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禾刀
入夏后狂風暴雨天氣頻頻來襲,樹木折斷、廣告牌砸車傷人情況時有發生,行人或車主通常會要求樹木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賠償損失,而對方往往會以“不可抗力”為由抗辯免責。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外力,如地震、臺風、洪水、海嘯等。極端天氣能否構成不可抗力,需要結合侵權地氣象特點等因素進行判斷。在氣象科技信息較為發達的今天,一般的惡劣天氣均可得到預報預警。廣告牌、電桿線纜等戶外設施以及樹木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及其他負有管護義務的人應當對此予以特別注意。一方面,購買放置于室外的設施時應考慮本地的氣象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安裝及施工;另一方面,在發生極端天氣情況時,應對室外的懸掛物、擱置物采取臨時加固措施,防止墜落傷人。造成損害后果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后,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條規定:“因林木折斷、傾倒或者果實墜落等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通常,路邊樹木的管理人為市政園林部門,小區內部樹木的管理人為物業公司。所有人或管理人證明自己已經對樹木盡到了管理和維護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租賃房屋。《民法典》第七百一十二條規定:“出租人應當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七百一十三條規定:“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請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依據上述規定,確認由誰來承擔房屋損失的關鍵在于租賃房屋損毀的原因。暴雨侵襲造成租賃房屋損毀而非由于承租人不當使用造成的,可歸于自然損耗的范疇,應由出租人來承擔維修義務。如果雙方在租賃合同中作出由承租人負責維修的明確約定,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對于因暴雨造成的租賃房屋損毀責任應當由承租人承擔。
第二種是自住房屋。《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一條規定:“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于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于電梯、屋頂、外墻、無障礙設施等共有部分的維修、更新和改造……”根據上述規定,當發現暴雨導致房屋外墻漏水時,業主首先應查看《商品房買賣合同》和《住宅質量保證書》,看漏水時間是否超過保修期。如在保修期內的,應當由開發商承擔修復責任;開發商拒絕修復或者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的,房屋的業主可以自行修復,修復的費用由開發商承擔。超過保修期的,因外墻屬于業主共有部分,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對外墻進行維修。但在遇到緊急情況,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可以依法申請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
近些年來,因為窨井施工、管理、養護不當而導致的人身傷亡案件時有發生。特別是雨季,在暴雨連降、排水不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因窨井蓋破損、松動、下沉甚至缺失等引起的侵權事故多發頻發,往往造成路人失足受傷。為保護“腳底下的安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條規定:“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掘、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造成他人損害,施工人不能證明已經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是說,窨井管理人如果不能充分證實其已盡到修繕、維護等管理義務的,那么,對發生的人身傷害、溺亡等后果就要承擔過錯責任。同時,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公眾也應該盡到必要的注意義務,經過危險區域時要留意警示標識,履行好對兒童、殘障人士等群體的監護義務,避免損害結果發生。
物業公司應當承擔業主車輛被泡的賠償責任。《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條規定:“物業服務人應當按照約定和物業的使用性質,妥善維修、養護、清潔、綠化和經營管理物業服務區域內的業主共有部分,維護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基本秩序,采取合理措施保護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據此規定,物業公司的管理職責主要體現在預防和補救兩個方面。在非雨季期間,物業公司應當對小區的排水設施進行周期性檢查和維修,確保排水暢通。在雨季來臨時,物業公司應當盡到高度的注意義務,比如準備沙袋、抽水機等防洪設施設備;隨時關注并根據氣象部門的警報向業主發出通知;險情發生后采取勸阻車輛進入地庫、關閉地庫門等合理措施保護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如果物業公司在以上方面履職盡責不存在過錯的,不承擔相應責任。
李某頂著臺風步行去上班,途中被折斷的樹枝砸中頭部,經搶救無效身亡。李某的家屬申請工傷認定,人社部門經審查未予認定。該決定是符合《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的。但是,李某家屬可依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向樹木所有者、管理者提起人身侵權損害賠償。同時,若李某生前本人或所在單位為他購買過人身意外保險,其家屬可申請理賠。另外需要明確的是,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勞動者在極端天氣情況下參加志愿服務、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視同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