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甘肅省涇川縣涇明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甘肅 涇川 744399)
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促進二者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也是縣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甘肅省涇川縣積極培育壯大現代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堅持以循環經濟理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大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和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讓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現將此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基本成效進行總結介紹,以期為涇川縣及類似條件地區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參考。
涇川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穩步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和轉型升級,形成了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接續產業加快發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縣域工業經濟走出了一條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按照國家、省、市關于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相關政策要求,制定印發了《涇川縣化解過剩產能實施方案》,組織發改、工信、市場監管、能源中心等部門,對煤炭、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開展全面排查,對排查出的豹子溝煤礦,督促落實產能核減化解措施,鼓勵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投資建辦現代蘋果產業園和苗木繁育基地。
將新型工業發展的重點放在淘汰落后產能上,嚴把“散亂污”企業認定標準,持續提升涇、汭河川區企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對落后產能、無審批手續、違規排污的各類企業集中清理整治,共清理登記企業5戶,拆除關停粘土實心磚生產企業32戶,為推動新型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督促旭康食品、中盛建材、家園陶瓷、華潤陶瓷、正大飼料、天纖棉業等重點企業,定期開展自查評估,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引導新創環保、信泰建材公司和高豐建達磚廠3戶企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新上煤矸石空心燒結磚生產線項目,促使企業轉產升級、綠色發展。積極推廣應用清潔能源,招商建辦的30 MW農業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年可發電5 400萬kW·h,實現了全程化清潔能源的生產與供應。
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發展清潔型、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環農業,切實提升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加快發展節糧型畜牧產業,積極引導農戶種植飼用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高產優質飼草料,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和優質飼草基地建設。在川塬區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秸稈資源豐富、水熱條件較好、規模養殖企業較多的區域,突出發展以規模養殖企業為重點的訂單式玉米秸稈青貯,形成了以鼎康肉牛育肥場、盛騰牧業、首燕牧業、盛泰牧業為主體的訂單收購青貯玉米示范點,初步探索形成了“草-畜-種”“(農作物)秸稈-青貯飼料-養殖業”的復合循環模式。
圍繞畜禽糞便燃料、肥料化綜合利用,應用畜禽糞便沼氣工程技術、畜禽糞便高溫好氧堆肥技術,將農業廢棄物與標準化生態養殖、特色林果種植結合起來,構建“畜禽糞便-沼氣工程-燃料-農戶”“畜禽糞便-沼氣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畜禽糞便-有機肥-果(菜)”“秸稈-基料-食用菌”“秸稈-青貯飼料-養殖業”的產業鏈條,全力助推綠色、生態、有機農業發展。
有效整合種植、養殖、加工優勢資源,將農產品作為初加工和輕加工的原材料,鼓勵扶持一批個體經營戶從事豆腐、磨粉、食物油榨取等輕加工,以加工的下腳料發展畜牧養殖,有效促進了畜牧產業規模,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農民收入。
緊緊抓住電子信息時代戰略機遇,加快推動網絡信息全面滲透,全力打造低碳綠色、節能環保、高效便捷的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新型能源,加快交通運輸業轉型升級,督促恒泰公交公司實施公共交通電動化改造,購置新能源汽車16輛,安裝充電樁42座,開通運行線路5條;招商引進松果電單車1 000輛,充分運用行業領先的電子圍欄技術,通過車身強化、“北斗+GPS”、物聯網、智能鋰電池等技術進行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新型商貿物流,督促萬美電商公司、星鼎電商物流公司、豐農電商公司進一步完善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商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標準化加工中心和溯源體系等配套設施,規范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和物流配送網點,實現商貿物流業與現代服務業等產業良性互動、融合發展。
涉旅場所免費Wi-Fi、通訊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規劃新建5G基站14個,4A級景區5G網絡全覆蓋;開發運行的“智游涇川”微信小程序,涵蓋旅游攻略、住宿出行、吃喝玩樂各類功能,入駐服務業商家20余戶,支持訂票、訂餐、購物及網上支付功能,大云寺·王母宮大景區可實現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實時信息推送,為游客“一部手機游涇川”提供全流程、個性化的智能服務,進一步了推動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