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菏澤市牡丹區高莊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周生合/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聞生
果樹種植,品種選擇是關鍵。市場上每年都會推出一系列的葡萄新品種,如何正確地選擇名優品種是葡萄種植者面臨的首要問題。實際上,任何一個品種都有優缺點,應根據自己的栽培目的、當地的自然條件,結合品種特性去選擇。如果葡萄主要銷往周邊市場,可重點發展多個品類的鮮食品種,一部分銷往市場、商超,一部分發展旅游觀光采摘,而不用過多考慮品種的貯運性能;如果銷往較遠的市場,應綜合考慮產品的貯運性能、食用和外觀品質。
葡萄種植可采用的樹形有很多,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所選品種的栽培特性選擇適宜樹形。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棚架、飛鳥架、單籬架等,主要樹形結構如下。
1.棚架。T形、H形和龍干形均可稱為棚架栽植。三種樹形主干高度可定為1.8~2.0米,T形主蔓垂直行向水平延伸,新梢水平垂直綁縛于主蔓兩側;H形主蔓沿行向延伸,雙株單穴定植,新梢垂直于主蔓,于兩側綁縛;龍干形分為雙龍干或多龍干,龍干長度一般為5~8 米,龍干之間的距離為0.5 ~0.7米,其上均勻分布結果單位。棚架樹形間距可定為20 厘米。
2.飛鳥架。單干雙臂形。每隔4 米埋設立柱,柱長2.6 ~3.0 米,埋入土中0.5~0.6米,邊柱應向外傾斜35°左右,用錨固定。行距2.8~3 米,橫梁長度1.5米~1.7米,架設于立柱頂端以下30 厘米處;距地面1.2米~1.4米處拉第一道拉絲,橫梁上于立柱兩側40 厘米和80厘米處各拉2條拉絲,架面5道拉絲呈T形。
3.單籬架。該樹形適合長勢較弱或中庸的葡萄品種。行距2.3米~3.0 米,每隔6.0 米埋設立柱,干高1.8 ~2.0 米,架面第一道拉絲距地面0.7~0.8米,按照0.3米、0.45 米、0.45 米依次架設3道拉絲。主蔓水平綁縛于第一道拉絲,新梢直立綁縛在第2~4道拉絲上。
設施栽培在葡萄生產中應用較多,主要是促成栽培、延遲栽培、限根栽培和避雨栽培等,可顯著提高果品質量,延長葡萄供應期,提升產業效益。重點介紹一下促成栽培和避雨栽培。
1.促成栽培。主要采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塑料大棚一般在在1月份扣棚,2月中下旬發芽,6月份成熟;日光溫室冬季保溫效果比較好,秋季滿足需冷后提早打破樹體休眠,可在12月下旬發芽,4月中下旬果實成熟,成品果價格較露地栽培有明顯優勢。
2.避雨栽培。主要采用單行避雨和連棟避雨兩種方式,材料可選用竹弓棚、鍍鋅鋼絲棚、鋼管棚等,其中竹弓棚成本在1500~2000元/畝,鍍鋅鋼絲棚成本在5000~6000元/畝,鋼管避雨棚在10000元/畝以上。避雨栽培能夠顯著減輕病蟲害發生,提高果實品質,應用面積逐年增多。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消費者,不僅對葡萄的內在品質有較高的要求,也會對葡萄的外觀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間接對葡萄的花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葡萄的花果管理主要是整形、修穗、疏果、套袋等。生產中常用的有以下三種。
1.分層間疏法。副穗去除后保留3~4個小穗,疏去1~2個小穗后,再保留4~5個小穗,再去掉穗尖。該方法整出的穗形一致,但用工較多,集約化生產模式不宜采用。
2.疏大留小法。疏除上部多個較大果穗,只保留下部的幾個較小果穗。此種方法在日本應用較多,由于下部小穗一般較緊,適于單穗包裝的品種。
3.兩剪拉臂法。使用生長調節物質拉長果穗,坐果后疏去上部副穗,保留5~6個小穗,主穗軸保留6厘米~10厘米即可。該方法工作效率高,果穗疏松一致,集約化生產模式宜采用。
1.養分管理。制定科學的葡萄園養分供應方案,應根據園地土壤條件和栽培品種的具體特點,逐步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以有利于品質形成。萌芽前適當施速效氮肥;花期可適當噴施硼肥;在幼果膨大期;可適當施氮肥;轉色期后;可適當施速效磷鉀肥;采果后施用有機肥。
2.水分管理。葡萄的需水關鍵期主要是萌芽期、幼果膨大期和越冬前,上述時期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