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北曼甸分場,河北 承德 06845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積極發展林業工程,提高植被覆蓋率,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進而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林業工程造林工作能夠有效改善人們居住的生活環境,凈化空氣,提高空氣質量,減緩土地沙漠化進程,避免水土流失。在造林工作中,應遵循綜合考量原則,將林業工程各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所有問題考慮在內。
林木種植是大多數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也是林業工程自身特殊性的主要表現形式。林木生長質量對于林業工程造林管理效果來說意義重大,而提高林木生長質量則應遵循系統化原則,這是保證林木具有更高存活率的基本前提[1]。因此,在林業工程造林管理中,需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這是確保林業工程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造林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苗木種植,主要涉及信息、設備、任務、物資、經費、人員六個要素,在進行造林管理工作時,應把握好這六個要素,統籌規劃,系統管理,保障造林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生態調節是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主要目的與重要功能,與此相對,其經濟效益在短時間內則無法充分展現,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林業部門所忽視。然而,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會對造林工作起到抑制作用,造林工作應將長期利益原則作為工作準則之一,將林業工程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有機統一,在保護生態環境平衡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科學性原則是造林管理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在進行項目規劃時應本著科學性、宏觀性原則,對其是否適用可行進行深入研究。在不同區域,針對不同項目,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保證管理方案與地區實際造林情況及經濟整體情況相符,將各方利益納入考量范圍內,保證擬定出來的策略具備高度可行性、適應性與科學性。
發展林業工程不僅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起到凈化空氣、防風固沙、維持自然平衡的巨大生態環境效益。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在有效提高林業生態效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中,采用科學合理的造林管理方法,對各地區的土質進行檢測,確定最適宜的林木種類,對栽種的苗木進行科學施肥、灌溉等管理,可以顯著提高苗木質量,從而提高造林工程整體質量,提升林業生態效益,進一步促進自然生態環境平衡[2]。
科學合理的造林管理可以使林業工程施工方案更加合理,材料損耗顯著減少,投入成本逐漸降低,物資分配更加合理,人員安排趨于完善,各個環節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極大程度地保障整個林業工程順利開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林業工程相關制度也不斷完善,使造林管理水平逐漸提高,有效保障林業工程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我國地大物博,林木資源豐富,蘊含巨大經濟價值。通過造林管理可以增加林業工程收益,為社會創造可觀的經濟利益,從而有效協調社會發展與林木保護間的關系。目前,我國造林工作已經取得較大成效,使得林業經濟效益也將隨著造林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提升。
造林工作技術人員應按標準流程運用造林技術,并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林業相關部門加強造林管理技術的創新,從而讓目前造林技術落后現狀得以改變。技術管理上應堅持先進、適用、經濟原則。所采用的技術不僅是世界上較為先進的,同時需要符合造林地區實際經濟發展狀況和實際造林需求,從而在保障節約資源的同時實現造林功能。另外,還需要在確保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對所投入的成本合理降低,將損耗降至最小,所使用的技術不僅應該易于操作,同時也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符合經濟原則[3]。增加資金投入研發新技術、攻克技術難題,為技術創新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合理地分配好造林管理資金,可以有效確保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防止工程出現進度延遲的狀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能源消耗問題減少。為此,相關林業工程資金管理工作人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需對造林活動進行整體預算,科學合理地分配資金,防止造林工作過程中發生資金短缺問題。并且對于政府部門劃撥的造林專項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務必保證這項資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應用。另外,還需根據林業工程管理相關制度,對資金進行分級化管理,例如可以將政府劃撥的造林資金合理分配到各部門,由各部門結合實際財務情況開展資金細化工作。通過資金的層層分配,使資金發揮出最大價值,防止在林業工程出現資金短缺現象。造林工作需對投資資金定期檢查審核,確保資金的使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促進林業資金的合理分配。
林業工程機械設備的使用、各個項目的開展和工作任務的落實,都離不開工作人員的執行,其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對工程質量和造林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有效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至關重要。現階段我國造林管理是整個社會生產事業中的邊緣化行業,工作人員的整體素養不足以達到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需求,缺乏現代化工作意識與技能,因此,需對工作人員的現代化工作意識加以增強,技能加以培訓,素養加以提升[4]。積極組織員工培訓工作,派遣專業人員向其他造林工程單位進行調研考察,吸取其先進經驗,學習其先進技術,并在學習后指導本單位其他人員,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有效提升生產效益,確保造林工作順利進行。另外,還要積極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作為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較多,比如造林技術、專業知識、先進理念等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管理工作,合理規劃工程,有效組織人力資源,并合理調配物資。領導干部也需定期舉行培訓和進修工作,邀請林業專家在本單位開展專業知識講座,為本單位培養專業人才,同時,還要派遣本單位管理人員到其他單位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進而不斷提升管理層的領導能力,更好地指導造林工作的高效開展。
各級林業部門應深刻認識造林工作的社會價值及經濟價值,嚴格履行自身職責,依法執政,對于本部門內部問題嚴格審查和處理,對于本部門職責范圍以外的問題,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并給予大力配合,協調解決。對于違規造林及破壞生態環境的造林行為應及時采取相應處罰。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調動群眾力量加強監督,同時也使人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有所提升。還要與林業部門共同努力,對我國的林業資源予以大力保護。
綜上所述,林業工程中造林管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做好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我國整體造林技術水平,對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若想有效增強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則應加強林業工程造林技術管理,做好造林管理資金的合理分配,加大人力資源管理力度,并有效強化林業工程監督管理,從而為我國林業工程造林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并有效促進我國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