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蘭
(海南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海南 海口 571100)
1.1 概念。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1],實現農村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是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重要舉措,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指引。數字農業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如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與農業種植相結合,從而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
1.2 具體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文件要求到2020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初步進展。要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推進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建設。到202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發展農村數字經濟,深化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優化信息服務平臺,打造名優特農產品電商品牌,推動網絡扶貧,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到203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長足進展。深化信息惠農服務、提升農民數字化素養、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繁榮鄉村網絡文化,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數字鄉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1]。
1.3 國內外發展現狀。從國際形勢上看,歐美等發達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美國數字農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農業生產者將農業生產參數信息(天氣、土壤、農藥、化肥等)與資源信息(耕地、能源等)以及市場信息、勞動力信息等資料輸入計算機系統,從而得出最好的種植方案[2],根據氣候變化和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實現噴水、施肥、施藥的動態調整,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德國致力于研發農業智能機械和裝備,提供數字農業綜合解決方案[3]。在亞洲,日本2015年啟動了“基于智能機械+智能IT的下一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項目,并將大力發展以農業機器人為核心的無人農場[4]。目前,我國數字農業在信息資源建設上已經取得重要進展,在土地資源、水資源、作物資源方面建立了不同信息資源數據庫,研制出應用于作物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和診斷、災害預測預警、水土保持等領域的專家系統[5],迫切需要強化數字農業人才支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構筑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2.1 提升信息素養之“找”信息能力。建設數字農業農村,提升農民數字化素養,重點要提升農民獲取信息的能力。查找惠農政策信息辦法,一是從政府網站、中國農業信息網等官方渠道獲取;二是關注公眾號;三是通過“12316”查找,12316是全國農業系統公益服務統一專用號碼,服務內容包括專家咨詢、科技培訓、三農資訊、惠農政策、市場信息等。
2.2 提升信息素養之“買”農資能力。建設數字鄉村,推進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必須激發農民線上交易的熱情。指尖輕輕一點,線上下單,農資采購平臺工作人員按訂單備農資,再由快遞配送到農戶手中,省去中間商的差價,最大讓利農民。具體操作:①安裝注冊農資類應用軟件,如“搶農資網”APP;②登錄APP。在首頁搜索框內輸入農資如農藥化肥名稱,加入購物車;③填寫收貨地址,聯系人信息,并完成付款;④等待收貨。
2.3 提升信息素養之“學”農技能力。提升農民信息化能力,關鍵要不斷夯實農民線下、線上自主學習能力。“云上智農”APP是專門為廣大農業從業者打造的一個在線農業科技平臺。該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涵蓋種植、養殖、畜牧、園藝等多個農業領域的海量教學視頻,精準教學;搭建專家答疑平臺,各地專家在線提供農業生產經營全流程指導,還可預約專家線下服務;提供最新、最熱、最權威的農業資訊行情信息,掌握市場動態。
2.4 提升信息素養之“賣”農貨能力。網絡扶貧,大力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培育一批叫得響的農產品電商品牌,必須提高農民網上賣農貨的信息素養。農產品網上銷售關鍵在于平臺的選取,首先要確認平臺的合法性、公正性,最好自帶流量,農產品網上銷售方式根據平臺屬性不同可以大致分為:
2.4.1 “農產品+電商平臺”。電商平臺如拼多多、微店、手機淘寶、一畝田、京東優鮮等。優勢:平臺流量大,開店免費,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資金安全有保障,完善的買賣雙方互評機制便于形成農產品銷售的良性循環。劣勢:門檻高,需要賣家掌握線上開店的知識,如推廣、運營、網店裝修、圖片加工美化、訂單管理等。方法:下載電商平臺類APP、實名注冊、綁定銀行卡、創建店鋪、添加商品信息(價格、庫存、圖片等)。
2.4.2 “農產品+社交平臺”。社交平臺如微博、微信、QQ、每日商圈、微店等。優勢:推廣方式簡單直接,靠口碑營銷,基于平臺社交屬性可在親朋好友中迅速推廣,成本低廉,成功率高。劣勢:無約束機制,售后管理混亂、買賣雙方資金交易無保障。方法:下載社交平臺類APP如微信,利用朋友圈分享商品。或下載“微店”APP,實名注冊后創建店鋪,添加商品數量、類別等信息后生成購買鏈接分享至其他社交平臺,如微博、朋友圈等。
2.4.3 “農產品+直播平臺”。直播平臺如抖音直播、快手直播、淘寶直播、騰訊直播。優勢:互動性強、體驗好、受眾范圍廣且消費能力強。劣勢:競爭激烈、淘汰率高,主播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拉低品牌價值以及容易滋生虛假宣傳。以開通抖音為例:第一步:實名認證,開通抖音直播功能。第二步:開通抖音商品分享功能(抖音商品櫥窗),獲取抖音直播帶貨權限。開通商品分享功能需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個人主頁視頻數(公開且審核通過)≥10條;②賬號粉絲數(綁定第三方粉絲量不計數)≥1 000。開通抖音直播帶貨權限后,就能在抖音直播間賣貨,直播購物車可添加抖音小店、淘寶、京東、網易考拉、蘇寧、唯品會等平臺商品鏈接。直播間的商品鏈接也可以分享到外部社交平臺進行傳播,如微信、朋友圈、QQ等,無論是海報還是鏈接,都需要先保存直播間二維碼圖片,然后再打開抖音APP,進入直播間。
2.5 提高信息素養之“秀”農貌———信息推廣能力。農耕文化、民俗風情、休閑農場、田園采摘、農家美食都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提高農民信息推廣能力是建設數字農業農村的重要舉措。在帶動鄉村旅游、推動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短視頻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6]。
農業方面的短視頻制作步驟:①選題材:如農村田園風光、農家樂美食、民宿、民俗風情、傳統手工等。②拍攝準備:場地選擇、設備器材如手機、三腳架等,劇情設計。③拍攝:注意畫面要有變化,全景、近景、特寫等,動作表情等,讓視頻活起來。④剪輯:通過短視頻平臺上自帶的特效,或者下載專門的短視頻剪輯軟件如小影APP、剪映APP等,為視頻添加濾鏡、背景音樂、字幕等效果,提升視頻的趣味性。⑤通過短視頻APP發布視頻作品。
2.6 提升信息素養之“樂”農生能力。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大力提升信息化惠農水平,讓廣大農民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一部智能手機化身“貼身管家”,衣、食、住、行一鍵搞定,這是如何做到的呢?通過豐富的應用軟件,按照一般使用步驟:下載、注冊、綁定微信或網銀,即可實現“一機在手,萬事無憂”。如鞋帽衣物、箱包、零食、日化品等可通過信譽度高的網購平臺(淘寶、京東、唯品會等)下單購買;外出旅游可通過鐵路12306、飛豬、京東、攜程網等渠道購買火車票、機票及預定酒店等;看病就醫可通過椰城市民云、就醫寶搜索指定醫院,預約就診,實現掛號不排隊,看病不扎堆。
2.7 提升信息素養之“防”農騙能力。建設數字農業農村在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的同時,要加強鄉村網絡文化建設,遠離涉黃、涉賭、涉毒、涉黑等網絡灰色地帶,提升農民防范信息泄露和金融風險的信息素養。一是在官方應用市場中下載APP,避免垃圾軟件漏洞竊取隱私。二是關閉位置信息訪問權限,部分需要使用位置的軟件如導航,則在使用時再開啟。三是禁用后臺進程。后臺程序在待機時除了會消耗用戶流量外,還會自動回傳用戶數據信息。四是不點擊不明短信鏈接、不泄露驗證碼、謹慎連接免費網絡。五是不定期使用殺毒軟件,如騰訊手機管家、獵豹清理等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