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追逐音樂的路上,我對莫扎特的音樂作品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莫扎特短暫一生卻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的經典作品,其繁多的種類、龐大的數量、音樂的優美,是很多作曲家們無法比及的。作為一名教授聲樂的老師,之前對莫扎特在歌劇聲樂作品有更多的了解,例如之前接觸到的《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后宮誘逃》等等,但是對莫扎特宗教音樂作品卻了解甚少,自從接觸到了莫扎特宗教聲樂套曲《你們歡呼雀躍吧》,之后慢慢發現《你們歡呼雀躍吧》在整個宗教音樂中輝煌成就,堪稱經典之作之一。
關鍵詞:莫扎特;音樂;聲樂;演唱
1.莫扎特生平及其宗教情緣
1.1莫扎特生平
奧地利音樂家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從五歲開始作曲,之后就名滿京都,震驚全歐洲。莫扎特寫出了大量聲樂器樂作品,其中有二十余部歌劇、41部交響曲、五十余部協奏曲、17部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協奏曲、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23首弦樂四重奏、和數部嬉游曲、小夜曲、舞曲及宗教樂曲。即便是對古典音樂不太了解的人[1],莫扎特在他們的記憶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莫扎特音樂作品風格明亮輕快、情緒樂觀,旋律優美富有歌唱性。莫扎特寫作輕松水平使別人都把他看作是無師自通的天才,從他平生來看,除他父親嚴酷的教誨之外簡直從未獲得真正其他教師指導。莫扎特是有資質的但人們忽略了天才莫扎特也離不開吃苦與勤懇。莫扎特曾告訴一名伴侶:“覺得我的作品唾手可得的人是可笑的。沒有人會像我花這么多精力來從事作曲,沒有一部作品我不是辛苦地鉆研了許多次。”這個百年難遇的天才時時刻刻都在想著音樂,而他的一生歷盡坎坷,英年早逝,引得世人惋惜。
1.2《讓我們歡呼雀躍》背景
《讓我們歡呼雀躍吧》是經文歌,莫扎特對他的這部作品很少提及,僅有的一次是在他17歲時曾寫到“我想做一些主要是男性唱的圣歌,是明天將會在劇院上演的”。這段話卻傳達出一些信息比較有趣。1772年10月,莫扎特和他的父親一路踏上了第三次去意大利的行程,他們想趁莫扎特之前在意大利的成功為莫扎特某得一份永久的職位,那時劇場有一位頗有名譽的男歌唱家外納喬·勞烏茲尼(Venanzio?Rauzzini,1746-1810),他被認為是一個歌唱大師,他和莫扎特有過幾次合作后,莫扎特在勞烏茲尼的要求下創作了這部圣歌《讓我們歡呼雀躍吧》,在首演的前三周不到17歲的莫扎特才完成這部圣潔的旋律,這個作品不僅展示了莫扎特為歌手量身定做歌曲的能力,勞烏茲尼的表演也印證了莫扎特對他聲音的肯定。第一首詠嘆調《讓我們歡呼雀躍吧》(Exsultate,jubilate)是一首快板的樂曲,第二首宣敘調《白日閃爍出亮光》(Fulget?amicadies)作為與第三首慢板詠嘆調《加冕的圣母瑪利亞》(Tuvir?ginumcorona)毗連,第四首詠嘆調《阿里路亞》(Alleluja)是快板[2]。在大型的協奏中多有這種快慢快的樂曲形式,可想莫扎特當時是想用多么宏偉的旋律來渲染氣氛。
2.《讓我們歡呼雀躍》介紹
2.1?作品的語言
對作品語言的了解和發音是聲樂學習者重點學習的功課之一,《讓我們歡呼雀躍吧》這部套曲的歌詞用的是拉丁文,《阿里路亞》也不例外。雖然《阿里路亞》整首作品只有一句歌詞,但是我希望通過研究拉丁文的特點來輻射到其他作品中。拉丁語的發音分通用式和仿古式,不管哪一種發音,特點都是“一字母一音”,例如《阿里路亞》音標及大意:
Alleluja[a:llelu:ja]?阿里路亞(贊美神)
2.2?演唱中呼吸的運用及音色的表現
呼吸是聲樂演唱者長期堅持訓練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等說法在業內廣為流傳,由此可以看出呼吸對于唱歌的重要性。《阿里路亞》這首作品華彩方面多篇幅也較大,很是磨練歌唱者氣息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我自己從學會唱到唱熟練用了好幾年來研究,所以在演唱這部作品有一些小小的見地。
第一是歌詞,《讓我們歡呼雀躍吧》全套都是拉丁文,雖然這首《阿里路亞》的歌詞就一句,但是有很多的華彩部分,所以要多看譜。第二是分段,從曲式闡發的布局中劃分樂句,分配呼吸,分好氣口,有利于控制和分配好氣息。第三是要讓自己了解音樂[3],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演唱中,呼吸狀態積極,演唱時精神飽滿,心情愉悅,用音樂帶動呼吸。這些必然要有一定的作品積累和音樂素養,才能更快更精準做出判定。
音色則是指人的聲音在波形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物體振動都有各種各樣的特色,如同天下的樹葉各有不同一樣,也指演唱者對音質的把控。如果在演唱過程中沒有任何的變化,那么整首音樂就會平淡乏味。每個人不同的感覺和不同的人生閱歷也能唱出不一樣的味道。在觀看別的歌唱家演唱這首套曲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情緒的起伏、音樂的起伏和音色的變化。如開心歡快的曲調就會表現的積極向上,聲音明亮;在憂愁憂傷的曲調就會表現的失落暗淡。《阿里路亞》的曲調就比較歡快,贊美神,歌頌神,因此在處理這首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每一句的處理。
2.5?華彩唱段的處理及情感運用
《阿里路亞》有很多音階式的華彩唱段,這是是練習花腔特別典范的素材,唱好這些華彩唱段對演唱者的呼吸有很高的要求,下面以一些片段為例研究一下演唱的方法:
(1)氣息上,保證氣息是唱歌的基礎和前提,平常我會按照導師要求進行快吸快吐、快吸慢吐等方式來訓練氣息,氣息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才可以。當有大段華彩部分時,首先保持氣息,使用氣需要節約,氣息使用要有計劃,所以在唱歌之前我會先熟看譜然后在適的地點劃氣口,這樣也保證氣息的運用[4]。
(2)共鳴上,對于演唱華彩唱段,頭腔共鳴和口腔共鳴都是非常重要的,《阿里路亞》的華彩部分音高最高到HighC,這就要求演唱者要始終保持著頭腔共鳴才能很好的演唱這些片段和高音。并且如果沒有口腔共鳴,那么在聲樂從中低聲聲區往高聲區或者從高聲區往中低聲區走的時候就不會實現聲音的統一,所以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把控好對真假聲混的比例。
(3)從音準和節奏的練習來說,在《阿里路亞》這首歌曲里面的華彩部分有很多的音,有倚音、顫音,節奏型也各不相同,那么我們在初期拿到這首作品的時候要靜下心來,一個一個音在鋼琴上彈出來并且模唱,自己打拍子把節奏給弄清楚,當每個音和節奏都熟悉的時候可以先用慢一點的速度來唱,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按照原速唱。我認為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對于初步拿到有華彩部分唱段的樂曲的歌唱者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在音準上有所保證。
3.《阿里路亞》的藝術特色
3.1?《阿里路亞》在聲樂學習中的價值
宗教作品相比較歌劇中的詠嘆調和藝術歌曲來說少之又少,宗教作品相比后兩者又是那么的純凈干脆,需要我們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技巧的專注更需要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和干凈,用虔誠的心來表達宗教作品[5],真正了解宗教作品的魅力。演唱這部聲樂套曲,不但在技能上對自己有更高的標準和晉升,而且對樂曲的華彩唱段的演唱和技巧的進步有良多的幫助。這部作品中三首詠嘆調都有華彩部分以襯托節日氣氛的熱鬧,這要求演唱者有扎實的基本功和不斷觀看別的歌唱家優秀的視頻資料來學習,通過系統和細致的準備工作來讓音樂變得更加細膩與豐富,音樂表達更加精準。
3.2?《阿里路亞》對當代及后世的音樂家產生的影響
莫扎特所在的時期音樂是服務于基督教的,是基督教帶來了音樂的高速成長。而莫扎特則音樂帶有濃烈的宗教情懷,是德奧音樂的一個岑嶺。他的宗教作品對當代及后世的影響是不可言喻的,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被借鑒被模仿,但是一直沒有被替代,并且永遠不可被替代。他表達的主題不一定都是神,但是他的音樂幾乎無例外地染有基督教圣潔的靈魂:凡事喜樂,不斷祈禱和贊美。所以如果你確實感受不到基督世界里的榮耀圣潔,那就到莫扎特的音樂里去體驗吧。這里邊就是神的語言,莫扎特是就是它的天使。
參考文獻
[1]尚佳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三版.
[3]西方音樂美學的誕生及其范式(上)[J].宋祥瑞.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03).
[4]歐洲十八世紀啓蒙時代的音樂美學思想[J].修海林.音樂藝術.1993(02).
[5]論“啟蒙運動”對莫扎特音樂創作的影響[D].李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程博文,1992年,女,漢,籍貫安徽省亳州市,碩士研究生,單位為天津天獅學院,301700,職稱為助教,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