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莎 張屾
摘要:“00后”大學生在邁入大學校園后,呈現出明顯的新型群體特征,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迎合時代的需求,根據“00后”大學生的特征展開分析。本文研究了“0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表現,對其表現原因進行重點分析,概括出基于“00后”大學生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要點。
關鍵詞:“00后”;思想特征;思政教育;陣地建設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多為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的“00后”,如何準備把握“00后”大學生思想特征,建設思政育人網絡陣地,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重要。
一、“00后”大學生思想特征表現
1.個性自由化
個性的價值追求。不同于以往追求物質財富的價值觀念,“00后”大學生自出生以來便擁有相對而言較為充足的物質條件,正因如此,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中,對物質方面的關注逐漸減少而更加注重個性化追求。
多元的人生目標。以多元化的時代背景為前提,“00后”大學生在個人規劃中都擁有更加多元的達成方式,相較傳統的奮斗模式,在種種流量文化的影響下,“00后”大學生可以選擇更多的信息化方式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因此誕生了更加多元化且易達成的人生目標
自由的個人發展。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00后”大學生的發展充滿機遇,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較強的發展可塑性,因此在個人發展過程中會下意識的更加注重自由的發揮
2.行為群體化
許多“00后”大學生在進入屬于群體生活的大學生活后,逐漸發現個體的行為生活習慣通過會與他人產生交集,尤其是在豐富的網絡環境之下,網絡集中日漸成為一種新型群體化趨勢。在網絡信息的瀏覽,熱點話題的關注,網絡資源的獲取以及個體思想的發展等方面,“00后”大學生都逐漸出現群體化的現象。例如在網絡熱潮中依次提出的“佛系”、“內卷”、“躺平”等群體現象,都影響著“00后”大學生的個體行為發展。充滿正能量的群體現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負能量的網絡行則會對學生群體造成消極影響。
3.網絡依賴化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00后” 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出生、成長,從小就接觸并使用網絡媒介,他們的日常活動都與互聯網密不可分,在生活、學習、社交、消費、娛樂等方方面面形成了對電子設備的依賴。“00后”大學生也成為了幾代人中思想最前衛的一代,一旦遇到問題,“00后”大學生首先想到的都是通過網絡的方式來解決,從網絡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逐漸成為主要手段,對于生活中的負面情緒業主要通過網絡發泄出來。
4.心理脆弱化
“00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獨立性,但是在心理素質方面普遍呈現出較差的表現。他們在出生后往往具有優越的家庭條件,無法體會艱辛,在進入大學自我獨立后面對困難呈現出脆弱的心理特征,甚至出現了許多極端化的性格特征,遇到小事無法通過良性且適當的手段釋放壓力,遇到挫折時陷入自我懷疑與否定。
二、“00后”大學生思想特征成因分析
1.成長環境的影響
(1)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環境是年輕人接受教育的初始環境。根據相關調研,在目前“00后”群體中最典型的家庭模式是“4+2+1”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00后”也成為了家庭中注意力的主要重點,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導致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自身的感受格外注重。其次,“00后”學生在成長中,較少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其物質條件與“80后”、“90后”相比更為優越,因此他們往往會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于失敗和挫折的忍耐力和承受能力往往較為缺乏。
(2)社會環境
隨著現代化的逐步發展,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愈發緊密,在這種時代背景下,“00后”學生的觀念中充滿著自信、競爭、創新,他們獲取知識進行學習的途徑不再簡單的局限于課本,而是拓展至體驗式、討論式、分享式、實踐式等多元方式。同時他們獲取的信息也逐漸復雜化,因此在“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需要幫助他們識別社會中的種種信息,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確保他們可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文化沖擊的影響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快速崛起,資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利用意識形態滲透的方式影響著中國新一代青年的思想。來自西方多種多樣的文化思潮涌入國內,形成了一股對我國文化強有力的沖擊。網絡的普及使得“00后”大學生在使用網絡開拓眼界豐富閱歷的同時也承受著種種文化沖擊,他們的思想意識薄弱且文化鑒別能力不夠,這份沖擊會降低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因此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新時代借助網絡的力量加強“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建設。
3.信息化時代的影響
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迎來了大數據下的信息化時代。成長在新時代的“00后”大學生深深受著信息化的影響,網絡已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沉迷網絡世界使“00后”大學生將逐漸將現實生活投射到網絡的虛擬空間環境中,他們可以在網絡中吐露內心的情況,進行互動,從而忽略了真實環境中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行為,削弱對現實中人和事的感官能力,不能將網絡行為與現實行為進行有效區分,從而心理焦慮加強,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
“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根據該群體的思想特點表現,以其思想特點表現原因為切入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整合校內外各類教育資源,打造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其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搭建平臺載體
“互聯網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這個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充分且高效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建立權威與互動的校園網絡門戶,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傳播正能量,引導大學生以正確的導向關注時事熱點,提升大學生網絡鑒別能力,搭建一個的良好網絡平臺載體。
2.豐富教育內容
加強科學理論引領,找準思想引領的作用點,要解決“00后”大學生群體所表現出的種種思想價值問題,需要將正確的科學理論與大學生學習生活聯系起來,從根本上走進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加強網絡技術運用,把握大學生生活的興趣點,讓正確的思想觀念成為網絡空間發展的引領力量,使用好各大網絡媒體平臺將正確的價值導向與大學生網絡載體相融合。激發大學生主體能力,抓住大學生身上的輻射點,挖掘“00”后的主體價值和閃光點,迎合同齡人喜好,以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輻射范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作用。
3.優化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理論往往含有深刻的哲學含義,結合大學生實際適當優化教育形式,轉變教育觀念,是幫助大學生更好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的有效途徑。以新技術、新應用、新載體為手段,以官微等官方平臺為窗口,結合當下流行形式,打造特色鮮明的當紅網絡文化品牌。緊跟大學生興趣,組織自我激勵教育,在特殊的節日節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好人生規劃,調動學生內驅力和積極性。再者推廣服務學習,營造校園教育文化。
4.加強互動交流
一方面要加強與新時代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走進學生心里,了解學生訴求和關注點,熟知學生群體的情況,讓學生時刻能感受到關愛。另一方面要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動交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通過現代化技術,搭建家校聯系平臺,形成家校合作模式。
“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面對擁有鮮明個性特征的“00后”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立足實際,創新教育內容和形式,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張慧,楊攀.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及行為規律研究[]].教育現代化,2019,6(35):142-144.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郭曉.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
[5]姜海濱.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現代交際,2017(11).
[6]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16):4-8.
作者簡介:何莎(1990.11-)女,漢,湖南益陽人,碩士,助理研究員,學生工作部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張屾(1998.9-)男,漢,河南郾城人,本科,助教,學生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