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雪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教學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全國各大高校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并開始探索諸多教學新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對課程進行了重新架構和設計,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深層參與,也增強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有很大優勢。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時,要順應應用型技術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在完成知識目標的基礎上,強化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并根據課程屬性進行教學設計,豐富教學環節,做到線上線下教學內容有效銜接。另外,教學過程中也要根據線上教學學情分析,合理調整教學計劃,及時查漏補缺,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真正做到高效教學。
混合式教學,即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掌握學習和教學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教師要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首先,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如大學生慕課、學堂在線等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課程基本內容;其次,線下進行查漏補缺,鞏固知識,關注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后,根據學生在線上線下的學習反饋結果及時給予指導,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另外,提高過程性考核的比重,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混合式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認為知識與能力的習得是學生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完成的。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與驅動任務,開展個性化學習,再在線下跟進學生學習進程,利用翻轉課堂等形式給予指導,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1 課程目標。《植物生態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了解植物生態學基本理論和經典生態學理論體系為導向,以提升學生運用生態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為根本目標的園林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產出導向法為理論基礎,借助于互聯網平臺,以學習通平臺、QQ 群為依托,通過“課堂面授+學習通智慧課堂+QQ 群”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習內容逐步推進,層層遞進。
2.2 教學內容
2.2.1 優化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特點,針對課程重難點梳理知識點,將課程內容分成如植物與環境、植物種群、植物群落、植物生態系統等若干知識點,進行有機串聯,使之形成整體。重點掌握植物與環境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植物種群、群落的發生與演替,植物類型及其分布規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注重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為學生后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生態學基礎。
2.2.2 注重學科前沿知識的拓展。教師可以在學習通平臺分享一些與課程有關的示范課程或典型案例視頻,使學生了解該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本學科理論在相關領域的應用,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將生態系統服務、Mate-種群、構件理論、生物入侵及轉基因植物等前沿領域及熱點問題在相應章節中進行詳細的介紹,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2.2.3 強化課程思政。高校專業課程應該圍繞學生價值觀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等方面的課程建設目標,在課程內容中尋找有關德育元素,通過案例分析、討論、探究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價值追求與創新思維傳遞給學生,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例如,通過學習《植物生態學》,讓學生樹立生態學思想,并學會運用生態學方法進行后續課程中的景觀設計和實踐。
2.3 組織與實施。疫情常態化形勢下,利用超星學習通客戶端、騰訊會議、QQ 群課堂、釘釘直播等平臺開展直播授課,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要求,也間接促進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普及[1]。
2.3.1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及教學大綱要求,將課程內容進行梳理細化,以章節為單元上傳課程學習資料到學習通平臺,也可以借助慕課等在線教學資料,明確課程學習內容,以PPT 形式上傳至學習通教案中,方便學生線上學習。
2.3.2 在線教學過程中,組織有效的教學互動環節是非常有必要的,師生可通過視頻直播、屏幕分享的方式,在學習通平臺發布問卷調查、主題討論、搶答或教師指定學生回答等形式來實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另外,將以學生為導向(OBE)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在講授教學重點和難點時,及時借助學習通平臺或QQ 群進行答疑解惑,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為線下課堂互動打好基礎。
2.3.3 轉變教學理念和角色,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比如布置課程學習任務,組織分工,4~6 人1 組,課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案例分析,通過選派組長課堂匯報的形式展示,由教師、其他組員點評,課下再有針對性的對內容進行豐富、改進,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知識內化。
2.3.4 線下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著重進行講解,并及時收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反饋,促進學生知識框架完整化。課后要求學生上傳學習筆記,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圖示,方便記憶和復習。定期布置隨堂測驗,監督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
創新課程考核評價制度,轉變以往的以閉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適當增加過程性考核占比,如考勤、課堂參與、課后自主學習、平時作業等情況,通過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持續性監控。通過在線教學督導,全面掌握在線教學的實時數據,精準有效地進行教學過程監測和學情分析,為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從而可以發現教學問題,進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疫情過后,學生返回課堂中,混合式教學仍可以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在保證“教學標準不縮水、教學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程參與度[2]。目前,在線教育迎來爆發式增長,而網絡直播授課成為了高校教育的熱門形式,教師可以借助于直播的方式,做到線上學習為主、線下課堂答疑,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課的教學所需。總之,疫情常態化形勢下,混合式教學必將成為未來高校課程改革實施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