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亮
(建昌縣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遼寧建昌 125300)
金絲王棗是棗樹中發現的變異株,樹體干性強,樹勢中庸,發枝力弱,骨干枝分支角度較開張,栽植當年可見果,3 a達盛果期,大小年不明顯,產量高、抗逆性強、易繁殖、可適生范圍廣,樹體可耐-30℃低溫,含鹽量0.4%,在土壤pH值6.5~8.5較適合,每年5月初發芽,6月初開花,9月末果實成熟。果實卵圓型,暗紅色,味甘甜,鮮食性好,營養豐富。盛果期平均每667 m2產鮮果1 500 kg以上,以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為宜。
1.1 地形地勢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東接東北遼東地區,南臨渤海的遼東灣,西接燕山余脈的最東端,北靠內蒙古高原、科爾沁沙地和大興安嶺最南部,地勢呈西南至東北走向,轄區內豐富的森林資源可以有效防護鄰近正北方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的沙塵影響,構筑起一道我國“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津唐生態防線”的重要生態屏障。緊密相連的白土嶺、蟒擋壩嶺、紅草溝嶺是大凌河、六股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把全縣分成嶺上和嶺下兩個地勢、氣候不同的部分。
1.2 氣候建昌縣地處中緯度內陸地區,屬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少雨多大風,夏季酷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冬長夏短,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8℃,最高氣溫在7月,極端最高氣溫40.6℃;最低氣溫在1月,極端最低氣溫-23.7℃。全年無霜期170 d,年日照時數為2 650 h,春季雨量較少,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十年九旱。
1.3 土壤建昌縣土壤類型多樣,境內分布的主要是淋溶褐土,呈現暗褐色,是棕壤與褐土的過渡類型,成土母巖主要是花崗巖、變質片巖風化的殘積或坡積物,石礫含量較多,結構松散,有機質含量較高,平均在2.4%~3.2%左右,速效養分含磷、鉀比較豐富,氮含量較低。
1.4 植被建昌縣地處華北、蒙古和長白3個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各種地理成分在這里相互滲透、相互過渡,植物組成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復雜的地勢地貌類型,多樣的山地氣候,為植物生長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縣內的植被類型豐富,有蒙古櫟、核桃楸、水曲柳等。
2.1 選擇優質壯苗聚合優良性狀,認真篩選鑒定,選擇無融合生殖率高、矮化性好、早果豐產的優質壯苗,保持根系完整,不要損害苗根,50顆1捆,隨起苗、隨分級、隨包裝,及時運往造林地塊或進行假植。
2.2 棗樹造林的整地要求
2.2.1 造林整地時間 在造林前一個季節進行整地。選擇適宜的整地季節是充分利用外界有利條件回避不良因素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林地條件。
2.2.2 造林整地方法 (1)穴狀整地。一般為圓形,面積較小,穴的直徑不小于50 cm,穴深30 cm。穴面在山地與坡面平行,在平地與地面平。此法靈活性較大,能適用于各種立地條件,而且省時省工。
(2)魚鱗坑整地。整地坑穴形似半月形,規格有大小兩種:大魚鱗坑長徑0.8~1.5 m,短徑0.6~1.0 m;小魚鱗坑長徑0.7 m,短徑0.5 m,高0.20~0.25 m。
2.3 棗樹栽植方法
2.3.1 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栽植在造林林地的一種造林方法,其幼樹(苗)對造林地不良條件(如干旱和雜草等)抵抗力較強,生產速度較快,林分較穩定。
植苗造林適用于穴狀整地或魚鱗坑整地,作業時要保證根系舒展、植株直立、踩實、不窩根、不露根、埋土深度要超過苗木原根1~2 cm。
2.3.2 棗樹造林栽植的技術要求 棗樹適應性強,在荒山造林中應用廣泛,但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棗樹栽植后生長勢并不旺盛,究其原因,與栽植時不得要領有很大關系,因此必須注意以下技術要點。
(1)栽植時間。棗樹栽植安排在秋季,每年11月葉片全部落完后盡快栽植。選擇深秋時節栽植主要是因為雨季剛過,土壤墑情優于春季,有利于棗樹根系生長。另外,此時期栽植后棗樹根系在嚴冬來臨前恢復且生長了一段時間,有利于第2年春季縮短棗樹緩苗期,溫度適宜后苗木根系立即生長,并萌發新芽長成新枝,提高了栽植成活率。
(2)栽植方法。采用穴狀整地、魚鱗坑整地栽植的方法,挖穴時將上層熟土和底層生土分開,栽植深度與苗埋深度應一致或略深,填土時要先填熟土,后填生土。
2.3.3 提高棗樹栽植成活率的方法 在栽培實踐中發現,各項關鍵技術因子同棗樹林木生長存在相關關系,實行Ⅰ、Ⅱ級苗分級造林,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Ⅰ級苗的地徑生長量比Ⅱ級苗和混合苗高15.0%~23.5%,最佳栽植密度為3 m×2 m,最適造林坡位為山體的下、中部。
2.4 幼林撫育保護人工栽植棗樹,要避免建成郁閉低效棗樹果園,以免出現通風透光性差、大小年結果差別大、果實品質不佳等問題。應開展棗樹栽植關鍵技術研究,及時進行幼林撫育,采取“不短截、不回縮、不留背上枝”和“利用疏枝法、緩放法、開張角度調控樹勢、下垂枝組結果”的“三不四利用”撫育修剪方法,簡化撫育技術,節省人工,技術簡便易推廣。
2.4.1 松土除草 幼林除草松土每年進行3次,第1次在5月上中旬,第2次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3次在6月末到7月中旬。每年進行2次撫育的,第1次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第2次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每年進行1次撫育的,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林撫育最晚不得遲于7月底。
2.4.2 灌溉施肥 造林當年要澆好水,栽植時先在坑內灌水,待水滲完露土時立即栽,栽后1~2 d再灌一次水;生長期間密切關注長勢,適當時間澆灌1~2次;冬灌1次封凍水,早春可適當澆灌1次返青水。夏季要注意防止澇災。
建昌縣施追肥要在6月末7月初進行。針對棗樹現有傳統施肥模式導致的土壤地力衰退、棗樹植株肥害嚴重及果實品質下降等問題,對棗樹主要礦質元素年動態變化進行分析研究,以獲得棗樹不同生長期、不同器官礦質元素含量等動態信息,為棗樹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棗樹施肥應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體系,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產量和質量。
金絲王棗具有很強的抗旱性和極高的經濟價值,是困難立地造林的先鋒樹種。本文針對棗樹造林人工栽植技術缺乏和成活率、保存率低的問題,分析了相關造林技術,為促進困難立地防護林體系建設由單一生態型向生態經濟型轉變及提高金絲王棗造林成活率以及保存率和棗樹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