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維(1.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成都 610065;2.中國藥科大學外語系 江蘇南京 211198)

書 名:英語語言學微觀研究
作 者:李雯
出版單位: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定 價:80.00元
ISBN:9787517060376
隨著我國對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方面日益頻繁,英語專業人才需求也在隨之增加,同時,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持續加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成為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新媒體時代下,以英語專業語言教學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模式創新尤為必要。《英語語言學微觀研究》從理論層面讓人們對語言、語言學以及語言學的分支有了整體的認識,著眼于細節,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語言與文化、語言習得以及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等內容,做到了語言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語言通俗易懂,該書能夠為英語學習者、教學者以及相關領域研究者帶來一定的啟發。該書共分為九個章節,第一章討論了語言的定義、起源、分類和共性;第二章對語言學理論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概述;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圍繞語音學、詞匯學、句法學和語義學這幾大分支進行研究,使讀者對語言學的分支及其相關內容形成系統化的認識;第七章對語言與文化展開深入探討,在分析文化及其與語言關系的基礎上,接著探討了文化在語言學習與研究中的意義以及文化差異在語言中的表現;第八章圍繞語言習得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論述分析,分別闡釋了語言習得的基礎、語言習得的階段以及兒童語言習得的理論依據;第九章作為該書的收尾章節,對語言學與英語教學進行了研究,涉及對語言學與語言教學、語言學與教學大綱的設計以及語言學與語言測試的系統分析。
學習一門語言,不僅需要了解語言本身的知識,還需要熟悉語言的相關知識。在英語學習中,掌握英語專業語言基礎理論與應用技巧對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提升至關重要。在新媒體時代下,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實現英語專業語言教學內容的豐富,并促進英語專業語言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首先,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資源優勢,豐富英語專業語言教學內容。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形態,依托互聯網的開放性、實時性等特征,新媒體平臺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為此,英語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搜集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等相關新媒體平臺的教學資源,并將其融入到英語語言課堂教學之中。《英語語言學微觀研究》中第七章詳細介紹了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在英語語言教學中,文化差異將直接影響語言的學習,對此,英語專業語言教學可通過新媒體平臺搜集相關教學資源進行研究,以“蝙蝠”為例,某新媒體平臺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蝙蝠”與英文中的“bat”進行研究,“蝙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了“幸運”、“吉祥”和“財富”,而英文中卻將其視為“災難”,這也就說明了為何在英語短語中有“crazy as a bat”或“have bats in the belfry”的表述,所以,新媒體平臺中的相關資源可以用于英語語言教學。
其次,創新傳統英語專業語言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傳統英語專業語言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傳授,在此過程中,學生僅能夠被動接受相關理論知識,卻無法與教師進行積極、有效地溝通,同時,課堂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這也是英語專業語言教學質量長期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媒體時代,英語專業語言教學模式多元化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教師可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由真實空間轉向虛擬的新媒體世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差異化的學習要求,教師則以此準備教學內容以設計教學模式。《英語語言學微觀研究》中的第五章對句法學中的句法關系、句法結構等進行了詳細介紹,結合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教師可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句法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拍攝個人句法教學短片的方式,并由學生進行評選,將評選后的獲獎短片上傳至校園網、微信朋友圈等自媒體平臺,如此,學生則能夠更加認真地學習相關句法知識,并按照教師要求使用英語錄制視頻,同時,為保證視頻內容的準確性,教師需要在提供自媒體技術指導的同時,還應當對其中存在的句法問題及時給予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