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阜陽 236015)
現今互聯網在我國已經普及,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數量已達9.04億,[1]互聯網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和工具,也是高校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的主要途徑,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及學習形式,同時,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挑戰。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高校育人的需要。高校要重視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及水平,通過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利用網絡優勢引領大學生朝著健康方向發展;通過普及網絡知識,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認識,使其在網絡環境下,不被錯誤的輿論所誤導,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通過加強網絡道德建設,使大學生做到明是非,知榮辱,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高校學生和教師是高校內網絡輿論接受者中知識水平較高的兩個群體,其中學生占大部分比例。但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就整體而言,他們對校園內外的新聞事件都有著較高的敏感度,接受外界的信息能力較強,同時又具有獨特人格和較強的判斷能力,能夠迅速表現出自己對熱點事件的看法,用學生與教師之間比較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和分享新聞熱點,形成觀點鮮明的輿論氛圍,會直接影響到高校輿論事件發展及運行態勢。
在傳播媒介快速革新的背景下,網絡媒介有了較大的容納度,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有了較多的表達途徑,如校園網、QQ、微信及微博等,這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受教育的程度。[2]大學生在校園中上網的主要目的就是交友聊天,在互聯網平臺上,交流相關信息和思想感情,會對網絡輿論的形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智能手機已經在高校學生中普及,移動電信運營商在寬帶業務上的提速降費等客觀因素,使大學生獲得和反饋信息更加及時和便捷,大學生所引發的網絡行為方式也愈加的多樣,對文化在各個代際之間與群體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公眾注意對象的新變化、新現象等一系列問題就是網絡輿論的客體。一般而言,高校師生在校園內比較重視一些學術性問題以及校園突發事件和國內外重大新聞等,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高校師生,成為高校網絡輿論獨特的客體。高校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會受到這些事件產生輿論的直接影響,高校學生喜歡從個人主體角度出發,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分析所有不同的觀點,并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念的自認為正確的看法,來指導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為。
1.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
一般來說,高校教師與學生僅僅只是在課堂上溝通,其他時間很少交流。而且高校采取大班授課的情形很常見,即使在課堂上,教師講授知識已經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師生之間溝通的機會甚少。所以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的想法,這也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開展。但這一局限性在網絡平臺的模式下被一一破解,在網絡平臺中,教師能與學生及時交流、溝通,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還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互聯網逐漸普及的背景下,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實時信息交流傳遞和資源共享。高校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獲取和傳遞相關的資訊和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若單純地以教材為依托,課程的特征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吸引到高校學生的注意力。[3]為了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這一新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利用網絡多媒體的聲、光、電設備,改變傳統課堂形式,融入名人軼事、信息、資訊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素材,豐富課堂教育內容,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1.網絡輿論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
開放、虛擬是網絡環境的主要特點,學生的三觀發展與接收信息的內容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不良的信息會擾亂學生的判斷,導致學生思想產生偏差,甚至誤入歧途;積極的信息有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高校學生年輕易沖動,認知能力已經形成但認知水平有限,意志不堅定,容易受到消極輿論和偏激信息的影響,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立場,甚至還會做出危害他人和自己的行為。由此可見,不良網絡輿論不僅會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嚴重的影響,還直接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2.網絡輿論威脅教師教育的權威性
高校學生吸取知識,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一直是通過教師的傳道解惑來實現,這樣的教學方式,保證了教師在教育中的權威性。但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和觀點,有些觀點與教育中的觀點相背離,而這些觀點傳播的形式是學生喜歡的、樂于接受的,學生容易受這些觀點的影響,從而摒棄教師教授的知識與道理,產生質疑教師的現象,大大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權威性,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有效性。
1.樹立師生平等的網絡交流角色意識
大學生主體意識增強,網絡輿論參與度逐漸提高,借助大眾傳播媒介,大學生網民對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信息可以輕松地掌握,這恰恰符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傳統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嚴重落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和強化平等意識,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4]在思想政治教育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作為網絡輿論的引導者,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主動參與到網絡輿論討論中,全面了解與掌握大學生網民的思想動態、思想觀念和意見。教師平等地與大學生溝通,既有利于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深入了解,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引導其使用規范的網絡語言,從而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從根本上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方式。
2.樹立正確的網絡輿論主導意識
網絡輿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快速多變。社會的難點與熱點問題一直是高校網絡輿論的客體,大學生處于不完全成熟階段,在其成長階段認知事物往往是非理性的。若教育工作者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他們極易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引發校園輿論熱點,這也是引發校園輿論危機的主要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占據高校網絡輿論的主導位置,要因勢利導、興利除弊。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可通過對熱門微博、熱門微信公眾號回帖次數以及熱門帖子點擊量進行深入地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捕捉大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把握其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校園焦點,要防微杜漸,及時跟蹤,防止形成校園危機事件,杜絕發生快速傳播和生長校園輿論的現象。
1.加大媒體素養教育的力度
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最關鍵的一項任務就是加強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由于高校大學生社會經驗較少,掌握的知識還不夠全面,置身于網絡輿論強大輻射力中,一時無法對輿論信息做出精準有效的判斷,造成大學生難以有效地抵御負面信息帶來的影響。因此,應注重培養大學生敏銳的網絡識別能力以及批判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強對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使大學生具備對網絡輿論內容進行正確理解和判斷的能力,能夠針對媒體傳播的資源進行建設性的享用,并在復雜繁瑣的網絡信息中汲取有益成分,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加大文化素質教育的力度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在網絡輿論語境下,直接挑戰著傳統的人倫道德,嚴重沖擊了文化素質教育的根基。馬克思曾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的?!盵5]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充分優化,必須堅持黨的指導思想,對中國思想道德教育的優良傳統進行大力弘揚和繼承,培育大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理念,進而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用正能量抵御不良輿論的影響。[6]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大人文素質教育力度,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植入,汲取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弘揚和傳承民族精神。預防西方社會思潮和腐朽價值觀通過互聯網平臺侵蝕高校輿論空間,守牢意識形態陣地,營造風清氣正的高校網絡輿論環境。
通過網絡輿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獲取相關的信息,啟發教育工作者找到工作的切入點,改進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積極轉變教育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體扮演的角色是組織者與實踐者,發揮著主導作用,占據著主體位置,教育主要以灌輸式為主。而在互聯網的逐漸普及下,網絡媒體具有交互性及開放性的特點,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的自我表達方式和認知方式,影響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在潛移默化中以平等的方式啟發大學生,進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教師應對學生的情感問題、學習問題及日常生活情況進行全面了解,避免不良網絡輿論的形成和傳播,避免大學生將消極的情緒通過網絡輿論進行發泄,要正確引導學生的情緒、思想和行為,引導學生正面對待網絡輿論。
2.積極改變教育手段
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教育手段較為單一,無法滿足網絡時代的學生發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彰顯出教育效果。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在網絡技術的快速革新下越來越多樣化。例如,教育者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利用云班課、慕課、微媒體等現代工具優勢,多渠道、全方位地變革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對校園流行的微博、微信等媒介進行充分利用,并在校園公眾號和微信群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發布與大學生就業、學習以及生活相關的信息,使微信群成為交互性信息活動場所,并每天及時更新信息內容,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通過網絡平臺不僅可以引導輿論、交流思想及傳遞信息,還可以解決傳統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增強教育者在大學生教育中話語權與主動權。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期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對大學生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3.積極優化教育環境
現階段,網絡輿論滲透在大學生生活及學習等諸多方面。雖然大學生獲取及傳播信息的渠道是多樣的,但是網絡已經成為最主要的途徑。而網絡輿論具有巨大的滲透力與影響力,容易影響大學生的行為與思想。所以,必須全面加強校園網信息內容的管理,建立健全嚴格的信息審查、發布制度,在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網頁上,設計信息反饋專欄,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最快的速度反饋信息,發現學生思想動向,解決思想問題。[7]同時,要告別傳統的簡單說教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積極轉變,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強項,將輿論的作用正確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網絡輿論,在受教者的思想中實現潛移默化的滲透,從而在網絡輿論的參與中,使受教者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養與時代發展趨勢相符的有為青年。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中,網絡輿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網絡輿論下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教育者必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創新與改變,合理地運用網絡平臺,正確引導高校網絡輿論,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