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燕霞
(安丘市輝渠鎮農村經管服務中心,山東安丘 262117)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發展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農村經濟也呈現出了良好發展勢頭,發展方式多元化、發展資金充足化、發展規模產業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符合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要求,能夠有效提高廣大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雖然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經過了多年發展,已經初具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完善。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農村經濟長期局限于農作物種植,忽略了農作物深加工產業的發展,很多利好政策還未完全落實,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穩步推進。基于此,分析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現狀,提出促進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有效對策。
1.1 賬目較為混亂收支賬目是真實反映農村經濟發展的財務記錄。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少數農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收支賬目記錄工作還不夠完善,有些賬目只列出了支出項目,對于點對點扶貧項目的收入情況沒有進行完整記錄。還有個別村屯只記錄收入情況,支出賬目混亂不堪,甚至漏記了很多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賬目收支情況不明,無法真實反映出農村經濟發展狀態。
1.2 人員不夠專業部分農村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專業,對新會計準則的使用和把握不到位,在賬目處理上不夠細致,容易出現問題,相應財務科目不能起到經濟指導作用。還有一些村屯規模較小,沒有配備專門的財務管理人員,只是由村支書或者村主任代管。這些人沒有經過專業的財務培訓,對財務管理知識也是一知半解。
1.3 公開不及時財務報表制度是評價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新會計準則中規定必須定期進行財務報表信息披露。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農村財務報表制度公開披露不及時。第一,公開時間不確定。農村事務繁雜,管理人員較少,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也多是兼職,村委會對財務報表公開制度還不夠了解,沒有確定定期公開披露的時間,導致財務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村民對此意見很大。第二,公開場所不固定。農村財務報表信息公開時,一般采取張貼告知書的方式,但是有些村干部不熟悉公開流程,隨意粘貼,沒有設定專門的信息公開粘貼板,村民無法及時看到相關信息。
1.4 缺乏有效監督村民對于農村財務信息情況有監督權。長期以來,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對農村經濟發展政策不夠了解,很多村民都不知道自己可以了解農村財務收支情況,還有一些村屯沒有建立完整的民主監督機制,未設立監督信箱,農村經濟信息只掌握在少數村委會干部手中,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1 提升思想認識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開展農村工作的基礎,關系到農村經濟各項政策能否落實到位。因此,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村委會工作人員,都應從思想上明確認識到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過詳細布局、周密考慮,科學有效開展工作,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當前,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大量進口農產品涌入市場,必須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創新管理思維,改革管理模式,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不斷優化管理體系,踏實推進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穩步發展。
2.2 健全財務制度首先,實行新會計準則。農村財務管理人員應嚴格按照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要求做好賬目分類,熟練掌握新會計準則的有關制度,賬目收支記錄上不可隨意填寫。其次,強化財務人員教育培訓工作。農村財務管理人員整體知識水平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應通過繼續教育培訓的方式進一步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幫助其深入了解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內容以及工作方式,從而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時效性。
2.3 實行信息披露農村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是確保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公開透明的重要制度。首先,明確財務信息披露時間。村屯可以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選擇固定時間,進行財務信息公開披露,不可隨意變更時間,以免村民因為不了解時間地點而無法參與到監督工作中。其次,固定財務信息公開地點。村屯應在明顯位置或者村民集體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設立公告信息板,張貼每個月或者每季度的財務可公開數據,以便于村民了解到本村的財務信息收支情況。財務信息不僅需要有總體收支情況,還應有具體明細,不可只寫明收入和支出,真正做到公開公正[1]。
2.4 開展監督機制村民監督機制的完善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設立便民信箱。村屯應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專門的便民監督信箱,鼓勵廣大村民獻計獻策,對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監督。村委會可以通過村民投票、自我推薦等方式,成立監督小組,小組成員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對村民反映的財務管理問題進行及時匯報。其次,多渠道開展監督。當前,信息化飛速發展,各村屯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監督工作信息推送,村民也可以在微信后臺進行留言。監督問題舉報可以匿名制,也可以實名制,監督小組人員要多方面保障舉報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2.5 做好行業引導在現階段的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強農業經濟發展的行業引導十分重要,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輔助作用,能科學合理地引導農業經濟向多元化發展。現階段,市場經濟相對復雜多變,加強行業引導能夠提高經濟抗風險能力,使得經濟體系更加完善,經濟結構更加穩定。在開展農村行業引導過程中,需詳細調查當地農村經濟狀況和風俗習慣,引導當地發展合適產業。同時,要建立品牌化、規范化的農業經濟結構,使其表現出更強的生命力,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持續穩定的原動力。當地農村經濟部門也要加強資源配置,支持地方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助力我國經濟的整體性發展[2]。
2.6 重視集約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初主要側重于經濟發展,忽視了經濟發展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這是錯誤的做法,尤其是在綠色環保發展背景下,注重集約化農業經濟管理發展是主要發展趨勢。集約化發展能夠有效實現資源最優配置,處理好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真正意義上實現現代農業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的集約化發展注重對農村經濟狀況的科學調研及分析,針對比較突出的環境問題開展有效治理,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加強對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從根本上減少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