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龍
(瀏陽市瀏陽湖國有林場,湖南瀏陽 410300)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全球環境惡化以及綠色環保理念的推出,全球各國都開始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大力宣傳綠色環保理念,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為了盡可能高效率地進行生態建設,我國將目光放到了森林資源的保護上來,為營林造林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目前很多地區仍然不能很好地把握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很多企業都只顧經濟效益,對森林資源進行過度開發,對植被進行亂砍濫伐,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還有一部分地區的城市化建設或工業生產與森林保護相互矛盾,致使森林資源被破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為了有效改善當前的現狀,必須對我國的林業建設和發展提起足夠的重視,明確營林造林為林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只有保證現代化的營林造林事業穩定推進,才能真正保護和綠化環境,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之間統籌兼顧。
現代林業的造林方法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播種造林法、分殖造林法以及栽種植苗造林法。
1.1 播種造林法播種造林法是現階段林業造林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種非常簡便的播種方式。一般來說,播種種植法比較適合在廣闊平坦的地區使用,在一些規模比較大的林業造林工作中應用較多。但需要注意的是,播種種植法對于種植地的要求非常高,且幼苗的成活率很低,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與影響,所以后期的培育工作也相當嚴格。在選取播種地時,要盡量選取較為偏僻的位置,避免受到外界人為因素的干擾,而且很多偏僻地區人口密度低,資源相對豐富,能夠為植物生長提供舒適的自然條件。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要對播種的環境進行詳盡考察,包括土壤條件、地質條件和氣候環境動態變化,土壤和當地的降水量必須符合所選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條件,土壤要有一定的厚度,能夠涵養水分,保證植物根部正常生長。所選擇的播種樹種要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種子發芽率較高,一些比較常見的可以采用播種法進行造林的樹種有山杏、油松、云南松以及核桃等,這些植被生存能力較強。工作人員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將樹種播撒到土壤中,在幼苗生長過程中,培育人員要對苗期管理格外重視,為幼苗的生長提供合適的環境,及時排除干擾其生長的因素,有效提高樹苗的成活率。
1.2 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也是比較常用的造林方法,又可以被稱為扦插造林法,相較于播種種植法,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分殖種植法所要栽培的苗木要帶有根部或其他營養部位。在選擇分殖造林法主要是收集樹木植被的各種營養器官,比如樹木的枝杈、枝干等,然后將這些營養器官直接扦插在土壤中,完成造林工作。此方法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壓力,節約了大量精力和時間,提高了種植效率,在較短的時間內能種植大面積植被,而且相較于播種種植法,分殖種植的樹苗成活率更高。但是分殖種植法也存在著一定弊端,即在選取所要種植的苗木時,一定要保證其本身已經儲存了一定的營養,這是提高樹苗成活率的前提條件。在種植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將樹苗的生長發育狀況保持在可控的范圍內,保證后期的樹苗培育和營林管理工作更加順利。
1.3 栽種植苗造林法栽種植苗造林法在實際實施的過程當中,會受到土壤條件的限制。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時,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事先對土壤情況進行勘察,做好土壤采樣和分析工作,保證土壤環境能夠與樹苗的生長相適應。在準備栽種時,首先要挖坑,保證土坑深度適中,不能挖得過深或過淺。如果挖得過深,樹苗的枝葉會被土壤掩埋,導致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枯死。如果挖得過淺,樹苗的根部會有一部分暴露在空氣中,不能充分吸收營養和水分,不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不符合營林造林事業的要求。相比于另外兩種造林方式,植苗造林法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比較適合規模較小的造林活動。
2.1 國有儲備林國家儲備林建設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是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工程。需要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經營管理方式和運營機制,把森林長期保存與合理利用結合起來,按照現代林業經營理念,根據不同的林分類型采取不同的經營措施,嚴格施工質量和標準。應加強儲備林項目建設的后續管理工作,以調整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改善林木生長環境為目的,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
2.2 森林質量提升為有效提高森林質量,應加強對森林經營管理的重視。森林的經營管理工作涉及較多領域和環節,如育種、生態保護等,屬于一項系統化工作。各地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更合理的森林經營管理方案,從育種、生態保護、防火、災害等各個方面,為森林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路徑,從而有效提升森林質量。在實際的森林管理中,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落實封山育林工程,并明確工程的面積和時間。封山育林工程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即全封和輪封。通過在規定時間內封山育林,可讓相應區域的森林得到更好發展,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證森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都能得到有效發揮,實現森林資源的良性循環[1]。
2.3 森林撫育森林撫育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監管體系,通過監管體系推動森林撫育工作。將森林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導入到森林撫育的工作實踐中,優化和完善森林撫育技術體系,并為森林撫育技術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提升林業生產管理水平。在進行森林撫育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森林產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和經營。我國國土遼闊,各個地區之間的環境差異較大,根據實際環境的不同,樹苗的選擇也不同。對于一些環境較惡劣的地區,要選擇一些抗性和適應能力較強的植物種植。肥料對于促進樹苗的快速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種植人員要制定好科學合理的施肥計劃,并嚴格落實[2]。
現代營林造林對我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我國林木資源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對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進行詳細分析和說明,以促進我國林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