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保良
2021年3月1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簡稱為《方案》)。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即指“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新《方案》“三品一標”的重要意義是: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是重要途徑,也是重要任務。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可以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向全要素保護、全區域修復、全鏈條供給、全方位支撐轉變,實現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可以加快選育推廣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提高農產品品質,創建農業品牌,全產業鏈拓展增值空間,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可以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提升農產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一)加快推進品種培優。實施打好種業翻身仗行動方案,加快選育一批新品種。重點是“四個一批”:發掘一批優異種質資源,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調查,搶救性收集一批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和特色地方品種,對現有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水產種質資源開展鑒定評價,遴選優異育種材料。加強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建設。提純復壯一批地方特色品種,針對當前地方正在推廣應用的大豆、小麥、生豬等農作物與畜禽良種,采取品種選擇、比較試驗、原種繁殖等技術措施,加快提純復壯一批品種。選育一批高產優質突破性品種,啟動重點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新一輪畜禽水產遺傳改良計劃,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種。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基地,推進西北國家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和西南國家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在適宜地區建設一批區域性果菜茶等園藝作物良種苗木和畜禽水產良種繁育基地。
(二)加快推進品質提升。推廣優良品種,推廣一批強筋弱筋優質小麥、高蛋白高油玉米、優質粳稻秈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等品種,推廣一批優質晚熟柑橘、特色茶葉、優質蔬菜、道地藥材等品種,推廣一批禽類、生豬、奶牛、水產等良種。集成推廣技術模式,研發創制高端農機裝備和適宜丘陵山區、果菜茶生產、畜禽水產養殖的農機裝備,集成創新一批土壤改良培肥、節水灌溉、精準施肥用藥、廢棄物循環利用、農產品收儲運和加工等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凈化農業產地環境,針對不同區域土壤退化或污染現狀,制定完善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鹽漬化、東北黑土退化、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加快治理修復,提高土壤地力,以清潔的產地環境生產優質的農產品。推廣綠色投入品,加快推廣生物有機肥、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葉面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等綠色投入品,推廣粘蟲板、殺蟲燈、性誘劑等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產品。推廣安全綠色獸藥,規范使用飼料添加劑。構建農產品品質核心指標體系,分行業、分品種篩選農產品品質核心指標,建立品質評價方法標準,推動農產品分等分級和包裝標識。
(三)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推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的要求,加快產地環境、投入品管控、農獸藥殘留、產品加工、儲運保鮮、品牌打造、分等分級關鍵環節標準的制修訂,推動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開展30個產品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300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集成應用基地,培育一批農業企業標準“領跑者”。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培育一批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擴大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推進農業生產規?;藴驶?。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培育一批多元化專業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生資配送、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生產托管服務,推動農業生產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拉動,拓展農產品初加工,建設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延長供應時間,保證產品質量。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農產品標準化、清潔化、智能化生產。重點區域先行示范促動,在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以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等,全域推行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四)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培育知名品牌,建立農業品牌標準,鼓勵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培育一批“大而優”“小而美”、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鼓勵龍頭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品牌。加強品牌管理,制定農業品牌工作管理辦法,深入推進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發布品牌目錄與消費索引。建立農業品牌評價體系,發布公益性農業品牌評價與發展指數,完善評價和退出機制。強化農業品牌監管,實行農業品牌動態管理,加大對冒牌、套牌和濫用品牌的懲處力度。促進品牌營銷,挖掘和豐富品牌內涵,培育品牌文化,利用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電商等平臺促進品牌營銷,引導1000個國內優秀農業品牌參加國際知名展會,支持建立境外展示展銷中心,提升品牌影響力。
(五)持續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嚴格農業投入品使用,依法實施農業投入品登記許可,加強生產經營管理和使用指導,建立農藥、獸用處方藥等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購銷臺賬。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嚴格執行獸用處方藥制度和休藥期制度。推行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深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建設農產品質量全程追溯體系,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探索“陽光農安”智慧監管模式,推進生產標準化、監管智慧化、特征標識化、產品身份化。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開展“治違禁促提升”行動,嚴厲查處禁限用農藥、食品動物禁止使用的藥品和其他化合物使用及超標問題。完善生產主體名錄,強化日常巡查檢查,增加重點監管對象檢查頻次,嚴格落實“雙隨機”要求,扎實開展監督抽查、飛行檢查。
(六)深入推進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強化農產品認證和監管,完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審核流程和技術規范,規范標志使用,加強相關風險監測和證后監管,穩步擴大認證規模,嚴格淘汰退出機制。打造一批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深入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建設一批特色品種繁育基地和核心生產基地,挖掘保護傳統農耕文化,推動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全程數字化發展。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實施信息化管理。指導生產者在自控自檢的基礎上規范開具合格證,提升合格證含金量,提高帶證農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實現合格證制度與已有監管措施的融合推進,探索開證主體信用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