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微
(遼寧省撫順市東洲生態保護中心,遼寧 撫順 113104)
為了更好地提升林業有害防治信息化的管理,國家林業局以及林業部門對不同的用戶進行開發多種不同功能的信息化系統,實現了數據采集、分析以及提交的具體作用。由于行業中的發展以及業務需求逐漸變化、提升,約束林業信息化系統建設和發展也比較顯著,缺少統一的計劃以及整體的設計、缺乏創新能力、公共服務管理較低等問題逐漸顯示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從理論上尋找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方向就尤為重要。本文對林業有害生物方式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堅持相應的重點及原則,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管理改革創新有著重要意義。
從我國不斷的發展以及建設來看,黨中央、國務院對網絡安全工作以及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都給予了很大的重視。習近平、李克強等相關領導對林業信息化工作計劃作出了強烈的指示工作?!秶倚畔⒒l展戰略》等相關政策都集體出臺,信息化已經上升到國家的戰略目標中。國家林業局同時也在高度重視林業信息化的建設,并且提出《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技術》、《中國林業發展指導建議》等規劃。從而更好地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及工作模式。是行業改革發展中的一大趨勢,同時也是未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工作中的重點研究對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成與敗,決定了新時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工作的水平、速度以及質量。
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工作的自身上看,傳統的檢測、控制以及防疫方法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工作效率比較低、過分依賴人工勞動、管理存在放養、認真化程度比較低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可以利用信息化與企業管理之間的結合,得到更好的改善以及優化的作用。也就是說,發展信息化技術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改革創新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也是提高企業工作管理中的必然選擇之一。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系統已成為我國林業防災行業中災害調查數據和匯總的重要渠道,并且,對外發布信息、趨勢分析等能夠為領導提供相關依據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在全國行政單位、林業經營單位已經有4000多家。收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測數據,能夠向國家林業局、統計局和應急辦等管理部門提供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信息。
現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系統包含監測報告管理系統、檢疫系統、防治系統、野生動物疫源地病害監測管理系統等相關管理系統。其中,林業防疫信息網和疫情監測網的網站有2個,覆蓋范圍比較廣,幾乎已經覆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整體業務。監測報告管理系統主要是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監測報告以及趨勢分析等。檢疫系統主要具有生產區在線檢疫、中轉運輸檢疫、引進審批、報檢企業管理、風險評估等功能。防治系統主要是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進行精細管理。有害生物普查系統,主要是通過這些年來開展的林業有害生物調查工作而設計出的一套系統,能夠實現數據相關的填報、審核、統計等作用。
信息化設備設施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發展中的基礎。在我國林業局的支持及鼓勵下,通過基本的設備設施建設了標準化數據室。當前,該房間配有15個機柜,并且購買了服務器、網絡設備、安防設備、存儲備份設備、運維設備等70余套,開通三網雙接入,確保系統穩定、安全的運行。并且,根據各個省份、區域的具體情況,為林業相關的業務人員配備辦公網絡設備設施,這樣一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管理設備設施條件有了很好的改善。
雨后春筍,信息化技術在各個行業中都有很好的發展作用,特別是對于“互聯網+”的實施當中,其農業、林業等相關的信息化技術都應用的比較頻繁,在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是由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比較復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而且其應用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當中,缺乏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效果性的產品和技術,特別是在信息化的自動監測和大數據分析方面,部分已經成型的技術也由于成本過高等原因難以廣泛的應用以及推廣[1]。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共享機制尚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缺少統一的規劃。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建設,很少考慮與其它部門的銜接。不同的施工標準。系統功能、業務流程、分類編碼、數據交換等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導致業務應用系統各成一派,沒有辦法實現各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化共享,導致信息孤島,資源利用率比較低。重復建設問題比較嚴重。各級單位在制度建設上缺乏統一思想,對現有的資源把握不清,缺乏溝通和共享,導致大量時間和資源的重復投入。自覺與不自覺之間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利益,部門與部門之間有著信息壁壘問題[2]。
信息化人才隊伍比較稀缺,致使信息化服務能力上比較薄弱,這是約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信息化人才是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其需要復合型的專業人才。這樣一來,就需要全面了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治理的相關技術以及知識,還需要了解互聯網相關的信息化技術,并且能夠熟練地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以及信息化技術進行相結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但現實情況是,林業與有害生物防治相關專業人員很多,但是熟悉信息化技術的人卻很少,同時,人員流動頻繁給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與建設帶來了很大的難度[3]。
信息系統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給人們提供高便利、高效率的信息化服務。由于服務人們比較特殊、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認識度不夠高。由于信息化更新的進程以及數據總量被限制,從而導致系統提供的技術服務內容比較有限,系統服務能力也比較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整體服務水平較低,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信息化技術對林業建設以及發展具有重要的帶領和支撐作用。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管理中,一定要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根據“互聯網+”戰略,加強信息化服務建設平臺與管理,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在監測、數據處理、網上便民平臺、應急指揮等進行服務支撐以及產品輔助,強化發展信息化建設體制,積極推廣有關政府信息化服務,讓政府與社會進行合作,進而能夠緩解行業中信息化技術人才缺失的問題[4]。
信息化是建立在多端連接的基礎上的,互動是其特點。協調是信息化管理的內在要求。但在實際中,網絡發展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依舊存在。在信息化與林業發展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技術是相輔相成的東西,如果想要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那么就要處理好安全問題,做到共同退進,確保能夠更好的發展”。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管理與其它業務領域協調發展方面,要一直堅持信息化服務管理的功能,信息化建設要與林業建設和有害生物管理相互連接,科學合理地改造傳統企業。在當前的情況下,就需要積極推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管理與其它業務、其它領域的協調發展[5]。
綠色是信息化產業的重要特點之一,信息化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可以使傳統產業向綠色發展。發揮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并全力支持產業的改革,加強傳統產業的發展,在這方面也可以做很多工作。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需要充分發揮平臺帶來的優勢,開展基于信息和大數據分析的林業有害生物智能監測,提升災害預測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盡快發現和預防,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當中,信息化技術應用應輔助好防治作業,并指導防治工作控制好藥品的噴劑量度,提升化學物品的控制效果。在植物的防疫當中,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隨時分析樹木以及林木產品的來源和導向,并能夠及時進行評估[6]。
信息化技術改變了企業生產效益和人們的生活,并成為人們了解信息、交流、創業、改革的重要平臺之一。信息化技術本身就是一套全面共享的系統。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的管理中,就需要堅持共享系統的發展觀念,打破信息的傳統思想,消滅信息帶來的鴻溝,全面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服務管理,加大共享系統的覆蓋能力,逐漸成為跨部門、跨行業的信息化共享和防治工作。并且,要及時關注和了解人們的需求,構建出能夠全面面向社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產品,為相關的林業企業提供技術型服務,解放人民的雙手[7,8]。
在第一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提出:“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強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共同建設安全、和平、開放、合作的空間,建立多邊合作關系,民主透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互聯網治理體系。”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林業產品發展自由化的穩健進步,林業有害生物意外的入侵風險越來越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本來就有著跨行業、跨部門的特點,所以,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合作與開放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化管理的過程當中,要推動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推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質檢等部門和糧農組織的發展,與其他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應以開放共贏的方式,共同防止森林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9]。
當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雖然發展逐漸完善,但是在技術推廣研究上還是存在著能力不足、資源共享不利、人才缺少、信息化服務能力下降等問題。本文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并完善信息化服務的支撐能力,只有提高林業信息化協調能力,才能推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水平的提高,為我國林業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