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琳 葛鳳麗


摘?要:本文通過對財務人員招聘信息調查發現,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有要求外,對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同樣提出了要求。本文將精細化理念引入《財務管理學》課程,契合課程本身特點提出了“一底線”+“兩立足”+“兩堅定”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堅守法治底線,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商道和行為規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信,堅定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以此將《財務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做到既“精”又“細”。
關鍵詞:《財務管理學》;精細化理念;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76
1?社會對財務人員思政方面的要求
課程目標的定位必須緊緊圍繞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定位,而培養人才的目標定位必須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我們通過智聯招聘、51Job等專業招聘平臺、來校招聘企業、企事業單位主頁,電話訪談等多種渠道,搜集2019年第四季度財務人員招聘信息,獲取1116個樣本,其涵蓋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組織。通過分析任職要求,共采集出59個關鍵詞(見表1)。其中除了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要求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同樣提出了要求。
出現頻次排在第二位、第五位、第十一位和第十四位的關鍵詞分別是仔細認真、責任心強、進取心和吃苦耐勞,占比分別為40.32%、37.81%、19.89%和16.85%,這契合了財務工作本身的特質,從原始憑證開始到內部報表和外部報表的編制,直至組織相關決策的支持,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財務人員精準地處理,這需要財務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行為規范。出現頻次排在第十七位、第十九位和第二十二位的關鍵詞分別是愛崗敬業、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誠實守信,占比分別為16.31%、13.98%和10.75%,這也契合了財務人員工作對象的特殊性,由于財務人員主要負責企業的資金流,這對該專業的職業道德要求尤其嚴格。此外,6.09%的組織要求思想政治素質良好,其中50個樣本直接要求應聘人員必須是黨員,這說明社會在招聘財務人員時,思想政治素質也是其重要的考察因素之一。
2?基于精細化理念探索《財務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以往財務管理課程的思政教學只是加入簡單的育人案例,這種粗放型的思政育人模式難以滿足教育部提出的思政教育新要求,因此,我們將《道德經》中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和《中庸》中的“致廣大而盡精微”所體現的精細化理念引入財務管理學課程,探尋新的思政育人模式和實現路徑。
精細化理念并不陌生,其在以日本豐田為代表的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無論作為一種理念的精細化思想,抑或是作為一種應用于生產領域的管理方法,它對高等教育領域同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縱觀已將精細化理念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第一,精細化教育理念已從“高校”層面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專業”層面思想政治教育,而基于精細化教育理念的“課程”層面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第二,過分強調“細”,忽視“精”,思政教學目標必須精確地契合專業和課程特征,不能泛泛地談思政、做思政;第三,強調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思政教學路徑,課程思政教育應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中,尤其是學生的“行”中進行,才能達成課程思政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我們基于精細化理念,構建契合財務管理學課程特征的思政教學目標,把課程思政教育做到既“精”又“細”。
3?構建“一底線”+“兩立足”+“兩堅定”的《財務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財務管理學是有關企業資金收支活動管理及處理所涉及經濟利益關系的一門課程,結合課程特點提出了“一底線”+“兩立足”+“兩堅定”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堅守法治底線,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商道和行為規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信,堅定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
第一,“一底線”。財務管理學主要基于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理念開展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決策,其核心是資金的運作。而作為和資金打交道的財務人員,遵紀守法是不能逾越的紅線。因此財務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法治觀念,具體包括遵紀守法和廉潔自律兩項目標。
第二,“兩立足”。財務管理學理論是建立在“經濟人”假設基礎之上的,其和現實世界還存在一定差距。為了克服該課程“天然的缺陷”,在授課時應將“道德人”假設引入課程,一方面落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華中所蘊含的商業道德,另一方面,落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行為規范。為此,提出了商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兩項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前者具體包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講求仁愛和客觀公正四項目標;后者具體包括仔細認真、責任心強、吃苦耐勞、勤奮踏實、積極進取、服務意識、保密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八項目標。誠實守信既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品質,又是會計職業道德的精髓。財務工作的特殊性既要求高校培養出的財務人才具有優良品質,又需要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
第三,“兩堅定”。通過企業資金籌集、投資、運作與分配決策所涉及的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了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信。例如,講解系統風險概念和衡量時,引入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和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這兩項系統風險對經濟的沖擊和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用現實有力的證據引導學生愛國、愛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信。此外,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所有的資金運作都是圍繞目標展開的。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不僅需要考慮股東、債權人、政府、員工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它還需要企業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應貫穿整個課程始終,才能使財務管理工作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因此,《財務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價值重塑目標分解為兩部分內容: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信,堅定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溫琳,葛鳳麗.基于利益相關者需求視角的財務管理專業預期學習產出研究.現代商貿工業[J].2021,(6):83-85.
[2]王瑩.完善高職會計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3,25(05).
[3]劉志雄,陳紅惠.混合式教學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