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莉萍,向 川
(豐都縣中醫院兒科,重慶 408299)
小兒腎病綜合征是一種臨床發病率僅次于急性腎炎的兒科泌尿系統綜合性疾病,其臨床癥狀包括水腫、蛋白尿、高血脂癥等,且血脂升高、凝血功能變化所導致的血液高凝狀態及腎功能異常為其主要病理表現,若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病情將進一步發展,導致其腎功能衰竭,嚴重時甚至可致患兒死亡。目前臨床多在抗凝、降脂的基礎上聯合激素類藥物對腎病綜合征患兒進行治療,其中潑尼松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可通過降低腎小球濾過通透性,減輕由免疫反應所引發的腎功能損傷,進而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但服用后不良反應較多,主要包括過敏、胃腸道反應等[1]。祖國醫學認為小兒腎病綜合征屬“水腫”范疇,健脾利腎,除濕消腫為其主要治療原則[2]。防己黃芪湯中含防己、黃芪及白術等多味中藥,可發揮利水消腫、補氣益腎的功效,多用于治療腎間質纖維化、慢性尿酸性腎病等疾病[3]。心理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專業人員的人文照護,緩解患兒不安情緒,進而提高患兒配合度,縮短治療時間[4]。本研究旨在探討防己黃芪湯聯合醋酸潑尼松結合心理護理對腎病綜合征患兒凝血功能及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豐都縣中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86例腎病綜合征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43例。對照組中男患兒96例、女患兒47例;年齡3~8歲,平均(5.24±1.22)歲;病程2~15 d,平均(5.12±1.46) d;水腫類型:輕度43例,中度66例,重度34例。觀察組中男患兒95例,女患兒48例;年齡2~9歲,平均(5.21±1.36)歲;病程1~14 d,平均(5.15±1.15) d;水腫類型:輕度42例,中度65例,重度36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兒童常見腎臟疾病診治循證指南(試行)(三):激素耐藥型腎病綜合征診治指南》[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首次發病者;24 h尿蛋白量≥3.5 g者;血清白蛋白(ALB) ≤30 g/L者;水腫明顯者;對本研究藥物無藥物過敏史者等。排除標準:患有繼發性腎病綜合征者;肝、脾、腎等臟器功能異常者;治療配合度低者等。本研究經豐都縣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降脂、抗凝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口服醋酸潑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23,規格:5 mg/片),1.5~2.0 mg/(kg·d),每日最大劑量為60 mg,分3次口服。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防己黃芪湯,方劑組成:黃芪15 g,防己、枸杞子、白術各10 g,干姜、甘草各6 g,大棗1枚,可根據患兒癥狀加用藥物,喘息不平加麻黃6 g,腰膝腫脹加澤瀉9 g,腹痛加白芍6 g,加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1劑/d。 2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護理人員可用親切和善的語言與患兒進行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②針對患兒的不同性格特點、年齡、心理特點,采用語言、非語言的溝通形式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服藥前可與患兒進行交流,護理人員在此期間可稱呼患兒的昵稱,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于膽小內向的患兒,護理人員可通過撫摸患兒頭部、及時安慰、可視音樂、兒童玩具、彩畫等轉移注意的方式提高患兒的依從性。③對于配合度不高的患兒,護理人員可通過眼神暗示、加重說話語氣等方式勸導患兒積極配合治療,也可鼓勵其像其他勇敢的患兒學習,因勢誘導,進而激發其戰勝疾病的決心。④護理人員可通過改善病房內環境的方式達到緩解患兒的緊張情緒的作用,包括:在病房內播放音樂故事、動畫片中的插曲及兒歌,也可根據患兒的年齡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⑤護理人員可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患兒家屬講解腎病綜合征病因、治療方法、臨床癥狀及相關護理方法,耐心回答患兒家屬的問題,進而減輕其緊張、焦慮情緒。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的相關標準進行療效評估,顯效:水腫完全消失,尿蛋白轉陰,且連續3 d的24 h尿蛋白定量<0.30 g;有效:水腫有所緩解,尿蛋白呈陽性或弱陽性,且連續3 d的24 h尿蛋白定量范圍在0.30~2.00 g之間;無效:周身水腫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尿蛋白呈陽性,連續3 d的24 h尿蛋白定量>2.00 g。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5 mL,抗凝處理后,經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采用光學比濁法檢測血小板聚集率。③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量、血清ALB、總膽固醇(TC)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收集兩組患兒連續24 h尿液并混勻,采用尿液自動分析儀檢測24 h尿蛋白定量;血液采集方式同②,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ALB、TC水平。④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Scr、BUN、UA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②,血清制備方法同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 例(%)]表示,分別行t、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為91.61%,高于對照組的77.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凝血功能指標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APTT、PT均延長,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兩組患兒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
組別 例數 APTT(s) PT(s) 血小板聚集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43 27.64±1.24 31.54±1.57* 11.64±3.24 13.54±1.07* 70.12±8.64 56.89±5.69*觀察組 143 27.65±1.13 34.24±1.89* 11.65±3.13 14.24±1.09* 71.58±8.66 41.68±4.58*t值 0.071 13.141 0.027 5.480 1.427 24.90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ALB、TC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兒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TC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兒血清ALB水平與治療前比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24 h尿蛋白量、血清ALB、TC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24 h尿蛋白量、血清ALB、TC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ALB:白蛋白;TC:總膽固醇。
組別 例數 24 h尿蛋白量(g) ALB(g/L) TC(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43 6.64±1.24 2.54±0.37* 18.54±2.11 25.42±5.45* 12.57±3.45 10.84±1.03*觀察組 143 6.44±1.33 1.84±0.39* 18.67±2.24 33.74±4.97* 12.67±3.26 8.96±0.57*t值 1.315 15.571 0.505 13.489 0.252 19.09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清Scr、BUN、UA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Scr、BUN、UA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血清Scr、BUN、UA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兒血清Scr、BUN、UA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Scr:血肌酐;BUN:尿素氮;UA:尿酸。
組別 例數 Scr(μmol/L) BUN(mmol/L) UA(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43 123.64±28.54 117.54±14.77* 10.64±2.11 8.02±1.17* 372.57±35.48 341.85±26.23*觀察組 143 123.44±28.43 105.24±14.99* 10.67±2.14 7.74±1.05* 372.67±35.76 322.96±28.97*t值 0.059 6.989 0.119 2.130 0.024 5.78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腎病綜合征是以腎臟病理改變為主要特征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多發于兒童時期,其具有復發率較高、病程牽延難愈等特點,且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遺傳、過敏反應及機體內免疫反應等因素相關。常規降脂、抗凝聯合激素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調節機體蛋白質代謝紊亂等緩解患兒水腫、蛋白尿等臨床癥狀,但部分患兒治療后疾病復發率較高,整體治療效果欠佳[8]。
中醫認為,小兒腎病綜合征發病一方面因患兒“稚陰稚陽”,先天稟賦不足,主要表現為肺、脾、腎臟器俱虛;另一方面因熱毒風濕等外邪侵入機體,導致肺、脾、腎之功能失調,以致水濕滯留體內,泛濫于肌膚,最終形成水腫[9]。防己黃芪湯中黃芪可益氣養血、除濕消腫;防己具有祛風利水、清熱消腫的功效;枸杞子可滋補肝腎;白術具有補脾益腎、除燥祛濕的功效;干姜可消腫、除濕;甘草具有補氣益中、健脾益腎的功效;大棗可益氣補血,諸藥合用,發揮益氣健脾、利水消腫之功效[10]。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防己中的粉防己堿可收縮腎臟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機體內有效循環血容量,進而發揮緩解血液高凝狀態的作用;黃芪中的黃芪多糖可升高腎臟血管中膠體滲透壓,改善血液濃縮狀態,加快脂蛋白代謝,進而調節機體內脂代謝相關指標水平[11]。心理護理是指通過給予患兒語言、環境等方面的干預,緩解患兒緊張、焦慮情緒,提高患兒配合度,進而促進患兒病情康復,其對兒科相關疾病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12]。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血清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APTT、PT均長于對照組,血小板聚集率、T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將防己黃芪湯聯合醋酸潑尼松結合心理護理應用于腎病綜合征患兒的治療中可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且可改善機體內凝血功能,調節機體脂代謝與蛋白質代謝紊亂,療效較為理想。
腎功能異常為腎病綜合征患者主要的臨床病理表現,其中24 h尿蛋白定量可表示腎小球濾過膜受損所導致的蛋白流失量,其在正常人群尿液中含量較低,水平升高表明患兒腎臟出現損傷;Scr是肌肉組織中儲能物質肌酸的最終代謝產物,可自由通過腎小球,并可通過腎小管排出,其水平升高可加重患兒病情;BUN為機體內蛋白質生成的終末產物,可通過腎小球濾過而排出體外,血液中BUN水平可在腎功能出現異常時顯著升高;UA是嘌吟代謝所生成的終末產物,其水平升高,可加重患兒腎臟負擔[1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術可抑制腎小管重吸收,增強機體內鈉的排出,具有改善腎功能的作用;黃芪中的黃芪皂苷具有促進機體內免疫復合物清除、調節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減少蛋白質的流失量,進而促使患兒腎功能得以改善[14]。心理護理可通過緩解患兒治療期間緊張情緒,提高其配合度,從而有利于病情恢復。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血清Scr、BUN、U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防己黃芪湯聯合醋酸潑尼松結合心理護理可改善腎病綜合征患兒腎功能,控制病情發展。
綜上,防己黃芪湯聯合醋酸潑尼松結合心理護理對腎病綜合征患兒進行治療可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改善凝血功能與腎功能,同時可提高血清ALB水平,降低TC水平,調節機體脂代謝與蛋白質代謝水平,療效較為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