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共育形式多樣,其中家長會是家園共育理念實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家長與教師進行溝通的主要橋梁之一,也是家園合作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小微家長會;家園共育;家長;教師
幼兒園家長會主要以面對面溝通形式為主的群體性活動,是家園共育的主要形式。而在信息化、網絡化、日益發展和完善的今天,家長會這種傳統的家園共育的手段仍然很有存在的必要。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里家長不好進園,面對面溝通的群體性家長會開展不了,和家長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家園共育如何實現?成為我們教師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在園領導的帶領下大家共同研討了我們在特殊時期下如何開展家長會活動,最終確定了小微家長會模式。所謂小微家長會指的是由班級部分家長參加的小規模家長會,主要針對班級需求及家長或幼兒存在的問題、困惑及需要,由教師和家長共同研討制定家園共育教育策略的一種新型家長會、從而提高家園共育實效性的家長會形式。在組織小微家長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3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教師確定內容→幼兒的問題需要
以往我們在召開集體性家長會的時候,都是教師先確定內容,然后組織家長進行。活動內容多是學期初教師介紹班級工作計劃,學期末進行工作總結。而小微家長會的內容則與上述的集體性家長會有所不同。它改變了教師自己獨立確定會議內容的方式,從幼兒的問題和需要入手,根據他們的問題和需要生成會議內容。
在日常帶班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班文文、巖巖午睡難,上床后喜歡在床上翻來覆去,做一些小動作,打擾別的幼兒午睡,脾氣還有點小倔強,幾經引導后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根據幼兒當前存在的這個問題,我們特與這兩個幼兒的家長進行了聯系,家園一起針對幼兒的問題進行了一次小微家長會。通過與兩位媽媽的交流了解到孩子其他的一些情況,如:正在學習的課外活動、他們存在的一些擔憂、對我們工作的肯定等等,讓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多思多關注。
第二個轉變:教師“一言堂”→家園互動研討
小微家長會因為它的目的是解決部分幼兒當前存在的共性問題,需要家園一起探討,尋找適合每個幼兒的教育方法,所以它也被稱為“小微家長研討會”。為了達成家園一起合力研討、共商對策的教育目的,充分挖掘家長這一教育資源,在組織過程中,我們將教師一言堂,泛泛給家長說要求,講配合的傳統組織形式轉變為家園互動研討的形式。那么如何引發家長積極發言,達到家園互動研討的效果呢?我們總結應做到以下幾點。
1.活動之前先溝通
每次召開小微家長會之前,我們都會與即將參會的家長提前進行溝通。一方面向家長說明活動的具體時間,以便他們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準時參加;另一方面則是向家長說明會議的主要內容,以便讓家長明確會議目的,梳理好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困惑問題,這樣在互動中家長的研討也會更深入,更有實效性。
2.家長選擇有講究
家長會參與的主要成員雖然是幼兒的家長,但是選擇哪些家長來參加還是有一定講究的。家庭中不同角色身份的家長在教養態度、教育方法和對孩子的生活照顧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媽媽們一般在家庭中承擔了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務,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較細致入微,照顧周到,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方方面面;爸爸們則相對與孩子交流較少,缺乏耐心,不愿彎下身來和孩子一起游戲,認為樹大自然直;爺爺奶奶們則關注較多的是孩子的吃穿拉撒睡,對孩子比較溺愛,過度保護嚴重。針對不同家長群體的特點,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分層開展家長活動,并根據其各自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內容,在迎合他們需求的基礎上,明確地對他們提出家園配合中需要注意的要點。
如邀請爸爸來參加小微家長會,我們會把目標定位在向爸爸們倡導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介紹爸爸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因此,我們針對爸爸們關心的問題,采取研討、答疑等方式組織爸爸們進行交流互動。
針對爺爺奶奶“隔代親”的情況,我們的重點是引導爺爺奶奶們了解他們教育孩子的優勢與不足,讓他們正確認識到幼兒良好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特別在進餐環節會和爺爺奶奶重點交流,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中班了,但班級里還存在個別幼兒回家是爺爺奶奶喂飯的,導致這部分孩子午餐時進餐習慣不是特別好,我們會拍下孩子們進餐時的視頻放給爺爺奶奶看,讓他們了解自己家孩子在這方面和別的孩子存在的差別,讓爺爺奶奶們在家里也按照幼兒園的要求讓幼兒自主用餐。
3.教師表述要簡練
教師雖然是小微家長會的組織執行者,但是在過程中千萬不要一個人夸夸其談,最重要的是引發家長們互動研討,共同研討出可行的教育措施。因此,我們在會議開始時,我們總是簡單介紹一下當次會議的內容和幼兒在此方面的表現,然后運用多種形式引發家長積極互動研討,或是分組討論,或是大家暢所欲言,讓每一個家長都有發言的機會,最后再根據家長們的研討結果簡練地加以總結。
第三個轉變:家長會研討結束→目標達成開始
每一次小微家長會結束,我們一般都會認為家長會已全部結束,任務已經完成,下一個任務是再去針對其他幼兒的問題和需要組織召開下一次的小微家長會。其實不然,家長會的研討結束只是達成教育目標邁出的第一步,真正的重點是將家長會中研討的方法有效地落實在幼兒身上。所以,每一次家長會結束,我們都會和家長們根據研討結果,在教育幼兒過程中踐行這些方法,并且觀察這些方法對幼兒起到的實效作用。如果方法沒有對幼兒的發展起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家園之間還會再根據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直至找到教育幼兒的最佳途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長不僅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更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長有效地參與幼兒教育,才能使幼兒真正健康成長”。組織一次小微家長會很容易,但是要想組織一次實效性強的家長會并非易事。我們通過以上三個策略轉變,通過對幼兒及家長的觀察摸索,通過不斷地實踐與反思,最終提高了小微家長會的實效性,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年04期
《山東教育》;2016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