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鋒
(興寧市木材檢查站,廣東興寧 514500)
松材線蟲病是針對松樹發生的一種致病性強、毀滅性強、流行性強、危險系數大以及寄主死亡率高的一種松林危害疾病,又被成為松樹萎蔫病。松樹一旦感染該病,無論處于哪個生長階段,都能發病,且感染后1~3個月即可全樹枯干而死,從開始在松樹上發病至整片松林毀滅僅需3~5 a。在我國,松褐天牛是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傳播昆蟲,而松材線蟲肉眼無法分辨,體型極小。在我國,該病于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在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陵的黑松上。截至目前,該病已經向全國蔓延,被列入全國森林檢疫名單,成為危害我國松林資源的主要病害。因此,急需通過加大疾病監測、提升疾病防控水平等措施,避免其對我國松林資源造成危害。
1.1 發生條件疾病的發生與傳播往往需要具備三要素,即宿主、病源與傳播媒介,松材線蟲病的宿主為松樹,病源為病原松材線蟲,傳播媒介為松褐天牛。環境溫度高于10℃是該病蟲生長的最佳溫度。該病發生的地域特點不顯著,我國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松樹均易感染,北方因環境溫度常年較低,相較南方和中部地區,發生該病的概率略小。
1.2 傳播途徑該病可分為近距離傳播和遠距離傳播兩種方式,近距離傳播主要是依靠其傳播媒介昆蟲松褐天牛,將病蟲從病樹攜帶到健康樹。遠距離傳播主要依靠人類活動,病樹木材或其制品的運輸是該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樹木材或其制品的運輸會將松材線蟲或蟲卵、松褐天牛從病區運輸至無病區,當松褐天牛羽化后,將病源攜帶傳播至無病區的松樹上[1]。
松材線蟲的疾病監測可采用多種方式,主要的監測手段為人工與誘捕器監測,航空遙感技術為其輔助監測技術手段。
2.1 地面人工監測地面人工監測包括全面普查、定期巡查與固定監測等。第一,全面普查是指在疾病高發區,每年10月開始,以鄉鎮或林場為單位,每年按照既定的設計路線與森林資源分布圖,全面清查其管轄范圍內的各種松林資源,統計發病樹量、病死樹量,根據統計的數據繪制疾病發生分布圖,計算病死率,為疫情的防治提供有效參考依據。無疫病區域可以縣或市為單位,每年9月開始,針對交通要道、風景區、城鎮、企業以及倉庫等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的地區全面普查松林資源,針對發現的松林資源數量進行統計,并統計是否存在松材線蟲病,查明其分布的規律、數量以及地點,根據統計的數據確定其危害程度,繪制統計分布圖,并鑒定疾病種類是否為松材線蟲病,將疫情動態及時預警與上報,為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計劃奠定堅實基礎。第二,定期巡查。針對疾病發生風險較高的區域,需要以縣或市為單位,執行疾病定期巡查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按照季度對各人類活動頻繁的重點區域松林進行巡查,針對巡查發現可能感染的情況進行疾病鑒定與確認,為疾病診治提供依據。第三,固定監測。在疾病高發區周邊地域設置疾病固定監測點,定期派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松林疾病巡查,及時反饋[2-3]。
2.2 誘捕器監測每年5-8月是松褐天牛的羽化期,可以在這一時間段利用固定監測點放置誘捕器的方式進行監測。誘捕器應放置在山頂或林道兩旁,放置高度為距地面約1.5 m處。誘捕器可采用鋅鐵皮或塑料等材料制作,避免松褐天牛成蟲爬出。誘捕的方式為在器具誘芯內放置清潔的棉花,并加入調制好的引誘劑,間隔15 d往誘芯中添加引誘劑,隔天檢查誘捕結果,并對誘捕的天牛進行分離、鏡檢,檢查其攜帶松材線蟲的情況,一旦發現即刻撲殺,避免疫情蔓延。
2.3 航空遙感監測針對山高林密的深林,不易執行地面調查,可采用航空遙感技術實施監測。一旦發現枯死樹或病樹,立即采用全球定位系統固定位置,開展該區域的實際現場調查工作,確定疾病的發生與流行情況。
3.1 清理病樹、死樹針對該病高發區域,每年春季組織專業清理隊伍,對于病死樹株率10%以上的區域開展全面皆伐,將病區的病樹、枯樹、死樹及其他正常生長的植株全面徹底伐除,無法全面砍伐的區域,開展全面封山育林工作。針對危害較小的松林,病死樹株率10%以下且分布較為分散的區域,全面清理病死樹,且不可將病死樹下山轉運,避免疫情擴散。對發生區域周邊100 m范圍內的松樹,采取強制砍伐病死樹的措施,形成病區隔離帶,避免疫病向外周擴散,對疾病中心區域全面清理。針對新發疾病點,要采用皆伐措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徹底清除病原。砍伐過程中采取先死樹后活樹的原則,死、活樹分開放置,分別處理。為確保處置效果,樹木的砍伐高度確定為伐樁高度小于5 cm。
3.2 病木處理針對病死樹木,砍伐后其病死枝條可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加上磷化鋁熏蒸的方式或采用化學藥劑噴灑等方式處理,并連根刨除。針對零星分散的病例,在砍伐后原地將其枝條截成小段,裝入加20 g/m3磷化鋁的熏蒸袋中密封,原地放置,直至天牛羽化期結束為止。需要清理運送下山的病枝,可以進行集中處理。一般使用藥物熏蒸的方法,將病枝集中堆放在緩坡地或平地,用熏蒸帳覆蓋,并用土壓實四周,帳中加入50 g/m3硫酰氟或溴甲烷,在20℃的條件下熏蒸1~2 d;或采用20 g/m3磷化鋁,在20℃的條件下熏蒸3 d,直至天牛和松材線蟲全部死亡為止。若死亡率小于100%,則重復投藥熏蒸至全部死亡。還可以采用加熱處理的方法除病,主要是將病樹枝放置在固定的熱房,升溫加熱至60℃,2~3 h,或采用微波處理的方式,及時檢查處理效果,若死亡率不足100%,則需要重復該過程直至病蟲全部死亡。此外,也可采用就地燒毀的方式處理。所有的處理必須在4月底前全部完成,避免松褐天牛羽化成蟲[4]。
3.3 傳媒天牛誘木防治在5月上旬天牛羽化初期,選擇空氣流通處的弱小松木為誘木,引誘天牛集中產卵。一般0.67 hm2設1株誘木,誘木高度為距離地面約35 cm,設置多個方向,用刀砍入木質部1.5 cm,3~4刀,角度約30°,將濃度為25%的引誘劑注入刀口內。到秋季,砍伐誘木并處理,通過該方式殺死天牛,降低其種群密度。還可采用誘捕器誘殺羽化期天牛的方式,器皿設置間隔為1 000 m一個。另外,也可在天牛成蟲期對松林噴灑除蟲劑防治;利用樹干基部打孔,注入蟲線清等乳劑的方式也可對松樹進行防護。生物防治方法為在25℃以上晴天釋放天敵腫腿蜂,或通過腫腿蜂攜帶白僵菌的方法,減少松林中天牛的數量,達到疾病防控的目的[5]。
3.4 抗性育種抗性育種當前還處于研究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抗性育種的品種成活率如何、抗性育種的速度是否能趕上微生物的變異速度以及抗性育種的適應性等,都是未來研究的主要方向。
綜上所述,松樹是我國重要的林業資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品質良好的松樹是良好木制品的重要來源。維護好我國的松林是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內容。松材線蟲病是對松樹林業資源破壞極大的傳染性疾病,該病發病后病死率高,對松林資源危害極大。因此,應采用合理的監控手段,及時發現松林資源中存在的疾病,為林業資源的綜合防治提供有效依據,為我國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