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錫陽,石寵良,方朝輝
(遂川縣農業農村局,江西 遂川 343900)
為取得大棚蔬菜種植的高質量收獲,在種植前期應該充分考慮大棚種植區域的綜合條件,將大棚所在的土壤酸堿性、水源、溫度等基礎因素納入考慮范圍。選取合適的土壤對于提高種植效率是關鍵因素。為防止夾雜性生產,降低土地管理成本,應該選取土壤透水和透氣性比較好的區域,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促進蔬菜的健康生長。
選取合適的種子是大棚蔬菜種植的核心步驟。首先測試種子的發芽率高低以衡量其經濟價值,接著比較種子的耐寒性,以評價其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蔬菜遇到凍災,種植戶將會遇上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應當選取發芽率高、耐寒性強的種子。
大棚中的溫度和濕度對于蔬菜種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需要通過人工控制以達到最合適的促進種子生長的物理環境。因而對種植者提出了較強的專業要求和技術細節操控要求。大棚是主要用于給不同作物提供適合其生長的自然氣候和環境,所以大棚大多用于種植反季節的蔬菜,因此大棚中溫度和濕度較高或者較低的話都將對蔬菜造成影響,可能出現燒死或者凍傷蔬菜苗的情況。為控制室內溫度可以在蔬菜結出果實后揭膜,以確保果實充分的含糖量[1]。同時,應針對不同種類蔬菜的生長情況和生長時期,進行區分灌溉。在育苗期間增強土地的濕潤度,在結果期間確保水分的充足,在種植后期應該盡量避免土壤過分濕潤。大棚中的排水對蔬菜生長非常重要,應充分考慮大棚中的排水和通風等細節因素。
在確保基礎設施的支持和高科技設備不斷更新的基礎上,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要根據蔬菜的生長情況、蔬菜所處的實際環境進行合理的變更和創新。通過定期清理大棚內部雜物和其他不必要的不達衛生標準的物體,以保證為蔬菜生長創造合適的環境。不同的肥料對于不同蔬菜(葉類、瓜果、藤莖等)有著不同的影響和作用。為提高蔬菜肥料吸收率,應盡量選用小分子的肥料,確保大棚蔬菜能充分地吸收以及土壤的自然消納,還要嚴格管理施肥次數。如果施肥次數過多,會導致有害物質產生副作用,造成土壤以及地下水的污染乃至蔬菜的自身污染;如果施肥次數不足,也將不利于蔬菜的營養補充。
不同于普通種植,大棚種植具有密閉性的特點。一旦某種蔬菜出現病蟲害,將非常容易在短時間內擴散到棚內所有蔬菜,導致病蟲害的大規模擴散并由此給種植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提高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對于種植戶來說十分重要。下面將從四個角度開展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解析。
為降低蔬菜病蟲害防治的副作用,農業防治較其他方式來說,對于植物的損害最小。第一是合理管控蔬菜大棚內的光照、溫度以及濕度,定期換風,更換和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合適的光度及溫度下蔬菜非常容易發生各種病蟲害。第二是實現蔬菜的換茬種植,通過不同作物的交替更換,為大棚內的土壤養分循環提高充足的空間,避免單一品種的持續種植導致土壤的微量元素消耗殆盡,影響后續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通過輪作的方式起到清潔土地的作用,從而減少病蟲害對蔬菜的負面影響,降低蔬菜發生病蟲害的概率。第三是控制好病蟲害對種子的危害性,合理控制種子的選取、培育以及種質資源的品種保護,以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相比于自然種植的土壤,大棚內土壤免疫力較低,因此,更易出現病蟲害。種植人員需要根據蔬菜的病蟲害類型選擇適當的低毒、低污染農藥進行噴灑,合理控制農藥的用量與使用頻率,使病蟲害能夠得到有效的防治。如果單一的使用一種藥劑,會出現藥效逐漸下降,害蟲出現耐藥性增強等系列問題,而且越是專化性強的農藥就越容易失效[2]。這多半是病菌和害蟲因為長時間的接觸逐漸產生了抗藥性。為了確保農藥對操作人員的使用安全,除考慮農藥的毒性外,還要對其在蔬菜上允許的使用限次、最高殘留量和安全間隔期進行全面了解并嚴格遵守規定,在噴灑設備和噴灑方法上面需要進行嚴格把控,確保安全、科學的田間作業,保證使用的效果及人員的身體健康。
種植人員可以根據病蟲害成因,選取合適的物理防治措施和方法,其特點在于環保健康,對人體的危害都不大。物理防治措施在種苗的培育以及成品菜的種植方面都具有污染小、周期長的優點,能更好地保持大棚內部生態的平衡與穩定,避免對土壤、空氣、地下水以及周邊的小環境等造成污染。種植人員可以采用防蟲網與黏色板等物理設備的綜合利用達到控制害蟲的數量,減少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在使用過程中若當色板黏蟲膠失去黏性時,其對昆蟲的引誘效果以及粘合作用都變得非常不穩定,就應當隨時進行更換,以達到防蟲治蟲的作用。色板最好在害蟲發生前期或初期進行投放,害蟲數量極少時使用誘殺效果好,防蟲于未然、防患于初期。
生物防治即通過引入病蟲害的自然天敵,從而在大棚環境中建立生物共存關系,借助病蟲的天敵對其進行仿野生生物鏈的物理防治,通過減少病蟲害對果蔬的威脅,降低農藥的使用,減少過量使用化學物質以減少給環境造成的污染與傷害,因而來保持大棚環境的內容與生態平衡。例如,江西贛州地區氣候溫熱,許多的果園、蔬菜基地里,容易出現紅蜘蛛、紅火蟻等病蟲害。為了降低此類病蟲害給綠植造成的傷害,各基地負責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連續引進撲食螨——紅蜘蛛的天敵,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有效防治紅蜘蛛。螨是一種體型微小、用肉眼仔細觀察才能看得到的刺吸式小昆蟲,它喜歡高溫干旱環境。捕食螨是以紅蜘蛛、銹壁虱、粉虱卵等為主要食物的一種肉食性益螨。這種以螨治螨的方法不僅減少了農藥等化學物品的使用,更模仿了野生生物鏈的循環系統,遏制住了單一品類的害蟲泛濫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傷害,以一種綠色健康的方式提升了生產效率,減少了不必要的農業生產損失。
綜上所述,在人們對于蔬菜的反季節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大棚蔬菜應運而生,種植的規模不斷擴大。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正確掌握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并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來不斷提高大棚蔬菜種植質量與產量,從而達到為農戶增收的目的。因此各方應該重視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不斷更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大棚蔬菜種植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