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軍
摘要: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雖然呈現較快的發展趨勢,經濟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也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在人為行動下逐漸被破壞,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一定要對這種情況進行處理和改善。進行生態環境的修復,關鍵點在于綠化造林,通過綠化造林我們可以人為地創造較好的生存環境,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造林綠化工作,通過提升林業工程技術,提高工作的工作質量與效率,讓造林綠化工作具備較強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讓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工程技術;造林綠化;應用探討
引言
林業生態系統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可持續化發展戰略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綠化造林工程開展過程中,通過將林業工程技術充分運用其中,能夠大大提升造林的成功率,加速恢復破壞的森林系統,恢復改善林地資源短缺的現狀。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大眾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林業產業健康發展大背景下,以園林綠化工程為重要手段,旨在改善林業生態環境,發揮林業產業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最大作用。但是在造林綠化工程開展過程中,必須依托當地的氣候環境、土壤條件以及經濟效益等各項因素,將林業工程技術充分應用其中,切實做好造林管理工作,避免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對造林成效產生不利影響,以便達到更加完善的造林效果,推動林業生態工程的健康發展,為當地的經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綠化造林與林業技術概述
綠化造林是建設生態環境的關鍵。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惡化,各地區的生態平衡被打破,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進行造林,增加綠化面積。林木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資源,在給人們提供優質居住環境的同時,對空氣和大氣環境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森林資源種類豐富,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林木的增長和消耗也一直維持在平衡狀態。簡單來說,我國的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在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的過程中,其質量也在逐漸提升。所以,做好造林綠化工作,充分利用林業技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對于實現持續發展目標具有積極的作用。雖然我國林業技術發展極為快速,并且該技術自身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然而林業技術自身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時還會影響該技術今后的發展。當前,我國林業技術貫穿在樹木和植被種子選擇及造林管理中,但是該技術的實際應用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不完全符合我國的發展理念。
2林業工程技術的應用原則
2.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是林業工程技術應用的首要原則,在植樹造林過程中,林業單位必須對植樹造林所處的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進行綜合性考量。在數據分析及長期觀察的基礎上,科學選擇植樹造林所用的樹種及工藝,保證樹種成活率。鞏義市在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前,會對當地氣候條件及降水概率進行長期觀察及數據收集。在科學精準的數據分析基礎上,準確選擇樹種及技術。這樣不僅能夠大幅度提升樹種存活率,同時還可有效降低植樹造林成本,達到生態效果與經濟效益相平衡的效果。
2.2保護原有植被
然開展造林綠化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們一定要對區域內的已有植被進行保護,讓已有植被可以產生與正常情況一樣的積極作用,我們一定要重視這項原則的落實工作。對原有植被進行有效保護不僅可以降低人為建設工作對生態環境與生態系統的破壞,還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發掘造林綠化工作產生的價值與作用,提高建設工作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影響。
2.3經濟性原則
某某市在造林綠化過程中,始終堅持經濟性原則。這不僅保證了植樹造林的效率,同時也最大程度上節約了公共資源。經過大量的實踐,鞏義市已經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林業工程技術應用體系。各個地區可依據自身情況,在樹種種子庫中選擇適合區域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的樹種進行種植,從而提高植樹造林技術水平及總體效率。在當前的植樹造林工作中,充分掌握樹木生長規律,在標準化育種前提下,針對地區特點開展科學植樹工作。
3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分析
3.1提升森林免疫力
森林病蟲害通常具有較大的傳染性,為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情況,相關人員必須及時開展森林蟲害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林區的免疫力,從而實現隔絕樹木和植被病蟲害的目的。在提升我國林業綜合免疫力方面,營林技術具有極為重要的主導作用和指導作用。利用營林技術防治森林病蟲害,需要從基礎做起。在抵抗蟲害能力方面,選擇生命力強和抵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對樹苗進行嚴格把關與篩選,以便從根本上降低蟲害危害樹木的可能性。在育苗階段,相關人員還需要對幼苗的生長環境進行優化,將病害林區和幼苗區進行區分和隔離,因為樹木幼苗相對脆弱,采取好的隔離手段能夠預防幼苗被有害生物侵襲。樹木移栽之后,相關人員需要對病區和樹木進行隔離,還需要正確處理帶有病蟲害的樹葉,對樹木進行科學施肥,從而提高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3.2全面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
造林綠化工程開展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的工作素質直接決定了造林的水平和造林的成功與否,所以要注重提升整個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林業主管部門應該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的有效溝通合作,加快構建專業化的人才培養基地,將內部的員工定期安排到培養基地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了林地情況調查、林業生產、林業管理、林業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內容。通過專業化的培訓,切實提升整個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快構建完善的人才隊伍考核機制,制定與之相匹配的考核制度,用制度來對整個工作人員的行為做出有效的規范。每次接受培訓之后,都要求相應的技術人員接受專業技能考核,只有通過考核之后才能夠持證上崗。
3.3科學使用林木資源
科學地使用林木資源可以讓森林的成長變得更加健康。對于結構已經產生失調情況的森林資源我們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培育工作,開展科學采伐。對于森林覆蓋率已經明顯減少且自然生態平衡已經被破壞的區域,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科學的辦法進行人工干預,使培育模式和自然情況相近,建立專業性強的自然保護區,保障森林資源不會出現浪費或生態環境更加惡化的情況。使用已經成熟的技術成果與技術經驗,對不同地區的造林綠化工作進行技術與模式上的更新,提高推廣工作的力度,讓科研成果可以進行良性轉化。造林綠化過程要和林業工程技術的推廣進行同步的設計和實施工作,充分使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建設造林綠化工程的動態監測和評價系統,讓造林綠化工程實現現代化管理。
結束語
合理應用林業工程技術,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而言具有關鍵性作用。近年來,中國積累了豐富的林業工程技術應用實踐經驗,并且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是,在傳統的林業工程技術應用實踐中,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因此,必須對林業工程技術的應用模式進行分析,解決林業工程技術應用中的技術問題,找到適用于中國的林業發展模式,從而為中國的環保事業提供可靠的方法性依據。
參考文獻
[1]蘭光雄.淺談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中的綠化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1):145+148.
[2]張瑜.林業工程監理在造林綠化中的作用與地位分析[J].現代園藝,?2019(10):160-161.
[3]王博.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中的綠化應用[J].吉林農業,2019(06):103.
[4]方雪莉.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河南農業,?2016(08):43.
[5]陳永迪.林業造林主要質量問題及措施的探討[J].花卉,2017(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