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和平 路錦燕 買麗瓦提 阿英古麗·阿漢
(阜康市氣象局,新疆阜康 831500)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而農業發展與氣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農業氣象服務能夠在農業發展中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應當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與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完善農村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開展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
農業是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農業生產和自然氣象之間存在緊密關聯,惡劣的氣象條件以及突發氣象災害會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比如干旱會導致農作物缺水,影響產量;冰雹、霜凍等可能導致農作物死亡。氣象災害雖然很難通過人力化解,但是可以通過提前預警,事先防范。因此,氣象為農服務在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一,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所需的氣象信息,幫助農民合理規劃生產工作。一些氣象災害具有偶發性或是延續性特征,當前的氣象預測技術可以對偶發性氣象災害進行預測,判斷其發生概率,從而提前向農民傳達信息;也可以對一些持續性氣象災害進行預測,讓農民心中有數[1]。通過傳播氣象信息,能夠讓農民提前針對某些氣象災害做好防范,降低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第二,能夠提高氣象服務水平。氣象為農服務是一項專業性工作,不僅需要提高相關人員的氣象觀測能力,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服務機制,以推動氣象服務水平提高,取得良好發展。
2.1 缺乏完善的服務渠道縣級農村氣象機構在提供服務時,面臨的對象是農村居民。但是,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區情況、地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些農村未能建立完善的通信基礎設施,也缺乏現代化的互聯網設施,農民沒有廣闊的渠道接受與了解各種氣象信息,即使氣象機構可以通過傳統短信形式發送各種與氣象災害有關的信息,但是因為農村地區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很難及時接受各種信息,導致氣象信息無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2]。面向廣大農村地區,應當建立時效性高、覆蓋面廣的氣象信息傳播渠道,保證農業氣象服務發揮真正作用。
2.2 氣象預報精準度較低預測天氣是氣象服務中一項不可替代的內容。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氣象預報手段也得到不斷發展,天氣預報準確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仍難以滿足農村生活生產對于氣象預報提出的各項需求,特別是無法確定災害性天氣發生的程度與范圍,難以及時預報預警,會對農民的生活生產造成極大的困擾[3]。除此之外,相關部門對于農業氣象工作缺乏足夠的投入,農村氣象站點未能完成建設,未能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不僅會導致先進的氣象預報技術應用受到影響,同時也降低了農業氣象站點預報氣象情況的精準度。
2.3 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過于單一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經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農民對于農業氣象服務的要求逐漸多元化。但是目前,針對農業領域相關的氣象服務形式過于單一,難以滿足“三農”發展的需求,在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中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此外,農業氣象服務的服務內容也較為單一,主要以常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為主,沒能和農業生產結合起來,沒能針對農作物種植生產提供針對性的氣象服務,導致農民對于氣象服務的認可度不高。
3.1 拓寬服務渠道為了不斷拓寬服務渠道,提高氣象信息覆蓋面,對已經實現通路、通氣、通水、通網的地區,在原有的利用電視、手機、短信、農村廣播等方式宣傳信息的基礎上,利用抖音、微信、QQ等全新平臺,結合手機App,向農民群眾發布最新的氣象服務信息[4]。同時,也要完善農業服務配套設施,改善互聯網基礎條件,提高農民利用新技術接收氣象信息的能力。
3.2 發展特色化農業氣象服務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要發展特色化的氣象服務。可圍繞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農民群眾對氣象服務提出要求,立足農民群眾的需求來制定氣象服務內容。除了傳統氣象預報之外,應當做好農業氣候可行性論證,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規劃與農作物生產氣候區規劃工作,為推進“一縣一業”提供有效且有價值的決策依據。為了提高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應當從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角度出發,提供目標市場的氣象信息和產地市場氣象信息,讓氣象工作可以服務于農業生產和銷售。這就需要加大氣象服務、材料、人力、物力投入,加大對農業基層氣象站建設力度,在貧困區建立多個區域站,同時建立區域農業氣象災害指標庫以及專家知識庫,以先進技術手段作為支撐,建立完善的氣象監測預警體系[5]。縣級氣象部門應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機構合作,與農民簽訂服務協議,為農民提供直通式氣象服務。除此之外,農業保險部門也應當與氣象部門建立合作關系,為農業保險制定全新的保單方案、理賠評估認定、理賠指標等,由此促進農業保險更好發展,保護參保對象與保險機構相關權益,使農業保險發揮真正的作用。
3.3 進一步完善氣象服務機制一是加強氣象部門、農業部門之間的合作,建立完善的聯動機制,簽署合作協議,推動技術、設施、人員、數據資源共享,建立完善的氣象服務體系。二是建立氣象服務培訓機制。針對氣象服務人員,要展開針對性培訓,不僅要使其具備專業氣象知識,還要使其具備服務技能,保證氣象服務人員能夠做好氣象服務工作[6]。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應當從農村地區的生活與生產實際出發,優化氣象服務工作,為農民提供準確的氣象信息,保證農民有效進行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