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影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遼寧沈陽 110101)
苔蘚植物是一種具有配子體優勢的小型植物,并不具備維管組織與根莖部位,植物結構較為簡單,主要生長在陰暗潮濕環境中,部分苔蘚植物生長于荒漠環境中。雖然苔蘚植物并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根莖,但卻有著擬莖與擬根,可以持續釋放孢子?,F階段,我國約有3 100種苔蘚植物,主要被分為角苔植物門、苔類植物門與蘚類植物門,特有類群豐富[1]。
2.1 水土保持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多數種類的苔蘚植物為群集生長或是墊狀生長狀態,相鄰植株間分布著大量孔隙,在生長過程中具有保持土壤、改善土層結構整體性能的作用。同時,苔蘚植物自身可以貯藏大量水分,在客觀層面上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例如,泥炭蘚葉中分布著貯水細胞,可以在細胞中貯藏自身重量數十倍的水分[2]。
2.2 生態恢復苔蘚植物被稱作次生生態環境中的拓荒者,如果在過于惡劣或遭受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中栽種大量苔蘚植物,植物在生長期間將會持續分泌具備溶解性的液體,持續溶解腐蝕所處區域中的巖石,提高巖石風化速度,逐漸形成新的土壤,為其他種類的綠化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例如,可以在荒漠化生態環境中栽種大量的野生苔蘚,苔蘚植物在生長期間將會與藻類及真菌等共同形成具有致密性特征的殼狀結構,起到抑制土壤顆粒流動以及水土保持等多重作用。
針對遭受嚴重破壞的泥炭地,可種植大量泥炭蘚,如銹色泥炭蘚、中位泥炭蘚、粗葉泥炭蘚等。這類苔蘚植物生長期間會持續起到恢復泥炭地的作用。1990年,加拿大政府選擇采取生態恢復治理方式,在魁北克等地泥炭地中種植了大量苔蘚植物,截止至2000年,超過150 hm2泥炭地得到不同程度恢復,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治理效果。
2.3 栽培介質部分苔蘚植物具有纖維含量高、含水豐富、枝葉細密與表面積大的特征,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可選擇將這類苔蘚植物作為栽培介質,栽培蘭花與紅掌等綠化植物,大幅提高植物成活率,保證綠化植物健康生長。
在我國園林綠化事業發展過程中,雖然苔蘚植物近年來才得到大面積應用推廣,但苔蘚植物的應用歷史悠久。清朝著名詩人袁枚的《苔》中,以“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描述苔蘚植物。在日本奈良時代,西芳寺中便已使用苔蘚植物構建綠化景觀,將苔蘚植物替代草本植物作為地表覆蓋物與綠化植物。
4.1 庭院綠化在庭院綠化中,苔蘚植物主要被用于與周邊區域水體與地形地貌共同構建造型豐富多變的苔蘚植物景觀,并結合苔蘚植物的生長特征,針對性營造符合植物生長習性的園林環境。例如,日本西芳寺廟、慈照寺以及大德寺等園林中都采取了苔庭造景手法,使用苔蘚植物取代草本植物,并將其與沙石和水體進行規劃配置,給觀賞者帶來靜謐古樸的感覺,營造出古老枯寂的意境。顏色鮮艷的苔蘚植物為枯寂意境中注入了新的活力,象征著生命的存在。在日本部分苔蘚公園中,設計師喜歡在狹小空間內栽種苔蘚植物,通過苔蘚植物形體的渺小來營造出空間遼闊的感覺[3]。
4.2 立體綠化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加快,面臨著嚴峻的城市用地矛盾,很難在城市區域中規劃出較大綠化面積。在這一園林綠化背景下,為最大程度提高城市綠化率,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自凈能力,提出立體綠化理念,即根據立地條件采取屋頂綠化、垂直綠化以及樹圍綠化等措施,隔離城市噪音,豐富城市綠化景觀。苔蘚植物具有適應性強與重量輕的特點,在復雜生態環境中也可以保持健康的生長狀況,并起到水土保持與生態恢復的作用,因此苔蘚植物在立體綠化領域中應用前景廣闊,是一種常見的綠化植物。直接將制作好的苔蘚墊模塊在不同立地環境中固定安裝,苔蘚植物汲取模塊中的自然降水即可保持良好生長狀態,常用苔蘚植物包括灰蘚與砂蘚等。
苔蘚植物常常為群集生長或是墊狀生長狀態,相鄰植株間分布大量孔隙,加之泥炭蘚等種類苔蘚植物可以貯藏自身數倍乃至數十倍重量的水分,使得苔蘚植物具有極為優異的保水性能。因此,可選擇在邊坡區域種植苔蘚植物,促使苔蘚植物將大量水分鎖在邊坡土壤中,有效抑制邊坡土壤中礦物質流失,確保苔蘚植物在生長期間可以從邊坡貧瘠土壤中汲取到充足養分。長此以往,可以有效修復邊坡區域生態環境,且在一段時間后可在苔蘚植物生長旺盛地段栽種其他類型的綠化植物。
4.3 苔蘚專類園近年來,我國部分園林綠化工程開設了特色苔蘚專類園,將苔蘚植物作為專類園林的主體植物材料,并在苔蘚公園中融入山石、建筑、樹木以及水體等多項造景要素,在營造適宜苔蘚植物生長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規律并采取多元化的造景手法,營造出多種多樣的苔蘚植物景觀,觀賞性極強。例如,南京中山植物園中設置有孢子植物區,在園林西北部沿溪溝區域中種植了大量苔蘚植物,苔蘚植物在隱蔽濕潤的環境中密集、墊狀叢生,形態各異。
4.4 園藝盆栽苔蘚植物的植株較為矮小,具有質地細密與周年常綠的生長特征,被廣泛應用于園藝盆栽領域。與其他綠化植物相比,從園藝盆栽養護層面來看,苔蘚植物的體型較小,生長周期較長,在苔蘚植物生長成型后,其造型結構與景觀外貌并不會出現明顯變化,可以穩定保持預期的景觀造型,園林綠化養護要求較低。而從藝術審美價值層面來看,苔蘚植物的造景性與可塑性較強,可以與不同綠化植物搭配,也可將苔蘚植物與水土進行搭配來營造水旱盆景。此外,在苗木花卉種植期間,可使用苔蘚植物作為基質添加物,以改善沙土吸水通氣性能,控制腐植質含量,在共同搭配盆栽景觀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植物生長環境[4-5]。
4.5 林下地被應用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如果選擇在隱蔽潮濕區域中大面積栽種陰生植物,雖然可以提高綠化覆蓋率,但是陰生植物與其他綠化植物會爭奪土壤中的水分養分,導致喬木與灌木植物出現營養不良現象。而栽種苔蘚植物來取代陰生植物時,可以有效解決草坪不足與土壤裸露等問題,且苔蘚植物可自然成景,有效豐富綠化植物的景觀層次,也可以保證喬木和灌木植物獲取充足的養分。
綜上所述,為推動園林綠化設計多元化發展,不斷豐富園林植物群落,相關機構與工作人員必須提高對苔蘚植物應用的研究,深入了解苔蘚植物生長特性與其在園林綠化領域中的應用價值,持續探索基于現代園林綠化工程中的苔蘚植物應用體系,不斷拓展苔蘚植物的應用方向與綠化形式,為我國園林綠化事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