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潔芝,梁思愛
(新興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廣東 云浮 527499)
先兆流產指妊娠28周以前,先出現少量陰道流血,而后出現陣發性下腹痛癥狀,盆腔檢查顯示宮口未開,胎膜完整,無妊娠物排出的臨床疾病,與情志、心理、飲食及環境等因素導致的內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異常密切相關。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藥物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治療,其中黃體酮可補充機體內孕酮(P)水平,具有保胎調經的功效,但部分患者易出現不良反應,整體治療效果欠佳[1]。祖國醫學認為,先兆流產屬“胎動不安”“胎漏”范疇,滋陰補腎、健脾養胎、固沖安胎為主要治療原則[2]。保胎貼穴位貼敷中包含黨參、當歸、生地及杜仲等多味中藥,同時選穴神闕、關元及氣海,可發揮補氣養血、止血安胎之功效[3]。研究顯示,情緒是先兆流產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患者長期處于消極情緒可增加先兆流產的風險,而情志護理可通過多種方式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促進患者病情康復[4]。本文旨在探究保胎貼穴位貼敷聯合黃體酮結合情志護理對先兆流產患者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P、雌二醇(E2)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新興縣婦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2例先兆流產患者分為對照組(61例)與觀察組(6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39歲,平均(28.75±3.79)歲;孕周6~8周,平均(7.12±0.23)周;陰道出血時間2~5 d,平均(3.54±0.34) d;初產婦45例,經產婦16例;有流產史15例,無流產史4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0~39歲,平均(28.80±3.82)歲;孕周6~9周,平均(7.22±0.25)周;陰道出血時間2~4 d,平均(3.50±0.32) d;初產婦44例,經產婦17例;有流產史16例,無流產史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中醫參照《婦產科疾病中西醫診斷與治療》[5]中的相關標準;西醫參照《婦產科常見疾病診治指南》[6]中的相關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腹痛、腰痛,婦科檢查顯示宮頸口未開,妊娠情況與妊娠時間相符者;經B超檢查顯示宮內妊娠,且可見胎心搏動者等。排除標準:夫妻雙方或任何一方均有染色體檢查異常者;合并嚴重生殖系統疾病者;合并嚴重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等。本研究經新興縣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黃體酮注射液(河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493,規格:1 mL∶10 mg)行肌肉注射,20 mg/次,1次/d,治療期間可依據每周檢測的P水平調整藥物注射劑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保胎貼穴位貼敷,貼敷中藥組成:黨參、生地、女貞子各10 g,當歸12 g,杜仲15 g,以上中藥研磨成粉,由溫水調制成藥糊狀備用。穴位敷貼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神闕穴、關元穴及氣海穴,采用75%酒精對穴位表面皮膚進行清潔消毒后,取直徑1 cm,厚度3~4 mm圓盤狀藥糊貼敷在3個穴位處,采用一次性無菌紗布(4 cm×4 cm)覆蓋于穴位表面,并用膠布進行固定,4~6 h/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4 d。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治療期間給予情志護理,內容如下:①焦慮煩躁型。在了解患者焦慮煩躁情緒產生的原因后,對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如向患者科普先兆流產發生的原因、日常護理方法,平復患者的焦慮、煩躁情緒;在日常交流中,護理人員需保持輕柔、親切的說話語氣,以減輕患者內心的浮躁。②恐懼緊張型。護理人員需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在發現其處于恐懼、緊張情緒中時,將患者自身病情進展情況告知患者,詳細解釋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作用機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其恐懼緊張情緒。③消極失望型。護理人員可在治療中向患者講解先兆流產成功保胎、成功分娩的案例,以增強患者克服困難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可通過日常治療中鼓勵、安慰的話語培養患者的信心,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④松懈麻痹型。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先兆流產的嚴重性,囑咐患者在出血期間需絕對臥床休息,切勿自暴自棄、松懈大意,止血5 d后可下床進行輕微活動。兩組患者均于治療期間進行情志護理,需持續護理14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依據《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7]中的相關標準進行療效評估,痊愈:治療5 d內陰道出血停止,腹部疼痛、墜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清β-HCG、P、E2水平與孕周數相符,B超顯示胎兒存活,妊娠囊、子宮大小及胚胎發育情況均與孕周數相符;顯效:治療6~7 d陰道出血停止,腹部疼痛、墜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清β-HCG、P、E2水平與孕周數相符,B超顯示胎兒存活,妊娠囊、子宮大小及胚胎發育情況均與孕周數相符;有效:治療8~10 d 陰道出血停止,腹部疼痛、墜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清β-HCG、P、E2水平與孕周數相符或略有下降,B超顯示胎兒存活,妊娠囊、子宮大小及胚胎發育情況均與孕周數相符或略小正常孕周數;無效:治療10 d后陰道出血無改善甚至加重,腹部疼痛、墜痛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血清β-HCG、P、E2水平與孕周正常水平相比有所降低,B超顯示胎兒存活,妊娠囊、子宮大小及胚胎發育情況小于正常孕周數,存在胚胎停育、胚胎發育不良及流產等情況??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中醫證候積分。依據《婦產科疾病中西醫診斷與治療》[5]中的相關內容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進行判定,中醫證候積分包括主證(小腹疼痛或墜脹、腰酸脹痛、陰道出血)和次證(雙膝酸軟、夜尿頻多、頭暈耳鳴),主證各項總分均為6分,次證各項總分均為3分,患者得分越高,提示其病情越嚴重。③血清β-HCG、P、E2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狀態下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β-HCG水平;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P、E2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s)、[ 例(%)]表示,分別行t、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中醫證候積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小腹疼痛或墜脹、腰酸脹痛、陰道出血、雙膝酸軟、夜尿頻多及頭暈耳鳴積分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
小腹疼痛或墜脹 腰酸脹痛 陰道出血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1 4.22±0.88 1.56±0.45* 4.18±0.98 1.41±0.35* 5.05±0.58 1.71±0.35*觀察組 61 4.12±0.85 0.80±0.30* 4.23±1.02 0.76±0.25* 5.02±0.48 1.02±0.20*t值 0.638 10.975 0.276 11.803 0.311 13.3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雙膝酸軟 夜尿頻多 頭暈耳鳴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1 1.52±0.36 0.78±0.18* 1.46±0.38 0.77±0.25* 1.55±0.36 0.58±0.12*觀察組 61 1.50±0.32 0.42±0.13* 1.42±0.35 0.46±0.15* 1.53±0.38 0.32±0.06*t值 0.324 12.663 0.605 8.305 0.298 15.1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β-HCG、P、E2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β-HCG、P、E2水平與治療前比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β-HCG、P、E2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β-HCG、P、E2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β-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P:孕酮;E2:雌二醇。
β-HCG(U/L) P(ng/mL) E2(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1 11 456.34±2 563.56 42 134.45±7 546.23* 22.54±7.11 31.33±7.05* 910.45±56.47 2 162.02±100.23*對照組 61 11 476.21±2 567.68 54 765.14±7 589.56* 22.23±7.23 39.45±7.34* 915.33±55.23 2 831.20±100.39*t值 0.043 9.217 0.239 6.231 0.483 36.84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先兆流產為臨床婦科常見疾病、多發病,多數發生于妊娠早期,又稱為早期先兆流產,其可直接影響胎兒發育、患者身體健康,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流產的風險將大大增加,進而對妊娠結局產生不良影響。黃體酮為臨床上治療先兆流產的常用藥物,可補充患者機體內孕激素,進而對胚胎發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使用后患者易出現惡心、頭暈、頭疼、乳房腫脹等不良反應[8]。
中醫學認為,先兆流產的病機多為腎虛、氣虛、血虛,以致沖任不固,胎失所系,胎失所載,胎失所養,其病機與腎氣盛衰關系密切;脾主運化水谷而生血,為后天之本,脾氣主升,氣能載胎,中氣升提有力,胎兒才能正常發育而不致殞墮;婦女以血為用,妊娠后陰血聚于沖任以養胎元,故凡妊娠婦女有腎虛、氣虛、血虛者則多發先兆流產[9-10]。保胎貼穴位貼敷中黨參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當歸可調經止痛、補血活血;生地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杜仲可安胎、補肝腎;女貞子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11];同時保胎貼穴位貼敷選穴神闕、關元及氣海,其中神闕穴介于下焦、中焦之間,屬腎間動脈處,與腎、脾、胃等臟器關系密切,具有滋陰補肝的功效;關元為元氣所藏之處,具有養元固本、溫補肝腎的功效;氣海為任脈上主要穴位,可調節五臟氣機,具有疏通經絡、調達臟腑的作用,以上諸藥、諸穴合用可發揮滋陰補腎、補氣養胎之功效[12]。情志護理主要指針對患者的不同情緒給予相應的護理方法,可通過緩解患者情緒狀態,進而促進患者病情恢復[13]。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小腹疼痛或墜脹、腰酸脹痛、陰道出血、雙膝酸軟、夜尿頻多及頭暈耳鳴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提示保胎貼穴位貼敷聯合黃體酮結合情志護理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治療可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療效較為理想。
相關研究顯示,先兆流產患者機體內血清性激素水平與妊娠結局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同時也是預測先兆流產結局的重要指標,其中β-HCG為一種受孕后由滋養層合體細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可刺激母體分泌P、E2,且其水平在繼續妊娠患者機體中含量顯著高于先兆流產患者;P由卵巢內黃體分泌,具有確保妊娠胚胎穩定、降低子宮收縮次數的作用,其分泌減少可增加先兆流產發生的概率;E2由卵巢內黃體大量分泌,并在妊娠早期保持較高水平,其水平降低,可增加先兆流產風險[14]?,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黨參具有改善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時也可抑制子宮內膜收縮,進而達到提高機體內β-HCG、P、E2水平,可調節性激素[15]。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β-HCG、P、E2水平均升高,提示保胎貼穴位貼敷聯合黃體酮結合情志護理可改善先兆流產患者機體內血清β-HCG、P、E2水平,進而控制病情發展。
綜上,將保胎貼穴位貼敷聯合黃體酮結合情志護理對先兆流產患者進行可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機體內血清β-HCG、P、E2水平,進而獲得理想的保胎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