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衛國
摘要:目前,衛星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日趨成熟,并被廣泛地融入到土壤資源研究和管理中。在發展過程中,該技術更加完善,提高了土壤評價的效率和質量。在自然資源部發布的自然資源監測系統建設總體規劃框架內,相關人員,特別是土地資源調查領域的相關人員,應:深入了解該技術的現有應用和功能定位。本文討論了衛星遙感技術在地面資源分析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 :衛星遙感技術 ;土地資源調查 ;應用
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和一批遙感衛星的成功發射,我國獲得了大量的衛星遙感數據,遙感技術在我國許多關鍵領域得到了應用。土地資源不是可再生資源。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研究和監測系統建設總體規劃,這也是自然資源領域最重要的調查之一。然而,我國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稀缺,因此有必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規劃,以實現生態區、農業區和城市區的合理劃分。為了保證土地利用調查的順利開展,我們需要引進先進的衛星遙感技術,為所有工作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并結合現有土地測量和土地測量技術進行改進和優化。隨著各種土壤資源調查的開展,衛星遙感技術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其應用形式也在不斷優化和改進。衛星遙感技術具有精度高、時效性好、多信息綜合利用等特點,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評價調查的工作效率。
1、土壤評價調查的現狀
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較大,但人均占有量很小。隨著中國工業化、計算機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不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為了促進生態文明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確保各種自然資源的動態平衡發展。近年來,在高分辨率的基礎上,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日趨成熟。該技術在土壤監測與調查領域的應用已開始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技術效益比以往更加明顯。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已成為開展國土資源調查這項工作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
在中國發展過程中,全國土地調查、年度土地變化、地理狀況調查、地理狀況監測等項目,全國各省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土地利用數據庫。衛星遙感技術的使用和遙感結果是建立數據庫的基本要素。當使用該技術進行研究時,工作方法更加直觀和具體。將深度學習、自動化處理和大數據相結合可以提高運營效率并減少深度數據成果。在土地調查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早期多時相衛星遙感圖像的結果為分析土地利用的發展趨勢提供了直觀的依據。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土地和資源勘探的效率,提高了研究質量,降低了運營成本。
2、衛星遙感技術在土壤調查中的應用
2.1動態監測土地利用率
借助衛星遙感技術,我們可以通過對特定區域的定期監測,動態全面地監測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實時了解和動態監測土地利用的變化和發展。利用不同時期的衛星遙感影像,可以直觀地遵循土地利用變化規律,使變化越來越清晰,進而準確地確定土地利用的范圍、類別和程度。傳統的測量技術很難用相同的人員實現。衛星遙感技術最顯著的技術特點是探測周期短、覆蓋范圍廣。在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全國土壤調查項目中,廣東省使用多源高分辨率圖像作為基礎數據源,首先進行土地利用分類,編譯原始數據庫,然后提供現場證據進行補充,為了減少工作量,確保結果質量,使數據更加準確和全面,提高監測效果,更加準確和全面地保護監測數據,中國制定了一項基本國策。農業用地的統一存儲,使遙感技術的應用能夠深入研究谷物的使用對農業資源的影響和農業用地的保護狀況,在此基礎上,對城市未來規劃和人口資源的拓展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建議。利用衛星遙感技術不僅可以促進自然資源的快速開發和利用,而且可以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監測和調查應向有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土地利用信息,以便動態監測和解決各種土地利用問題。
2.2.促進衛星遙感和其他技術的聯合應用
在土壤資源調查領域,我們可以通過與其他相關技術的聯合應用,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的好處。在最近的技術應用階段,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已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綜合技術的使用促進了相關工作的更好發展。通過航空航天遙感技術獲取多光譜數據和圖像數據,結合全球定位系統和無人機技術,可以收集準確有效的信息,監測人員難以到達的危險和特定區域的情況。與激光雷達技術一起,它可以快速有效地調查和監測采礦資源周圍大面積區域的位置,并為評估和預測全球環境狀況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2.3.促進土壤資源調查方法的變革
由于遙感技術的不足,傳統的土地資源調查方式往往依賴于土地利用,在開展相關工作時,不僅會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時間長,這將降低調查的準確性。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利用遙感技術在不同時期的圖像數據實時采集、登記和研究土地變化規律已成為可能。多光譜衛星圖像還可以解釋和描述重金屬和含鹽堿表面等表面材料變化的光譜。
衛星遙感技術通過提供分辨率更高、類型更多、覆蓋周期更短的衛星遙感數據,提高了工作的適宜性和有效性,縮短了使用時間。它使工作流中的數據信息更加精確,并能合理劃分分散限制和確定工作中的點限制。通過改進和支持技術,減少了偵查過程中的人為失誤和非法操作現象。它為創建一個工作機制提供技術支持,以同時對可疑點進行內部和外部驗證,并降低工作失誤的可能性。
3、對衛星遙感技術的限制
雖然使用衛星遙感技術可以減少工作量,提高運營效率,但從圖像采集到區域土壤資源實際生產的整個周期也很長,特別是國家和省級調查工作量大,時間跨度長,項目建成后數據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部分結果缺乏參考意義。在降雨頻繁的季節和地區,由于云層遮擋,衛星遙感數據的可用性還不高,盡管可以通過軟件進行處理。同樣地,人類的干預可以在短時間內引起劇烈的變化,如建筑工地、經濟樹木砍伐、礦產資源開采、衛星遙感技術不同于航空遙感技術和無人機遙感技術,無法在小范圍內靈活獲取最新的高分辨率成像數據。雖然基于衛星遙感技術的自動數據處理算法與過去相比提高了結果的準確性,但結果還沒有達到可直接使用的水平。仍然需要手動數據處理以提高結果的準確性。
4、結論
綜上所述,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相對較廣,在測繪行業的應用模式相對成熟,提高了運營效率,改善了傳統的運營流程。該技術在土壤資源研究、環境可持續性研究、地質礦產開發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技術特點明顯。在應用該技術時,相關人員必須了解其優點和局限性,在應用過程中加以改進和優化,并將其與新的測量和繪圖方法及技術相結合,以充分發揮該技術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莊淑娜.遙感技術在國土資源調查中的應用分析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15):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