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東
(甘肅省康樂縣水務局,甘肅 康樂 731500)
地下水資源水量足、水質好,是人類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被人們廣泛利用。現階段,我國的水資源問題較為嚴重,雖然南水北調工程已解決了部分極度缺水地區的用水問題,但由于水質、水量達不到飲用標準,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水資源較為匱乏。同時,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了一系列生態問題,部分水資源也分別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水資源供需與生態保護的沖突愈發明顯。因此,要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為前提,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很多地區不注重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均勻開采,無節制的開采地下水資源滿足人們的日常用水,導致地表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資源面臨枯竭,進而引發了水質下降、水量減少、水環境污染等問題[1]。此外,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逐步加快,工業、農業、建筑業等領域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城市周邊僅存的地下水資源也被不斷地開發利用,在沒有宏觀調控的前提下,易造成地下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從而引發一系列不利于生態平衡的問題。
目前,我國對地下水保護和管理的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地下水保護和治理基本以省市行政區劃分管理,實行逐層分級管理制度[2],很難實現對整條流域的綜合治理。上游區域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和水質污染會直接影響下游區域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涉及到不同行政區域時難以采取統一有效的保護和治理方案。
我國地下水資源的開發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自主型,各區域行政部門和水資源開發管理部門很難達成共識,致使地下水開采工作存在較多問題。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部分地區的水利部門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清晰的認識,對地下水資源的實際情況缺乏實地考察和系統分析,導致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盲目、不合理,易造成水資源枯竭、水質大面積污染等問題。此外,地下水資源開采成本較低,地表水開采成本較高,導致地下水資源被無節制的濫用,尤其是農業灌溉和工業機械化用水。因此,在缺少健全的政策支持條件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無法實現合理化、節能化[3]。
我國在地下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存在科研經費不足、人才緊缺等問題。部分地區對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的重視不夠,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由于地下水的開采難度較低,相對于地表水及區域外調水水價較低,企業使用地下水在節約成本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因此大部分企業優先選擇使用地下水資源。
保護地下水要與保護地表水相結合,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在對水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的同時,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落到實處,力爭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對地下水和地表水進行綜合開發。
通過全面評估和實地調查分析,全面、系統掌握區域內地下水的分布及組成,結合當地實際用水需求,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進行系統規劃,確保符合開采條件[4]。利用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轉換和協調關系,采水的同時更要護水,防止因過度開發地下水資源而導致土地干旱、水土污染等生態問題,實現科學用水、治水。
相對于地表水,地下水更容易被污染。地下水地理位置隱蔽,分布情況復雜,流動性較大,治理難度大,治理所需成本高,且部分污染嚴重的流域無法從根本上進行治理。因此,在開采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建立地下水防護帶,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和水質條件,對防護帶進行科學且全面的劃分,做好污染水源的有效隔離,從而對整個流域的地下水資源進行生態防護。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現代化技術被應用于地下水資源開采與防護,如衛星技術、模擬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這些技術手段利用尖端的高科技儀器設備參與地下水資源勘探工作,將地下水資源的分布信息和地理信息整合到計算機系統平臺,實現各區域地下水資源信息的云共享。同時,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既能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還能對水質、水位進行監測[5]。
地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及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我國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較嚴重,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止環境污染、改善水環境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須采取有效措施對水資源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