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進
(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消化科,江蘇 鎮江 212028)
胃鏡檢查是診斷上消化道病變的常用方法,只有視野清晰,才可準確地觀察到消化道黏膜是否發生病變,但若黏膜表面存在泡沫和黏液,會影響視野清晰度,進而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在以往胃鏡檢查前的準備中,為提高胃鏡檢查效果多使用潤滑劑,但檢查清晰度并不理想,且對患者的胃腸道產生多種不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臨床應用價值[1]。二甲硅油散親水性較低,屬于一種表面活性劑,進入行胃鏡檢查患者胃內后,能夠通過搶奪發泡物質的膜上空間而去除胃內黏液、泡沫,快速減小泡沫表面張力,從而使其破裂,進而避免其對內鏡視野產生遮擋,提高胃鏡視野清晰度,便于觀察,最終提高檢查結果的準確性[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二甲硅油散在胃鏡檢查前準備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收治的經胃鏡檢查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5例)與研究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齡20~72歲,平均(50.37±4.87)歲;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5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14例。研究組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19例;年齡21~71歲,平均(50.18±4.93)歲;文化程度:小學2例,初中5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意識清醒,自主配合者;無胃鏡檢查禁忌證者;無凝血功能障礙者;無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史者等。排除標準:伴有急危重癥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者;伴有高血壓者;存在精神疾病與認知障礙,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等。本研究經鎮江市丹徒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胃鏡檢查前15~20 min口服鹽酸丁卡因胃鏡潤滑劑(河南省康源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213060076,規格:10 mL/支),劑量為10 mL,之后進行胃鏡檢查。研究組患者胃鏡檢查前15~20 min口服二甲硅油散(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3869,規格:5 g∶0.3 g),5 g二甲硅油散加1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口服,然后進行胃鏡檢查。所有研究對象均由同一胃鏡檢查醫師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對胃各部位視野清晰度進行評估,并對胃內發現的微小病變進行記錄、活檢,并送病理檢查。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胃鏡檢查視野清晰度:患者胃內無泡沫,視野清晰,判定為Ⅰ級;患者胃內有少量泡沫,視野較為清晰,判定為Ⅱ級;患者胃內存在泡沫,視野受到影響,判定為Ⅲ級;患者胃內存在大量泡沫,視野不清晰,判定為Ⅳ級[3]。視野清晰度=(Ⅰ級+Ⅱ級)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胃鏡檢查所需時間:記錄胃鏡開始進入食管至胃鏡完全退出食管所需要的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微小病變檢出情況:記錄檢查中發現的微小病變(<5 mm),包括紅斑、隆起、潰瘍及凹陷。④比較兩組患者癌前病變檢出情況:包括腸上皮化生、萎縮性胃炎及上皮內瘤變。⑤比較兩組患者對檢查的滿意度:采用自擬調查問卷評估,分值為0~100分,0~59分為不滿意,60~89分為比較滿意,90~100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度=(比較滿意+十分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軟件統計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使用[ 例(%)]、(±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行χ2、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視野清晰度 研究組患者胃鏡檢查視野清晰度(94.29%)高于對照組(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胃鏡檢查視野清晰度分級情況見圖1。圖1-A清晰度Ⅰ級:圖像極好,患者胃內無泡沫及黏液,視野清晰;圖1-B清晰度Ⅱ級:圖像好,患者胃內有少量泡沫及黏液,視野較為清晰,不影響觀察;圖1-C清晰度Ⅲ級:圖像差,患者胃內存在一定量泡沫及黏液,視野受到影響,需用水沖洗(沖水量<50 mL);圖1-D清晰度Ⅳ級:圖像極差,患者胃內存在大量泡沫與黏液,視野不清晰,影響觀察,需用水沖洗(沖水量≥50 mL)。

表1 兩組患者胃鏡檢查視野清晰度比較[ 例(%)]

圖1 胃鏡檢查視野清晰度不同分級情況
2.2 胃鏡檢查時間 對照組患者胃鏡檢查時間為(8.98±1.68) min,研究組患者胃鏡檢查時間為(7.01±1.56) min。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患者檢查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5.084,P< 0.05)。
2.3 微小病變檢出情況 研究組患者微小病變檢出率為85.71%,高于對照組的5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微小病變檢出情況比較[ 例(%)]
2.4 癌前病變檢出情況 研究組患者癌前病變檢出率為51.43%,較對照組的22.86%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癌前病變檢出情況比較[ 例(%)]
2.5 患者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7.14%,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現今,在上消化道病變診斷中,胃鏡檢查應用越來越普遍。然而,因為上消化道存在大量黏液與泡沫,尤其伴有炎癥時,黏液與泡沫量明顯增多,導致胃鏡檢查無法順利完成,進而使得檢查結果缺乏準確性,甚至出現微小病變、不典型病變誤診與漏診的情況。同時,在進行胃鏡檢查的時候,患者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部分患者甚至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接受度較低、檢查受到影響[4]。目前無痛胃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胃鏡檢查中,即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檢查,檢查前后可對患者心肺功能及其他器官功能進行全面監護;且在胃鏡檢查中,醫師多采用讓患者胃鏡檢查前服用潤滑劑,但其去泡效果并不理想,使得胃鏡檢查準確性有待提高。本研究在胃鏡檢查前準備中應用二甲硅油散,有效消除了黏膜表面的黏液和泡沫,提高了黏膜的可視性,縮短了檢查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使上消化道黏膜病變,特別是微小病變暴露,進而提高了微小病變的檢出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清晰的檢查視野度是確保胃鏡檢查準確性的關鍵環節之一,而臨床實際胃鏡檢查過程中常存在胃內泡沫與黏液遮擋胃鏡視野的情況,進而影響胃鏡檢查清晰度和準確性,因此在胃鏡檢查過程中,應使用能夠有效去除胃內泡沫與黏液的制劑,且在保證該制劑起效快、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胃鏡檢查清晰度[5-6]。傳統的胃鏡檢查操作中,臨床醫師常采用對患者的上消化道內腔進行沖洗或負壓吸引來削減胃鏡操作中泡沫和黏液的影響,進而提高鏡檢的清晰度,而這種操作會增加鏡檢操作的時間,進而增加了鏡檢患者的痛苦,使得接受度降低[7-8]。二甲硅油散是一種無生理活性的去泡劑,成分主要為二甲硅油、二氧化硅,其安全無毒,能夠用于孕婦與嬰幼兒的臨床檢查中;同時其可通過減小消化道內泡沫表面張力,使其破裂釋放出氣體,并隨著胃腸蠕動排出,進而提高檢查清晰度;且其可通過有效清除胃腔中泡沫,清晰顯示胃腔狀況,以此便于觀察,有助于縮短檢查時間,使得患者接受度較高[9-10]。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胃鏡檢查視野清晰度更高,檢查時間更短,表明胃鏡檢查前準備中應用二甲硅油散的效果更顯著,不僅可提高檢查視野清晰度,還可縮短檢查時間,提高胃鏡檢查效率,并可以節約醫療資源。
二甲硅油散具有安全無毒、無生理活性、表面活性穩定等特點,是一種二甲基硅氧烷聚合物,患者胃腸道黏膜對其不吸收,應用安全性較高,因此在胃鏡檢查前口服二甲硅油散,能夠減少檢查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此外,二甲硅油散的表面張力比較小,可改變氣泡表面張力,使其破裂并排出胃腸道,提高胃鏡檢查清晰度,從而可清晰反映消化道表面結構,便于對細微結構的觀察,以此提高微小病變與癌前病變的檢出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11-1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微小病變檢出率、癌前病變檢出率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胃鏡檢查前準備中應用二甲硅油散可提高微小病變與癌前病變檢出率,提升患者滿意度。
綜上,在胃鏡檢查前準備中應用二甲硅油散的效果更顯著,不僅可提高檢查視野清晰度,縮短檢查時間,還可提高微小病變與癌前病變檢出率,提升患者滿意度。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選取的研究病例數量較少、選定的研究范圍較小等,使得研究結果無法完全代表應用二甲硅油散行胃鏡檢查患者的所有情況,因此,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可增加研究病例數量,擴大研究范圍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