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

摘?要:產品空間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出口所有產品的集合,代表著該地區各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通過對吉林省產品空間中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測度,可以發現吉林省醫藥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產業具有比較優勢,而計算機和電子設備制造業發展較為落后,因此,在新發展階段推動吉林省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一是要鼓勵科技創新;二是要發展配套產業;三是要保障國家安全。
關鍵詞:產品空間;產業轉型;產業升級;東北振興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08
1?問題的提出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宏觀經濟下行,加之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使得產業單一的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下滑嚴重,2020年吉林省GDP增速為24%,經濟總量位列全國第26位。吉林省作為商品糧基地和汽車工業級基地,保障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軍事安全,因此,在新發展階段下吉林省如何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基礎上通過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來帶動經濟發展對東北地區甚至是全國的經濟發展十分重要。
關于吉林省的產業轉型升級,學術界對相關問題展開過研究與討論。呂洪濤、閻文杰提出:吉林省應該加大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培育新動能來帶動經濟發展。趙儒煜、范家輝、陳強認為東北地區的衰退恰恰是復興的先機,因此東北地區要抓住機遇,科學確定發展定位,借助先發優勢和政策優勢、產業基礎、人才優勢,抓住一兩個重點領域有目標、分階段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李平提出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經濟發展活力,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主動融入全國和全球產業創新網絡,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劉威從產品空間結構理論出發,通過計算吉林省2000-2013年產品空間動態演化趨勢,提出吉林省應該選擇適當偏離目前低技術水平的產業結構,逐級向高技術行業的產業路徑升級,實現創新驅動,另一方面,強調農業安全生產和能源行業產品高附加值化生產是吉林省應堅持的經濟發展戰略。
各位專家和學者的結論對吉林省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但都沒有充分考慮到吉林省或是東北地區作為國家安全基地的戰略地位,在實證分析方面也缺乏近年來的經濟數據。筆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產品空間結構理論出發,運用2016-2017年的經濟數據測算吉林省各個產業的RCA(顯示性比較優勢)的變動,旨在通過該方法為吉林省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選擇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議。
2?產品空間理論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結構轉型的結果,但不是所有的經濟活動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都具有相同的含義。Hidalgo和Klinger提出發展應該作為一個積累更復雜生產能力集和發現創造激勵以積累和運用那些能力的路徑的過程來解釋。而結構轉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改變其生產的產品類型和生產這些產品的方式來實現的,因此產業的結構轉型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產業內部的結構升級,即產業內部通過生產要素投入的比例變動帶來的升級;另一種是產業結構的升級,即通過調整三次產業結構間比例帶動的升級。
產業結構轉型不僅是不斷改進同一產品集,帶來經濟發展的過程,它更是要求獲得更復雜生產水平能力集的過程。(如果把生產過程比喻成搭建樂高積木,生產能力則是樂高桶中樂高片的數量,如果樂高片中的數量越多,則代表生產能力越強)。產品空間是所有出口產品的一個表達,這里產品以生產其所需要的能力的相似性為基礎聯系起來。產品空間表述的主要方面是揭示所有產品的臨近性,即生產不同產品所需要的復雜程度的差異。
產品空間最重要的特點是高度異質性。在產品空間中最核心的地區是聯系較為緊密的產品(如機械、化學品等),在外圍地區則是聯系較為松散的產品(如服裝和原材料等)。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即為在產品空間中從外圍區域逐漸向核心區域跳躍的過程。但是,這一跳躍的距離也并非是越遠越好的,而是有一個最佳的跳躍距離,在這一最佳距離中,生產新產品所獲取的收益與研發費用之間的差額(即利潤)是最大的,所以在進行產品跳躍升級時,要注意技術距離的臨近性,選擇合適距離的產品進行跳躍升級,由此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3?吉林省產品空間的演化與產業轉型升級路徑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品空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其現階段的生產水平,產品空間的變動可以表現出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并為接下來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提供一個合理的方向。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省產業布局的現狀和產業結構變動的方向,本文對吉林省的產品空間進行了簡單地測算與度量。
在對產品空間結構的度量中,顯示性比較優勢(RCA)是一個重要的指標,RCA指數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給定的出口籃子中一個給定的產品的出口份額與世界同一份額之間的比率,可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某個產業發展的水平,如果RCA指數大于1則說明該產業在該地區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如果小于1則說明該產業在該地區不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
筆者選取了2016-2017年吉林省的部分產業的經濟數據,選取了最具有比較優勢和最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了對比,如表1和表2所示。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的汽車制造業長期以來是作為支柱產業存在的,是吉林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吉林省的醫藥制造業也同樣具有比較優勢,其發展水平領先于國內該行業的平均發展水平;在農副食品安全加工業方面雖然RCA指數有所下降但吉林省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與之相反的是吉林省在計算機、電子和其他通信設備制造業領域不具有比較優勢,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發展水平,且并沒有增長的趨勢;吉林省在制鞋業和娛樂制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雖然有所提升,但仍然與平均發展水平有著較大的差距。
從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來看:第一,吉林省要發揮多年來汽車制造業發展所積累的優勢,抓住智能汽車的機會窗口,積極推動汽車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運用新的產業技術對傳統的汽車制造業加以改造,同時要重視其配套產業的發展,延長產業鏈,推動汽車制造業在新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第二,醫藥制造業的作用不可忽視,由于該產業是事關國民健康的重要領域,發揮著保障國民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對這一行業的監管,對不合規不合法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另一方面,要增加研發投入,不斷提升藥品的質量,保障藥品的安全。第三,吉林省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農副產品的加工方面要繼續發揮優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推動農產品加工的精細化,延長產業鏈,實現農副產品加工的高質量發展。第四,吉林省在計算機和電子設備制造領域的發展過于落后,而這一產業在產品空間中處于核心位置,因此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就必須重視這一產業的發展,在新發展階段,吉林省要抓住這一機遇,加大對該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計算機和電子設備制造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4?結論與啟示
一個經濟體的生產結構的變動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三大產業結構的變動;另一方面是產業內部結構的變動,而產業轉型和升級也同樣有兩種路徑:即產業的結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而這兩個方面并不是分裂的,而是同時進行的,從產品空間來看,這兩個方面都表現為生產的產品由外圍地區向核心地區的跳躍,但是由于產品空間的異質性,跳躍的距離要適度,同時,產品空間代表著一個經濟體現階段所積累的生產能力,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時要注意發揮已有的優勢。吉林省作為老工業基地和商品糧基地,在汽車制造業、醫藥加工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但在計算機與電子設備制造業等核心區域的產業比較落后。在新發展階段,筆者結合吉林省的產業發展現狀,為吉林省在進行產業選擇和產業布局時提出以下三點政策建議。
4.1?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
在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環節。要想振興老工業基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就必須要加強科技創新,運用新的產業技術對老工業基地進行改造,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同時,科技創新還會培養出符合經濟發展環境的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多樣化,進而帶來產業的優化升級。鼓勵科技創新,一方面,要增加科研經費的投入,鼓勵支持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建立產學研融合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科研成果的保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不合規不合法的行為予以嚴懲。
4.2?著力發展配套產業,實現產業融合
由于歷史和現實發展的因素,吉林省甚至東北地區的產業結構過于單一,因此產業的發展具有脆弱性,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這樣就是為什么在宏觀經濟下行時會出現“新東北現象”,因此,在新發展階段,吉林省不僅要注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新興產業的培育,還要著力發展配套產業,推動產業間的融合,擺脫以往發展過程中的桎梏。首先,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破除流通過程中的障礙,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減少選擇性產業政策,增加功能性產業政策;其次,要運用好金融機制,促進產業循環的暢通,但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金融資本過度地擴張,導致經濟虛擬化,要引導現代金融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4.3?發揮安全領域作用,保障國家安全
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作為國家重要的安全基地,布局許多涉及國家安全部門的產業。由于這些產業涉及國家安全,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而這部分產業的利潤率非常低,因為其無法參與利潤率平均化。因此,對于這些產業,仍然要堅持國有部分占主導,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引入最先進的技術和人才,支持獨立自主地研發與制造,以免在關鍵領域受制于人。
參考文獻
[1]呂洪濤,閆文杰.新動能發力亮點初顯,舊產業調整任重道遠——稅收視角下的吉林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J].稅務與經濟,2019,(05):109-112.
[2]趙儒煜,范家輝,陳強,等.論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兼及吉林省的選擇與對策研究[J].東北亞經濟研究,2018,(04):74-91.
[3]李平.東北三省產業優化升級對策研究[J].經濟視角,2019,(05):71-76.
[4]劉威.吉林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研究——基于產品空間視角[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19,(03):25-28.
[5]Hidalgo C,Klinger B,Barabási A L,et al.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s[J].Science,2007,317(7):482-487.
[6]Hausmann R.,J.Hwang,D.Rodrik.What You Export Matters[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
[7]張其仔.比較優勢的演化與中國產業升級路徑的選擇[J].中國工業經濟,2008,(09):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