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芳
(夏邑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 河南 夏邑 476400)
楝樹生長快、繁殖容易、適應性強,是優良的造林、“四旁”綠化樹種;楝樹樹形優美,葉形秀麗,春夏之交開淡紫色花朵,頗為美麗,且有淡香,可種植于水邊、山坡、墻角等處,美化、綠化效果顯著。楝樹耐煙塵,抗二氧化硫,可用于庭蔭樹、行道樹,是優良的城市及礦區綠化樹種。楝樹也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與其他樹種混栽,對樹木蟲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楝樹材質輕軟堅韌,紋理美觀,耐腐朽,抗蟲蛀,加工容易,是做建筑、家具的良好用材;其樹皮可用于造紙,樹葉可提制栲膠,種子可榨油,樹皮、樹根及果實可入藥。楝樹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顯著,可大力發展栽植。
落葉喬木。樹冠倒傘形,側枝開展。樹皮灰褐色,淺縱裂。小枝呈輪生狀,灰褐色,被稀疏短柔毛。葉互生,羽狀復葉。葉色蔥綠,入秋黃色。圓錐花序,淺紫色或白色,倒卵狀匙形。核果,黃綠色或淡黃色,近球形或橢圓形。種子橢圓形,紅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楝樹為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庇蔭,耐寒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鈣質土及鹽堿土(含鹽量0.3%以下)均可生長,但不如在肥沃濕潤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快;在干旱、積水嚴重、土壤貧瘠的土地上生長不良。楝樹分枝多,樹頂寬闊,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根萌蘗能力強,萌芽更新快。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對氯氣抗性較弱。
2.1 播種繁殖。秋播或春播均可。采種時要選擇主干通直、未受病蟲害侵染及外部損壞、長勢健壯的15年左右樹木作為采種母樹。采種時間為11月后(“立冬”以后),果實充分成熟后進行(果實成熟表現:果皮呈淡黃色略有皺紋)。果實采收后,需要浸水漚爛揉去果皮,洗凈晾干,獲得純凈的種子。如果種子需要貯藏,可裝于布袋內,放于室內干燥陰涼處保存,以供育苗;若采集的種子量大,可帶果肉陰干貯藏或露天沙藏。因楝樹種子結構堅硬、致密,播前需進行種子處理。種子處理方法:一是熱水浸種。將種子放入熱水中浸種24 h,然后沙藏,約經10 d以后,種子萌芽時即可播種。二是播種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3 min,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水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苗圃。播前作床,床面平整,采用條播方式,行距30~40 cm,株距20~30 cm。開溝深度約為種子短軸直徑的3倍。隨開溝,隨播種,隨覆土(覆土后稍做鎮壓,使種子與土壤密實相接),依次連續進行,以防種子失水;有條件的地區可覆蓋薄膜,保溫保濕,促進發芽。播種量約20 kg/667 m2。
播種后澆透水,至出苗期間一般不需再澆水。出苗后根據天氣情況適時澆水,澆水時切忌大水漫灌,要做到小水細流逐漸洇透。隨著苗木的生長,需水量逐漸增大,可酌情加大澆水量。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幼苗期以氮、磷為主;速生期以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為主,以均衡苗木所需養分,促苗健壯生長;硬化期以鉀肥為主。楝樹果核內一般有多粒種子(4~5粒),因此發芽后小苗呈簇狀,當苗高長至5~10 cm需及時間苗(5月下旬),間苗時選擇在陰雨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間苗前3 d可適當澆細水,保持苗濕潤,易于間苗、起苗,并避免損傷根系),每簇選留生長健壯的一株,其余分床移植或作補栽苗使用。圃地要做好日常管護工作,特別是在幼苗期,結合澆水,加強松土、除草、病蟲防治(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地下蟲害主要是蠐螬、螻蛄),為苗木生長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2.2 扦插繁殖。扦插時期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插條粗度0.5 cm左右,長約15 cm。插條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扦插株行距為15 cm×30 cm或20 cm×40 cm,扦插深度約5 cm,扦插后將周圍土壤壓實。約1月后,插穗上的不定芽相繼萌發出土,當苗長到5~8 cm時,保留1個萌蘗,培養成苗干,其余的抹去。插后管理同播種育苗。
苗期立枯病,發病初期可噴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地下害蟲蠐螬和螻蛄,幼蟲危害時可用90%的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或制成毒土撒在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