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民
(輝縣市百泉鎮人民政府,河南輝縣 453600)
農業發展關乎國計民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農業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農業逐步加快推廣與發展的步伐,傳統人工生產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發展需求,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成為了今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徑。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予了農村農民農業生產良好的政策支持,為農業機械化推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3點。
(1)自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農業發展,農機先行”這一觀念深入人心。在政策引導下,農業機械化發展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在科研上,還是在經費上,亦或是人才支持等方面,均予以農業機械化發展傾斜,給農業機械化推進提供了極大的鼓勵與政策保障。
(2)自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科技創新成為了農業科研機構、農業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重點,這對于攻克農業機械化瓶頸難點至關重要,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關鍵階段,能夠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朝著高效、高精化方向發展。
(3)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機裝備結構性調整指引了方向。鄉村振興戰略與現代農業關系密切,發展現代農業,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快農機裝備更新換代速度,大力發展高效、高性能綠色環保農業機械。因此,對于提升農業競爭力而言,實現鄉村振興對于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一個良好的機遇[1]。
2.1 引導農村生產方式變革一系列強機惠農政策的實施可以大大增加農機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尤其是一些高效、環保類農機設備,比如植保無人機、秸稈處理機等等。此外,在新設備引進的同時,還要做到優勝劣汰,將一些廢舊農機設備及時淘汰。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推進改變了農業農村的生產方式,有利于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
2.2 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農村引進了大量先進的農機設備以及新技術,全面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其中,高效植保技術、農機農藝結合技術以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還具有減少污染,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作用,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相符。
2.3 帶動農民生活水平提升大力推廣和使用農機設備可以解放農村勞動力,大幅提升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便于農村農業從業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時還能進一步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尤其是農機合作社等經營組織的出現,為提高農業服務水平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推進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民生活水平[2-3]。
3.1 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鄉村振興戰略當中,農村是主戰場,農業現代化是主要推動力,而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性硬件資源,農業機械化裝備至關重要。要實現鄉村振興,相關部門必須做到“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不斷將農機裝備產業推向更高效高質方向發展。當前,在國內農業生產政策的引導下,農業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在數量上實現了逐倍增長,更改變了傳統的農機裝備結構,融入了更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逐步發展為以機械化為主導的農業生產新模式。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現階段我國農機裝備仍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不匹配。因此,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仍是當前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3.2 補齊機械化短板,規范農業機械化生產體系在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短板,會拉低機械化整體水平,補齊這些短板至關重要。此外,鄉村振興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必須做到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生產及高效化生產。
(1)示范引領,輻射帶動。在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項目的試驗示范,比如小麥、水稻等的試驗示范,通過以點帶面,全過程推進機械化發展,樹立示范典型,消除全程機械化短板,規范農業機械化生產體系,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
(2)規范農機合作社建設,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近年來,農村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各類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涌現,比如農機合作社、農機協會等。充分利用農機裝備和農機技術優勢,大力推進農機作業發展,規范農機服務組織建設,能夠實現農機綜合“一站式”服務,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產發展[4]。
3.3 推廣先進高效農機具,構建“互聯網+農機”發展新模式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各地農機推廣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積極引進高效、環保的農機設備,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勇于創新,合理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互聯網+農機”模式的出現,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相關單位和部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促使農業向信息化方向發展。要積極融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主題,全力打造智慧農業管理新模式,有效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農業生產走向智能化、精細化、網絡化。只有加大信息化技術革新與發展,才能進一步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才能完善農業生產體系,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3.4 提高農機管理和服務人員綜合素質
3.4.1 重視引進人才,保持隊伍穩定農業機械化工作涉及內容多,且具有極強的專業性。為全面提升農機管理和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初入職的人員必須先積累一定經驗,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尤其是機具維修服務、技術指導等,經過1~2 a的學習與實踐再參與崗位工作。為了增加農機工作崗位的吸引力,必須重視人才引進,及時注入新鮮血液,穩定隊伍。
3.4.2 教育培訓常態化,提高農機人員的綜合素質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推進,農機具已從小型單一化逐步向大型復式多功能方向發展,具有較高專業性和技術性,若仍采用老一套工作模式,很難滿足當前發展需求。因此,必須保證教育培訓常態化,全面提升農機人員的綜合素質,為精準推廣農機政策和技術提供服務[5]。
3.5 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機制
3.5.1 創新渠道,加強補貼政策宣傳為了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應創新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內容,采用多樣化的宣傳方式,通過新渠道、新方式做好購機補貼政策宣傳工作。比如,利用網絡技術,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等,加大受眾接觸面,拓寬宣傳范圍,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將補貼政策更直觀、更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更好地幫助農業生產人員理解政策。
3.5.2 簡化程序,提高結算速度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當中,要持續推進農機購置補貼申請“一次辦妥”,通過“一站式”服務,簡化申請、辦理程序,讓辦理工作更加透明化、高效化、規范化,優化審批流程,縮短申請、辦理時間,讓群眾少跑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6]。此外,還要加強農機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盡可能降低農機結算辦理的中間環節,讓補貼款更快到農機購買者手里,讓群眾放心,更好更快地投入到農業生產。
3.5.3 鼓勵農民融資,健全信貸機制為了有效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在土地流轉規模持續增加的當下,仍需嚴格按照集約化、專業化的原則進行農業生產。要鼓勵種田大戶和農機大戶,尤其是科技示范戶融資,通過帶機入股、投資入股等方式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專業的農機服務組織,更好地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此外,還應充分利用現有銀行金融政策,支持信貸投資,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和金融機構之間合作的支持鼓勵力度,通過抵押貸款、銀行信貸等途徑,積極購買新設備,學習新技術,為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提供可靠保障。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農機化綜合水平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的持續推進給農業生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因此,開展農業機械化推進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生產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加快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