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城市人民政府龍都街道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杜永明
蘆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一種植物,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盆栽蘆薈。蘆薈的植株和葉型酷似龍舌蘭,葉片挺拔,很有陽剛之氣,葉緣有齒,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蘆薈生存的主要環境因子有土壤、溫度、光照、水分和空氣等,蘆薈只有栽培在適宜的生態環境下,盡量滿足生長發育需要,才能獲得優質、高產,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深入了解蘆薈栽培生物學特性,是制定、調節和控制各項蘆薈栽培技術措施的基礎。
蘆薈是中性植物,一般喜歡陽光充足,但對在微蔭條件下生長也能適應。尤其在夏季中午,最強光照超過了蘆薈的光飽和點,適當的利用遮蔭設施,使光照強度降至自然光的50%左右,則更有利于蘆薈的生長,在生產上對新定植的蘆薈幼苗進行適當遮蔭,可以縮短緩苗期,促進蘆薈幼苗植株的生長。
蘆薈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0℃,此時是蘆薈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佳溫度,為了使蘆薈光合作用產物有較多量的積累,夜間適當降溫,讓蘆薈處于一個較低溫度環境,使蘆薈的呼吸作用降低,以減少呼吸消耗,增加有效積累,可使蘆薈長得更加迅速,所以一般認為蘆薈生長期間,夜間的最適溫在14~17℃范圍之內。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發展,使得規?;б嫱癸@,蘆薈的大面積種植得以實現,隨之蘆薈的病害防治得以控制。實踐得知,蘆薈病害防治以植物檢疫、化學防治為輔,以農藝措施防治為主。
1.選用抗病品種。選擇優良抗病品種是一種效果大、成本低的防治方法。通過系統選育、雜交育種和遠緣雜交都可能獲得優良的抗病蘆薈品種。
2.建立種苗基地,提供優質無病種苗。種苗是蘆薈病原物傳播的重要源頭,建立健康無病種苗基地是防治耕作蘆薈病害發生的首要環節。
3.跟其他農作物種植一樣,須進行合理輪作。蘆薈種植了多年的地塊,容易感染多種病害,嚴重影響蘆薈葉片的品質,影響農民的收入,需要及時換地翻種,提高蘆薈產量和品質,以增加農民收入。
4.加強環境管理,及時消除病原物。在定植以前進行深耕,將分散于田間的各種桔桿殘余及時翻地壓到土中,達到耕深一致,土地平整,為移苗定植創造良好的條件。在蘆薈生育期間及時鏟除雜草,及時清除病株病葉。搞好肥水管理,增強抗病能力。按照蘆薈的生長發育特征需要,適時適量的施肥灌溉,能促進蘆薈的健康生長。
隨著社會的進步,蘆薈的栽培技術逐漸從野外種植遷移到家庭觀賞養殖。家庭盆栽蘆薈可以隨時提供最新鮮的葉片供家庭成員食用、藥用或美容,蘆薈是一種“神奇”的植物,其神奇的作用與其新鮮程度有關,也有相關資料證明,只有利用最新鮮的蘆薈葉片才能收到最佳的保健效果,因此家庭盆栽蘆薈也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