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平 孫曙焰
(杭州賽石園林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1)
中國古典園林發端于秦漢,成型于唐宋,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其形式多樣,功能豐富,藝術價值極高;同時又包含了成熟的造園藝術理論,以及蘊含了優秀的民族文化。現存的一座座古典園林,既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當代景觀設計人員汲取經驗、激發靈感的寶庫。通過傳承和借鑒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文化內涵、審美情趣、布局特點,在現代景觀設計時可以備受啟發,從而徹底改變“千園一面”的景象。使現代園林景觀富有特色,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
利用特定的設計手法(如對比、反襯等)構造空間場景,使人產生一種視覺上的錯覺,達到以小見大的景觀設計效果,這在古典園林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法。園林中假山與竹林的組合,能夠使漫步在園林中的游客聯想到山巒聳立的場景;園林里的一處池塘、小河,也可以讓觀賞者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副碧波蕩漾的景象。除此之外,調整園林內部的空間結構,或是將多種空間進行有機組合,也能夠達到增加空間感的目的,典型的設計布局是“園中園”。雖然置身于有限的空間之中,但是利用視覺錯覺或心理暗示,營造出一種廣闊的園景[1]。
無論是山水畫還是古典園林,都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虛實手法”,從而達到一種營造意境、引人遐想的設計效果。虛與實的結合在古典園林設計中也被大量運用,無論是空間規劃還是景物布置,采用虛實結合讓園林中的空間、場景富于變化,在有限的空間環境內,使人能夠觀賞到不同的景物,進一步豐富了觀賞體驗。置身于縹緲的意境之中,觀賞者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獲得了良好的游覽體驗。“漏景”是古典園林中虛實結合設計思想的一種常見的實現方式。通常是在一整面墻上,留出一處圓形、拱形的門,既可以方便游客通行,又能夠觀看墻體另一面的景色。這種實中有虛、虛實結合的設計手法,豐富了空間層次,增加了景物內容,激發游客的好奇心,使其在園林中盡情探索。
半藏半露、欲露先藏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又一重要思想,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景觀設計,反而能夠驅使游客想要深入園中、一探究竟,從而提升游覽體驗。如,除了園林的主路,其它的小道通常不會設計為筆直道路,而是千回百轉、深邃悠長。游覽者漫步在園林各處的小徑上,很難一眼望盡所有的風景,但是在道路的轉角處,卻能夠發現新天地,帶來無限驚喜。這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園林景觀,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多游覽趣味,也給游覽者留下了更多遐想的空間。除此之外,園林設計中運用“欲露先藏”的設計思想,也符合中華民族含蓄、內斂的性格特征,因此也更容易被游客所接受[2]。
“比德”是指人們將自然中客觀的山石、清泉、樹木、花草等附以人主觀的情感或品德,認為自然是與人的精神和內在情感緊密相連的,認為人的道德品質與自然山水之間是相似的、相通的。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集綺》有言:“與梅同疏、與蘭同芳、與竹同謙、與菊同野、與蓮同潔。”這樣就將死景變活,觀賞者不僅在欣賞景物客觀的自然形態美,同時還與欣賞者的主觀情感產生互動而升華至情景交融的境界。
2.1.1 設計理念相同
追求景觀美和意境美的有機統一,是古典園林和現代景觀在設計理念上的共通之處。古典園林多為個人所有,建園者或是王公貴族,或者是官僚縉紳,屬于有一定文化水平且生活較為富足的人群。其對于園林的設計要求和使用功能,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物質上的審美,更多的是追求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因此,園林所有者的身份和追求,決定了在古典園林設計中必須要將景觀美和意境美融為一體。現代景觀大多面向群眾開放,屬于公共藝術品。在現代景觀設計時,要體現出景觀美,滿足不同人群最基本的景觀觀賞需求,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營造意境,留給游客以遐想的空間,使每個人都能夠獲得獨特的游覽體驗。因此,從設計理念上來看,兩者具有較強的共性。
2.1.2 追求目的相同
親近自然是古典園林和現代景觀在設計追求上的另一共性。古代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對于大自然抱有敬畏、崇拜的心理。這種心理在古典園林設計上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如,園林選址時,大多選擇景物優美的郊區,盡可能減少人工修飾的痕跡,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較小;園林內部的造景也盡量仿照自然形態,山水樹木、花鳥蟲魚等生態元素一應俱全;一座園林基本上就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現代景觀設計中,雖然可以借助于材料、技術等對自然景觀進行修飾,從而迎合當代人的審美需要,但是面對城市內有限的綠化空間,以及嚴重的環境污染,設計者也更加傾向于將生態保護放在首要位置,致力于為這些遠離自然的城市游客,創設一個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空間[3]。
2.2.1 技術水平不同
在古代由于可供選擇的材料種類較少,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在古典園林的設計上,側重于通過更改結構布局,營造情境氛圍等方式,讓園林內的景觀和意象富于變化,從而迎合建園者的需求。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景觀設計可以依托高超的技術水平,使景觀呈現出多樣的變化。如,在設計景觀作品時,設計師可以選擇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的植物;在設計假山時,利用抽水機人造一條瀑布;另外像雕塑、小品等,均可以采用工業流水線的方式進行批量化制造。有了先進科技的支持,景觀內容也更加豐富。
2.2.2 本質特征不同
古典園林的本質是私有制,如皇家園林只允許皇帝及其親眷游覽,而私家園林也只能是某個家族的族人可以參觀,即便是寺廟園林,也是不允許公眾隨意出入的。因此,古典園林雖然審美價值、藝術價值較高,但是只服務于特定的、少數的對象。而現代景觀的本質是公有制,無論是免費對外開放,還是設置較低的參觀門檻,其服務的對象是公眾[4]。
景觀和園林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其區別也因時代背景的不同而產生,但其是人類改造環境的一種演變過程,勢必存在諸多聯系。可以通過總結二者的關系和區別,實現二者的轉變和互相借鑒。
古典園林中包含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式園林元素,以建筑為例,有堂、樓、館、榭、舫、亭、廊、橋等形式。通過不同類型建筑的錯落搭配,讓古典園林內的空間更富有層次感。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可以提取這些古典園林中的中式園林元素,然后從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考慮,在傳承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從而讓現代景觀設計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同時又迎合當代人的審美水平。不同的古典園林中包含的中式元素多種多樣,設計師應當結合現代景觀的使用需要和設計理念,有選擇性地從中提取部分中式元素,實現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在古典園林設計時,由于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通常會優先考慮一些交通便捷、景物優美的區域建園,最大程度上減少后期人工改造的工作量,盡量保留自然美。這種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也應當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予以傳承和弘揚。實際上,城鎮化的推進和用地成本的上漲,使得現代景觀設計不得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如,選擇在城市護城河兩側設計狹長帶狀公園,依托河流兩岸的濱水區域設計景觀,既可以實現土地、空間等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又能夠將水景、陸景相結合,進一步豐富景觀內容,為市民打造一處日常休憩、娛樂的好去處。
師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古典園林設計的核心思想,在當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公眾親近自然的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現代景觀設計中沿用“天人合一”思想既有其實用性,也有其必要性。對于設計師來說,傳承并應用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做好2方面的工作: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稟賦,通過開展實地調查,對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等有所了解,通過整合、利用這些自然資源,為景觀設計方案的實施奠定基礎;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在設計上體現人性化,為游客提供便捷的游覽服務,減少游覽過程中的人為破壞。
郭莊位于杭州西湖西側楊公堤邊上,在曲院風荷、茅家埠景區間,四周景色宜人,地理位置優越。其總面積9788m2,建筑面積為1630m2,其中水面占總面積29.3%。郭莊為典型的“前宅后園”格局的私家園林,由“靜心居”和“一鏡天開”2部分組成。
4.2.1 江南古典園林審美意識的運用
不同于北方皇家園林追求莊嚴和氣派的設計理念,江南地區的古典園林在設計中更加注重對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運用,體現了古代文人士子醉心山水之間、追求詩情畫意的審美覺悟。這種審美意識在郭莊的景觀設計中也有充分體現。如,郭莊借蘇堤六橋為中景,西湖周邊環山為遠景,亭邊景色為前景,形成一幅自然山水圖。郭莊以西湖邊一角為基,通過對自然山水、詩情畫意的追求,借建筑、山石、植物、水體、意境于一體。通過對山水景觀的運用和解構,讓郭莊的景觀既迎合了現代人的審美,同時又不失古典園林中對于自然景物的推崇和理解。
4.2.2 江南古典園林布局特點的運用
從整體上來看,江南地區的古典園林在規模上不如北方的皇家園林。因此在結構布局上,經常會選擇“以小見大,步移景異”的設計理念。通過曲徑通幽的設計,用小徑、走廊等將整個園林劃分成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又采用不同的設計思路、營造不同的景觀內容。置身于園林之中,游客可以感受到變化多端的風景。郭莊整體布局疏密有序,通過曲橋、假山、回廊、漏窗等,以借景、障景、對景等設計手法,使郭莊相對小尺度空間中步移景異,以小見大。
4.2.3 江南古典園林文化內涵的體現
結合上文分析,江南古典園林的建園者大多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達官顯貴或文人雅士,其喜好、追求也會對園林設計產生影響,進而在園林內部的景物構造上體現出來。如果說北方皇家園林能夠使人直觀地感受其威嚴和宏大,那么江南古典園林則需要游覽者充分調動視覺、嗅覺等多種觀感,用心體會園林深厚的內涵和獨特的景觀。如,郭莊園內大門入口處的“凝香亭”,正是將嗅覺藝術融合其中,凝香亭周圍布滿花香類植物,坐在亭中,淡淡的花香迎面而來,人們可以靜靜地感受到凝香亭的意蘊。同樣的,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也要善于挖掘地方特有的文化特征,然后將其巧妙地融入到設計方案中,體現在園內景觀上,給游客提供一種別樣的文化體驗。
通過觀察和分析郭莊的內部景觀和結構布局,對現代景觀設計能夠提供諸多的經驗借鑒。總結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設計師要學會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郭莊倚西湖而建,借自然湖光山色,莊內賞心悅目亭建于郭莊東側,位于莊內太湖石山峰之巔,臨湖而建,視線開闊,將西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其意可為賞心悅目[5];在高度還原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又通過添加一些小品、建筑,豐富視覺層次,真正做到“一眼望去,滿眼景色”;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也要嘗試利用和添加更多自然元素,既可以避免景觀過于單調,同時又可以讓身處城市之中的人群,可以有片刻機會去親近自然、融入自然。設計師要做到以人為本,關注體驗。經常性的從一名普通的游客角度去考察現代景觀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游客在參觀現代園林時有哪些審美訴求。迎合大多數群眾的需求,保證現代景觀設計能夠真正受到大眾的喜愛。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園林史上獨樹一幟、成績斐然。當代設計師也要從古典園林中汲取設計經驗、激發設計靈感,從而為現代景觀設計提供源源不竭的思路。同時,也要注意了解和迎合當代人的審美水平、精神訴求,將古典的與現代的結合起來,將物質審美和精神需求統一起來,最終設計出既有深厚文化內涵,同時又可以備受公眾喜愛的現代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