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恒
夏季的一天,偶遇暴雨,躲避房檐下,看到了一只麻雀冒雨站在樹杈的葉子下,任雨淋漓。雨停后,它離開樹,閃了幾下翅膀又飛向了空中。回家后,又翻閱了老舍的《小麻雀》,浮想聯翩,它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
何止小麻雀如此?大自然比比皆是。《海燕之歌》中的海燕,面對轟隆隆的雷聲和黑云壓城城欲摧之時,不像企鵝那樣膽怯,而是勇敢地在空中高傲地飛翔;《小魚兒》中的小魚,面對滾滾而來的北方寒潮和南方的熱浪時,勇敢地迎接。靜心思之,它們都是身受種種磨難,而后成為強者的。
其實,人類和動物也有許多共同之處。誰在逆境中崛起,誰就是強者。譬如美國的鮑勃·威蘭德,剛23歲時,因戰爭失去雙腿,經受折磨后,他自學駕駛,重新踏進了洛杉磯大學,并用雙手完成了從洛杉磯到華盛頓5000公里的路程。他常對人說:“只要是想做的,就要努力,最后一定會成功。”多么堅強的人,讓那些無所事事而尋找借口的人啞口無言,更讓偶遇挫折的人肅然起敬,成為他們走向成功的航標。貝多芬在耳聾的情況下,創造了名曲《命運交響曲》,可以說是用血和淚譜寫成的!看他的眼神,那么堅毅。聽他的話語,“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價值在于讓讀者從保爾成長過程中受到熏陶,進而震懾自己的靈魂: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要沉淪,不要虛度青春好年華,而應當閃爍出火花,放出光彩。
再看一個實驗吧!有位心理醫生把一只饑餓的鱷魚放入有擋板的水族箱的一端,另一端放入小魚。鱷魚開始時猛烈進攻,第二次,第三次……多次無獲后,停止了進攻。當心理學家把擋板去掉后,鱷魚紋絲不動,活活餓死。其原因在于鱷魚缺失了迎難而上的恒心和前進的動力。
面臨畢業的我們,正處于此景。試問:我們應采取怎樣的人生態度?傾聽學生的閑聊:“畢業了也就如此,國家不分配,父母無能力。”但你們竟不捫心自問:“所有人都是靠國家、父母成就的事業嗎?”翻閱名人成長路,不問自明。其實,我們都有健康的大腦,迥異在我們缺失對目標堅韌的執著追求。有多少人就是“鱷魚”呀!英國的霍奇斯說:“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繼之而出現的是成功的朝霞。”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也說過:“今天的失敗孕育著明天的成功。”凡是成功者,都道出了成功的秘訣——遇到困難,迎難而上,才會取得輝煌。
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指導教師:張偉堂)
教師評語:
該文有兩個優點:1.聯想豐富。作者由細致觀察到雨中一只麻雀的表現為引子,聯想到老舍的《小麻雀》、高爾基的《海燕之歌》,及許多名人名言等,說明該生閱讀量很大,值得學生借鑒。2.主題鮮明,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