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萍
(集美工業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2)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把物品與物品聯接起來形成的網絡,它被譽為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絡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近年中國的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物聯網行業人才缺口極大,尤其是物聯網系統的應用服務以及項目實施、維護、管理等技能型人才。
基于人才缺乏的原因,職業院校紛紛開設物聯網專業,培養物聯網技能型人才,然而在進行物聯網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困難,導致專業建設還不夠規范。例如,物聯網涉及領域廣泛,就業方向繁雜,難以確立培養目標;學生所學知識與行業實際應用脫節,人才培養與行業脫節;職業技能難以認定等。在各個學校“摸著石頭過河”之際,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以下簡稱“1+X”),這對物聯網專業建設、發展和改造是一個契機。“1”代表的是學歷證書,它能夠全面地反映出學校綜合的人才培養質量;“X”則代表的是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它是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能反映出職業水平的綜合能力。“1+X”制度把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是職教20條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物聯網專業開展“1+X”試點工作,可以促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及評價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暢通物聯網人才成長通道,拓展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同時規范專業建設,為物聯網行業培養和輸送更多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人才。在已公布的幾批“1+X”試點項目中,有許多與物聯網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物聯網專業“1+X”工作的開展勢在必行,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物聯網專業建立的時間并不長,還未形成系統完備的專業建設體系,相較于成立時間久的專業比較不會存在難以撼動的固有模式,在進行“1+X”建設時反而能更快速高效地進行專業調整。物聯網專業該如何具體開展“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工作,以下思路供大家探討。
“1+X”證書制度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將是一場大的變革,學校作為政策的實施主體,其教育理念、治理模式、體制機制以及資源配置等方面都將發生改變。為全面落實“1+X”證書制度,學校層面首先應開展培訓學習,研究“1+X”政策的內涵,自上而下推動這項工作。組建相關團隊,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例如成立“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事機構,負責“1+X”證書職業培訓考試的宏觀指導、統籌規劃和統一協調工作,對項目進行全面指導及質量監控。修訂和完善相關保障制度,例如教學管理、經費管理等制度,從而在組織、制度、經費等方面給“1+X”證書制度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在專業層面,可以建立“1+X”物聯網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課程、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物聯網專業“1+X”項目實施小組等,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根據行業、企業崗位調研總結分析,結合物聯網“1+X”職業技能要求,擇出共性作為學歷教育的“1”的基礎教育內容,制定動態化的基本教育教學方案。明確區域內物聯網人才培養需求,與多種類型的物聯網企業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關系,使得學生的若干“X”認證證書能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獲得普遍認可。完善組織機構和各種管理制度,使得各方面資源充分調動,為物聯網專業開展“1+X”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要開展“1+X”工作,首先要對“1+X”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物聯網專業教師應及時跟進,對國家、行業發布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標準內涵進行調研分析,在社會認可度、與本校相關專業的融合性、引入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論證。
物聯網產業通常分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電網、智能醫療、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家居、智能環保、智能安防九大應用領域,院校在進行物聯網技能型人才培養時,要根據實際有所側重,因此在實際實行“1+X”的過程中,關鍵點還在于,選取和確立物聯網專業的方向。各院校應結合區域經濟特色以及學校實際,選取合適的專業方向,再根據專業方向選擇對應的“X”證書。例如,在智能家居發展好的城市,可設立物聯網專業智能家居方向進行人才培養,考取的“X”職業資格證書可以是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和應用、傳感網應用開發初級工程師等與智能家居行業應用緊密相關的證書,提高就業對口率和企業認可度。
職業院校作為物聯網職業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1+X”背景下應根據職業教育特點以及市場需求,與行業培訓機構評價組織開展合作,共同擬定培訓與考核計劃及相關資料,建立物聯網職業資格認證綜合實訓室,開展認證設備技術驗證,保障認證設備的先進性、可靠性、安全性。物聯網認證實訓室既能滿足學生平時上課的實訓需求,又能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認證工作,資源充分利用。鼓勵在校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考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多方面技能。
將物聯網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內容融入學生培養計劃,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優化課程設置,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等納入教學內容,使學歷證書體現的專業教學內容基本覆蓋對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從而實現書證融通。
教師、教材和教法是職業教育的生命也是影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落實“1+X”證書制度,依靠學校教師、現有教材、傳統教法是很難達到要求的,必須深化產教融合、推進“三教”改革,才能將物聯網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師資方面物聯網專業一直以來都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除了招聘對口專業教師外,還應鼓勵校內教師學習轉型,參與各類“1+X”師資培訓考取證書,提升教師實施培訓教學的能力,也可與行業企業合作,聘請行業、企業中具備物聯網相關職業資格能力,并熱衷于職業教育的專家進入校園擔任兼職教師,一起共同投入到物聯網職業資格認證工作中。安排學校教師外出進修學習,考取各類物聯網職業技能證書、考評員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將勝任物聯網相關“X”證書的培訓師作為雙師型教師的重要評判標準。
教材方面,應根據“X”證書的技術技能培訓考核內容和人才培養目標選取合適的教材,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摸索和調整。“1+X”新模式下,物聯網可選取的現有教材有限,因此要重視教材的開發。在進行教材開發時改變傳統模式,注重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物聯網職業技能等級認證的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工作過程,分析學生學情,制定和開發符合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規律的教材。
教法方面,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物聯網職業工作過程為導向,通過具體物聯網項目實施教學,為學生參加“X”證書培訓儲備基礎理論、工作方法和基本規范。重視實驗、實訓和實習場景中的教學,避免“紙上談兵”,使學生實實在在掌握職業技能。使用實時互動、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教學模式,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推廣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
物聯網專業開展“1+X”職業技能認證,不僅能夠服務廣大職業院校在校學生,還可以向外輻射,充分利用資源,對社會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這既是職業院校履職的必然要求也是職業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學校可以充分發揮物聯網專業教學團隊和“1+X”試點優勢,與知名物聯網企業合作,為本地區企業、社區和職業院校提供實訓場所、實訓項目指導、師資培訓,帶動職業技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X”證書的培訓服務等多樣化的繼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矛盾,擴大專業影響力,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專業建設。
“1+X”是機遇也是挑戰,物聯網專業作為職業教育中新興熱門專業,想要把它建設好更需及時跟進新政策、新趨勢。“1+X”背景下物聯網專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只有從制度保障建設、專業方向確立、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社會服務培訓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切實做好物聯網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物聯網專業在“1+X”政策引領下將培養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職業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