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逸飛,朱信利
(五大連池市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五大連池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指導總站,黑龍江 黑河 164100)
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強化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管理,尤其是農村土地管理已成為當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首要工作。土地底數不清,承包(流轉)合同合理、不規范,欠繳承包費和白種地等問題的存在,已嚴重影響到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健康發展,阻礙了鄉村振興的進程。
為了規范農村土地管理,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確保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現以五大連池市為例,就當前農村土地管理提出以下建議。
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等法律法規。
本文所稱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包括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也包括由個人(單位)通過其他方式取得,并自行經營的市、鄉鎮、村轄區內的農用地。
一是堅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分類管理的原則;二是堅持建立承包關系、有償使用、常態化管理的原則;三是堅持合理開發,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改善民生,服務農戶,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原則;四是堅持依法管理、流轉規范有序,應當納入市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進行交易的原則;五是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各鄉(鎮)、村要依據農村土地確權測量數據,結合本地農村土地實際狀況及現有土地臺賬,對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和以其他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要逐村、逐地塊進行清理、測量、排查和確認登記。對有權屬爭議的土地仍按原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待權屬明晰后再確認登記。農村土地清查核實要結合農村土地確權登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同步推進。
農村土地面積核實要隨著土地經營主體的變化實行動態管理。在農村土地確權測量的基礎上,結合土地承包、流轉的審批及備案,個人(單位)自報地塊、面積,比照測量成果落實到地塊的方法進行。所涉及的個人(單位)要積極配合做好農村土地的實地踏查和認定工作,確保無遺漏和無虛報瞞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每個年度的3月末之前應將核實結果上報,鄉(鎮)予以審核后,將核實匯總結果及時報市農村土地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對于農村土地面積、位置、四至、使用現狀等基本情況,須由經營該地塊的個人(單位)簽字確認。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需將農村土地核實情況及時向成員公示,公示內容包括經營者姓名、位置、面積、用途和地塊草圖等,接受群眾監督,對有錯誤或誤差的要重新調查核實并及時修改。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圖片、資料等要及時存檔。
清查結果經該地塊的經營者簽字認可和張榜公示后,及時做好登記、造冊和建立臺賬工作,臺賬要準確規范,裝訂成冊,一式二套,鄉(鎮)和村集體分別存檔。鄉(鎮)要對清查核實結果進行匯總,分別報市農經總站和市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備案。
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要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市、鄉(鎮)、村分別存檔。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應當按照下列要求執行。
一是分別召開村支部會、理事會、監事會和成員(成員代表)會,研究制定土地承包方案;二是將經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并經公示無異議的土地承包方案,上報鄉(鎮)審核;三是將鄉(鎮)審核同意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土地承包方案,上報市農經總站和市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備案;四是進入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進行交易;五是繳納承包費,簽訂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六是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公示交易結果。
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原則上按照“誰開墾(或經營)誰承包,同等條件開墾者(或經營者)優先,一年一發包”的原則,及時簽訂承包合同;已明確林地、草地、水面地類且屬于退耕還林還草范圍的,應按有關政策法規,可延長承包期;原經營者不簽訂承包合同放棄承包的,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收回重新發包,與新承包人簽訂承包合同。
通過其他方式(家庭承包以外的)取得的農村土地,實行有償使用,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行使集體資產所有權,負責經營管理。
(1) 農村土地承包費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年度一次性收取,時間為每年3月末前。
(2) 承包費標準。由各鄉(鎮)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市場行情,統一制定指導價格,并按年度及時動態調整。通過民主議定程序,科學合理地確定。
(3) 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擁有能以折算人民幣核算的債權的個人(單位),可用所擁有的債權金額,抵頂本人(單位)當年應繳納的土地承包費。
(4) 土地承包費用管理。承包費作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收入入賬管理,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的審批權限和程序執行。可用于村屯建設、經濟發展投入、化解債務和興辦公益事業等。要堅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則,依法依規合理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侵占,不得私設賬外賬,坐收坐支。
在農村土地發包過程中,要杜絕惡意壓低承包費及其他損害村集體利益的情況發生。對拒不簽訂承包合同、無正當理由拒不繳納承包費無償占有土地資源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依法收回,另行發包。對不主動申報,由鄉、村在核查中新增的土地,參照機動地的管理。(不通順)
(1) 農村土地的承包、流轉全部進入市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進行交易,建立健全市、鄉(鎮)、村三級信息共享,規范有序的農村土地市場體系。
(2) 農村土地以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承包方要及時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備案;以轉讓方式流轉的,須事先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提出轉讓申請。農村土地實行再流轉,應當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3) 承包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規范的書面流轉合同。
(4) 市、鄉(鎮)、村建立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準確記載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情況,實行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合同檔案管理,建立健全合同檔案管理制度。
(5) 從事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要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提供中介服務。否則,不得開展農村土地承包、流轉中介服務。
(6) 鄉(鎮)、村依法開展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的指導和管理工作,正確履行職責,確保農村土地承包、流轉行為規范、有序進行。
(7) 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發生爭議或者糾紛,當事人應當依法協商解決。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當事人不愿協商或者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8) 對在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以權謀私、合同管理不規范、銷毀資料、哄抬流轉價格和挑起事端等干擾工作正常進行的相關人員,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造成的損失由責任人承擔。
(9) 嚴格規范管理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各環節,維持農業良好生產秩序,避免引發不穩定因素。對任何組織和個人違反工作程序和政策規定,侵占、截留、扣繳流轉收益的,借提供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服務之機,違規收取好處費、中介費和管理費等費用的,給集體、農戶和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要承擔相應責任,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機關。
市委、市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到工作考核目標,按年度進行考核,兌現獎懲。成立五大連池市農村土地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農村土地管理工作由各鄉(鎮)、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具體組織實施,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各鄉(鎮)、村及相關部門要加大相關法規、政策的宣傳力度,使農村廣大干部群眾充分理解和掌握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為開展農村土地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在開展工作的同時,要認真解決好農民反映的各種問題,不回避、不掩蓋、不推諉、不拖拉,及時有效化解矛盾,保持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