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賢芳
(宣城市宣州區森林消防大隊,安徽宣城 242000)
森林資源關系到有關部門能否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利用體系。我國現有森林面積為1.75億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0%左右,但平均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2%。因此,需要對林業資源加強保護,并加強森林防火管理,以此擴大森林面積,促進森林資源發揮其價值。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是大自然的“調度師”。森林資源對于人們的生活環境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以及社會價值。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對林業資源進行有效保護,使得森林得到持續、健康發展。現如今,雖然我國對森林問題十分重視,森林火災相較以往有所減少,但一旦發生火災,撲救難度很大,且補救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可能要花上十幾年甚至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因此,森林防火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國加強了對林業資源保護與森林防火的管理,但不排除在工作過程中仍舊存在問題,如在林業資源保護方面,忽視森林種植;缺乏先進的森林資源保護技術;森林技術人員不足且專業水平不高以及未能形成完善的監管制度。當前,森林防火管理主要存在三點問題。①消防各部門缺少責任意識,部門之間缺少溝通交流,配合不佳,不能切實履行相應的職責,難以扛起防火的重任。②森林火災隱患采集站的信息化程度較低,相關工作者不能高效利用數據,使用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開展測試,導致森林火災隱患采集站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③滅火隊伍和裝備不能滿足防滅火需要,部分滅火隊伍對于空中偵察和指揮、復雜地形運輸不夠熟悉,森林中的實時通信以及高強度火災和特殊地形消防設備較為落后,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滿足需求[1]。因而,相關部門應大力實行相應的防護措施,以此爭取徹底杜絕事故發生。
2.1 林業資源保護措施
2.1.1 建立健全保護體系,落實強化措施 健全的林業保護體系是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落實強化保護措施是可持續性發展的根本任務。①要建立綜合素質較高的林業資源保護領導隊伍。相關部門需要廣納人才,建設一批強有力的林業資源保護隊伍,同時要制定完備的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制度,以此規范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使得整體的保護過程更規范化、合理化。②林業資源保護管理計劃要規范。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立足實踐,根據實際情況來編制保護管理計劃,在此過程中也應查閱以往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落實情況,確保所制定的管理計劃能夠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作用。此外,編制林業資源保護管理計劃時,要保證計劃能夠引導林業資源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將責任落實到人,使每個部門以及每位工作人員都能夠各司其職,明確自身的工作任務,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責,培養工作人員的主人翁意識,調動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積極開展工作,降低工作中出現問題的頻率,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③林業資源保護管理人員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高素質的林業資源保護管理人員對于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部門需要選擇具有極高專業技能水平的專業林業資源保護管理人才,同時還要在工作中考量其是否具備責任感,是否明確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與關鍵性,從而為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提供保障,保障工作順利高效開展。
2.1.2 大力宣傳林業資源保護工作 森林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林業最為寶貴的財富。森林資源能夠為動物提供棲息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提高森林的繁殖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涵養水源,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然而,絕大多數工作人員并未意識到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群眾也對其不重視。因此,相關部門急需開展林業資源保護宣傳工作,以此在真正意義上使得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有效開展。例如,借助新媒體,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林業資源保護的相關內容,內容呈現形式可為宣傳片、紀錄片等,從而引起人們的共鳴,促使人們認識到保護資源的重要性,提升保護資源的意識。此外,亂砍濫伐的現象不容忽視。目前,我國部分群眾依然有“靠山吃山”的落后思想,但我國政府已規定,對天然林、原始森林嚴禁采伐[2]。因而,相關部門可以對此進行宣傳,讓人們明確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改變傳統觀念,合理開采資源。與此同時,應當制定多項林業生態工程計劃,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實施,通過植樹造林等方式,維護生態平衡。例如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等,這些工程使許多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有效保護了林業資源,實現了林業可持續發展。
2.2 有關森林防火管理的相關舉措相關部門應將強化森林防火知識的推廣宣傳作為首要任務。森林火災事故頻繁發生,其產生的危害極其嚴重。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我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 345起,受災森林面積1.4萬hm2。除了不可抗力外,人為因素是造成森林火災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森林防火知識匱乏,未能意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因此,為了避免或減少森林火災事故發生,有關部門急需強化對森林防火知識的推廣宣傳。首先,相關工作者應當在森林管理范圍內設立大量禁煙禁火的警示標志,并對相關巡視人員進行長期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防火意識。其次,提高日常巡檢人員的數量,以此保證當火災出現時,能夠立即控制。最后,提高森林防火工作過程的信息化程度。例如,在宣傳防火知識時,借助新媒體,使得防火知識能夠得到大范圍傳播,如通過展現火災現場,警醒觀看者做到進林不用火,火源不入林;還可將一些引起火災發生的情況剪輯成短片發布于公共視頻賬號上,讓廣大群眾能夠引以為戒,切實增強防火意識,嚴格遵守政府防火戒嚴令與相關規章制度。相關部門一旦發現有違反規定的用火行為,必須嚴肅查處,嚴懲不貸,絕不姑息,以降低火災出現的概率,使得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發揮重要作用,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3-5]。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工作仍存在不足之處,但只要切實保護林業資源,對森林防火進行科學、有效管理,便可使得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