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
(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第三鄉分場,河北承德 068450)
近年來,我國林業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林業種苗存活率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對林業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從我國林業種苗的整體管理情況來看,在種苗管理和種苗生產技術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需進一步優化,林業部門需對當前種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調查,并根據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加大對種苗生產技術的投資力度,提高我國林業種苗生產技術整體水平,進而有效推動林業經濟發展,提高種苗存活率,更好地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
目前,我國林業種苗管理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林業種苗管理工作開展效果較差。
1.1 林業種苗管理缺乏專業技術人員 林業種苗管理是一項對專業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但我國目前專業的種苗管理人才較少,種苗管理缺乏規范性,管理模式過于粗放,從而造成種苗正常生長情況受到很大影響。不同種苗對種植技術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在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大部分不同類型的種苗基本均采用了相同的種植方法,忽視了不同樹種之間的影響、種植密度、種植管理等多個環節的管理,導致種苗存活率和生長情況受到了很大影響[1]。
1.2 種苗管理投資力度不足 林業經濟發展和種苗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充足的資金投入,但目前我國許多林業工程中,后續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一方面影響了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導致專業人才數量不足,另一方面對種苗后續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阻礙。
1.3 市場調查工作不足 目前,我國許多林業工程均缺乏充足的前期市場調研,種苗種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種苗種植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木材市場變化較快,當該樹種種植完成后,很有可能出現市場飽和的情況,從而導致銷售受到很大影響,出現供大于求的問題,導致林業經濟發展受阻。
2.1 加強前期市場調研 林業工程開展前,需對當前市場環境進行全面調查,并根據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與走勢,對未來市場環境的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從而保證種苗種植完成后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能順利出售。對此,林業工程負責部門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優化種苗結構,根據市場未來需求選擇合適的種苗類型,從而保證林業工程的經濟效益,更好地應對未來市場環境變化。市場調研是林業工程中的基礎工作,同時也是林業種苗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需林業工程部門深入市場之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對未來市場環境變化作出精準預測,從而提高林業工程的經濟效益[2]。
2.2 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 專業人才是保證林業種苗管理有效開展的前提,但目前我國許多林業工程中均嚴重缺乏專業人才,導致種苗管理較為粗放,因此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首先,林業管理部門可通過提高專業人才的薪資待遇,吸引更多的種苗管理專業人才投入林業工程建設中,以其專業的種苗管理知識,有效提高種苗管理質量,提高種苗種植存活率。其次,要加強對現有種苗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定期開展專業知識教育,從而提高種苗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此外,還可聘請專業的林業技術專家,定期對種苗管理技術進行指導,從而提高種苗管理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確保種苗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人才在種苗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需進一步加強吸引政策和培養力度,保證林業種苗管理人才充足,從而有效提高林業種苗綜合管理水平。
2.3 加強對林業種苗管理的資金投入力度 投入資金力度不足是制約林業種苗管理工作開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加強資金投入力度,可通過優化資金吸引渠道的方式提高資金量。首先,林業工程可與政府建立合作關系,得到政府的支持,通過政府的專項扶持基金,促進林業種苗管理,且通過政府宣傳,能提高林業工程的社會效益。其次,林業工程可吸引社會資金投入,例如,成立種苗種植發展基金會,吸引社會企業參與種苗管理的投資,以有效提高種苗管理的資金儲備量,防止出現后續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種苗管理需充足的資金作支持,否則后續管理工作將無法有效開展,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林業工程需拓寬資金吸引渠道,不能僅依靠政府投資,可通過貸款、專項基金等多種形式提高資金儲備量,為后續的種苗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資金基礎,從而保證種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3]。
3.1 樹種管理技術 首先,林業工程需采購質量較高的種子,在種植前需對種子進行嚴格篩選,應盡量選擇優質的種子,并對種子進行優質化處理,以提高種植種子質量及成活率。其次,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全方面地消毒處理,并在種子出芽環節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覆蓋,以保證出芽期種子能吸收足夠的養料和水分,同時要將種子保持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以促進種子發芽。再次,種子發芽期需進行密切觀察,出芽率達10%左右時需去除表面覆蓋物,以保證種苗后續健康生長。最后,種苗生長期間,需進行合理的澆水和施肥,并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有效提高林業種苗成活率。
3.2 優化造林管理技術 造林管理技術是影響林業工程建設成效的重要技術,因此需對其進行優化,以有效促進種苗生長。林業工程開展前,需對造林地進行全面清理,將雜草、灌木等全部清除,防止其與種苗爭奪養分,對種苗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需清理造林地雜物。種苗種植完成后,需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對樹木枝葉進行修剪,以保證種苗處于較好的生長狀態。此外,需科學規劃種苗種植密度,防止種植密度影響光照、養分等,不同樹種的種植密度需根據其生長規律進行確定。造林管理技術作為林業種苗生產的重要技術,需對其進行全面地優化,如此才能有效促進林業工程發展[4-5]。
林業工程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從多角度、多層面優化種苗管理措施,提高種苗生產技術,兼顧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提高種苗存活率,促進我國林業工程建設成效,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