△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改變,高血壓(23.2%)[1]、癌癥(20.6%)[2]、慢性腎臟病(16.8%)[3]和糖尿病(11.2%)[4]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續升高。慢性病病程長、病因錯綜復雜,控制慢性病發生與發展的重點在于早期預防[5]。研究表明,血漿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由血漿中纖維蛋白、脂類、肽類、無機鹽水平共同決定,除了受巨球蛋白血癥、纖維蛋白原增多癥等疾病影響外,還與飲食結構有關;血液高黏滯狀態常會引發慢性腎臟病、代謝性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6]。如果以慢性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索PV異常與慢性病之間的因果聯系,常常會因病例是現患病例而非新發病例導致結果出現無關聯,甚至反向關聯。因此,本研究使用健康體檢者資料,探討PV異常的相關影響因素,以期為慢性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徐州市中心醫院健康體檢中心資料庫數據。該體檢中心擁有全市約50%的體檢量,覆蓋企事業單位,是城鎮職工較好的代表性樣本。由專職人員對數據庫進行脫敏和清理,保留體檢資料完整的記錄。排除標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者。本研究通過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LL2017061801)。
1.2 檢查方法
1.2.1 體格檢查 由體檢中心專業人員按照標準規程,測量身高、體質量,使用隨機零點血壓計測量3次靜息坐位右側肱動脈血壓(BP),并取平均值。
1.2.2 實驗室檢查 體檢者隔夜禁食12 h,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靜脈血。使用H7600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測量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檢測PV,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抗凝管,35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8 cm,取血漿,使用北京賽科希德公司SA6000血流變測試儀檢測。
1.3 腎小球濾過率估算 根據中國腎臟病飲食改良公式(Chinese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C-MDRD)計算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eGFR[mL∕(min·1.73 m2)]=175×SCr-1.234×年齡-0.179×0.79(女性)[7]。
1.4 樣本量估算 采用Gpower 3.1軟件中2獨立樣本均值差異t檢驗模塊計算,以最大P值對應的指標即BUN設置參數。正常組設置:效應尺度=0.1,α=0.05,power=0.8;樣本量選擇:正常組∶異常組=3∶1,計算得到異常組估算樣本量≥825例,正常組≥2475例。
1.5 分組方案及考察指標 (1)PV兩分組:入組體檢者中PV≥1.62 mPa·s者為異常組,合計930例[8];為每1例異常者匹配3例性別相同、工作性質相同、年齡相差<3歲且PV<1.62 mPa·s的體檢者為正常組,合計2790例。考察2組一般資料差異及影響PV異常的相關因素。(2)對應分析變量分組。按PV≤1.50 mPa·s、1.51~1.62 mPa·s和≥1.63 mPa·s將PV分為偏低組、中等組和偏高組[8]。SCr分組:SCr≤133μmol∕L為低SCr組,SCr>133μmol∕L為高SCr組。TC分組:TC≤6.2 mmol∕L為低TC組,TC>6.2 mmol∕L為高TC組;TG分組:TG≤2.3 mmol∕L為低TG組,TG>2.3 mmol∕L為高TG組[9]。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 16.0和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單因素分析和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對應分析用于反映不同程度的PV與SCr、TG、TC不同分組間的聚集性。中介效應驗證PV是否為TC、TG異常和腎臟功能異常之間的中介變量。檢驗水準α=0.05。
2.1 PV正常組與異常組一般資料分析 與正常組比較,異常組SCr、UA、FPG、TC及TG水平升高,而eGFR降低(P<0.01),2組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PV異常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PV是否異常(是=1,否=0)為因變量,以SCr、UA、eGFR、FPG、TG及TC為自變量進行二分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較高的SCr、TC和TG是PV異常的危險因素(P<0.01),見表2。

Tab.2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abnormal plasma viscosity表2 影響PV異常的相關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3 對應分析與假說
2.3.1 PV與相關因素的對應分析 使用PV偏高、中等、偏低三分類與SCr、TC和TG分類變量組合進行對應分析。行因素與列因素的因子負荷表及因子負荷圖見表3、圖1。圖1顯示,PV偏低與低SCr、低TC、低TG聚集,PV中等與低SCr、高TC、低TG聚集,PV偏高與高SCr、高TC、高TG聚集。對應分析提示,在PV逐漸升高的過程中,TC最先出現異常,TG次之,而SCr的升高最后出現。

Tab.3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factor load between row and column表3 對應分析行因素與列因素的因子負荷

Fig.1 Factor load diagram for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between plasma viscosity groups and related factors圖1 PV分組與相關因素的對應分析因子負荷圖
2.3.2 “代謝-血流變-腎功能”效應關系假說的建立 基于對應分析,構建了變量間“代謝-血流變-腎功能”效應關系假說,見圖2。假說的理論框架:不良飲食習慣導致代謝指標異常,進而影響了PV,其效應通過日積月累導致腎功能變化。因PV在因果鏈上,故考慮PV為代謝指標異常和腎臟功能異常之間的中介變量,起介導作用,而非調節作用。

Fig.2 Hypothe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bolism-hemorheology-renal function圖2 代謝-血流變-腎功能關系假說
2.4 中介效應探索
2.4.1 TC-PV-SCr中介效應檢驗 以SCr為因變量(Y),TC為自變量(X),PV為中介變量(M)進行中介效應分析。PV中介效應有統計學意義,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0.984×0.422∕0.944×100%=44.0%,見表4。

Tab.4 Test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otal cholesterol,plasma viscosity and serum creatinine表4 TC-PV-SCr中介效應檢驗
2.4.2 TG-PV-SCr中介效應檢驗 以SCr為因變量(Y),TG為自變量(X),PV為中介變量(M)進行中介效應分析。PV中介效應有統計學意義,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0.813×0.541∕0.933×100%=47.1%,見表5。

Tab.5 Test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riglyceride,plasma viscosity and serum creatinine表5 TG-PV-SCr中介效應檢驗
PV是血液流變學常用指標之一,可反映血液流動性水平,PV偏高說明血液流動性較差。PV在預防、輔助治療,預測慢性腎臟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腫瘤預后等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0]。但PV作為臨床診斷二線指標一直缺乏關注[11-12]。因此,探尋PV異常的相關因素,可為慢性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指導。
慢性病與PV呈正向關聯得到許多研究的支持。Taco-Vasquez等[13]研究顯示,高海拔地區動脈高血壓患者PV升高者SCr與TC亦顯著升高。白楊等[14]研究顯示,高血脂患者PV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Késmárky等[15]研究表明高血漿黏度還與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疾病進展相關,而本研究發現PV異常與腎臟功能損傷也有相關關系。目前研究認為PV異常導致腎功能損傷可能的病理機制主要包括:(1)PV增高導致血液流動阻力增加,腎臟供氧、供能、代謝產物排泄效率均下降,進而觸發腎功能損害[16]。(2)PV增高與紅細胞聚集性增高會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可能導致腎小球內微血栓形成,損傷腎小球,同時又激活纖溶系統,造成纖維蛋白沉積在腎小球內,進一步加重了腎小球硬化[17]。
本研究通過對應分析因子負荷圖顯示,TC可能先于其他因素出現異常,并影響PV,而腎功能異常最晚出現。據此本研究構建了“代謝-血流變-腎功能”效應關系假說。黃麗嫦等[18]研究表明,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如高脂、高鹽飲食,與慢性脂類代謝紊亂性疾病(TC、TG升高)關系密切。代謝指標異常影響PV水平已獲得相關研究證實[14]。Celik等[19]研究發現,PV異常可增加慢性腎臟病患者低eGFR的發生率。此外,本研究使用中介效應研究顯示,PV的中介效應(TC 44.0%、TG 47.1%)占總效應的比例接近50%,提示在代謝指標異常影響腎臟功能異常的內在機制中,PV起著關鍵作用,臨床應重視對PV的干預與控制。PV升高是一種急性期反應,如吸煙飲酒、暴飲暴食、工作壓力大等均會導致PV的即時升高。這種“沖擊性”的PV升高會觸發前述病理損害機制,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產生累積效應。盡管短期效應微弱,但隨時間延長,損傷逐漸顯現且不可逆。有研究顯示,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糖尿病,PV顯著降低,但對血糖的影響不明顯[20]。因此,保持PV在合理范圍內,杜絕暴飲暴食、加強體育鍛煉、戒煙限酒是預防代謝性疾病進而保護腎臟功能的共同切入點。
綜上,PV與SCr、TC和TG呈正向關聯;TC、TG對腎功能損傷有直接影響,PV在TC、TG與腎功能損傷之間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降低TC和TG水平、控制PV有助于同時預防代謝異常和腎功能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