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麗
(國營凌源市西五官營子苗圃,遼寧凌源 122500)
對林業生產而言,種苗培育管理工作屬于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優化育苗和管理質量可以為林業產業的發展提供充分保障[1]。在開展林業種苗管理工作過程中必須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突出問題,并采取科學有效的對策強化種苗管理。
1.1 專業人才缺失 林業種苗管理工作涉及諸多專業技術問題,對相關工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現階段,林業種苗管理專業人才數量較少,實際工作中很多技術性問題難以及時解決,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事業的發展。例如,部分工作人員并未及時更新自身知識結構,依舊采取以往的模式開展工作,加之林業管理人員薪酬福利較低,無法有效吸引和留住專業人才。
1.2 種苗質量不佳 未對種苗質量給予充分的重視,是目前林業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種植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未全面深入開展好市場調研工作,造成種苗選取與市場需求存在差異,林業種苗培育質量不高,易發生病蟲害問題,從而阻礙了地方林業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2]。因此,林業部門和種植戶必須要開展好種苗質量管理,全面調研市場情況,掌握真實的市場供需關系,科學確定苗木類型,從而促進地方種苗管理質量的提升。
1.3 資金支持不足 從某種角度來說,林業事業發展和種苗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必須要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予以推進,同時林業管理投資周期較長,存在一定風險,短期內實現經濟快速增長極為困難。現階段,林業種苗管理過程中,資金支持不足導致管理技術方法難以更新,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投資管理工作出現偏差,無法確保資金的科學高效利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4 缺乏市場調查 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國內大部分地區在開展林業種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依舊沿用過去的模式,未貫徹落實好市場調查工作,未聯系市場實際情況予以優化調整,從而造成最終生產獲得的種苗與市場實際需求存在差異,導致出現種苗缺失或過剩的問題。另外,一部分種苗商因受利益驅使,以次充好,無法確保林業建設質量。
2.1 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林業種苗管理過程中,必須要落實好專業化人才的引進,同時為優秀的專業化人才帶來更加豐厚的福利待遇,從而更好地留住人才,可直接在高校組織開展招聘活動,吸引更多對林業感興趣、有激情的專業化高素質人才[3]。對于已處于崗位中的員工要做好培訓教育活動,可積極尋求和地方高校或林業機構溝通合作,委派員工“走出去”交流學習,亦或邀請林業專家開展講座交流活動。另外,應建立完善人才選拔機制,依靠定期培訓與考核評價來逐漸淘汰非專業人員,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對優秀員工進行獎勵,對落后人員予以處罰,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必須根據人才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崗位,對管理人才與技術人員進行劃分,以確保其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中發揮出最大價值。
2.2 落實種苗質量控制 開展種苗管理工作中必須要重視種苗質量控制,促進種苗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確保種苗管理活動的科學推進[4]。地方林業部門應堅持從市場實際需求著手,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管理手段,確保林業種苗管理工作的持續性常態性開展。同時,應積極吸取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做法,借鑒現代化的育苗管理技術,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提升種苗管理水平,促進種苗管理工作朝著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的方向邁進,確保種苗管理質量得以保障。林業部門要開展好優質林業種苗審查及推廣工作,讓更多優秀種苗可以大面積種植,有效防控病蟲害,同時要積極引入更多種苗管理技術,根據政策規定對種苗予以篩選,促進種苗管理體系的優化和完善。
2.3 爭取更多資金投入 林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基礎,種苗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應有充足的資金儲備,以便為苗木保護和生產活動提供保障,資金投入過程中必須要重視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是投入更加充足的科研工作資金,林業苗木管理工作表現出較強的公益性,現階段越來越多社會力量也參與其中,為有效調動其積極性,政府部門要給予更多政策優惠,以便為種苗科研提供更多資金補貼;其次必須要落實好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確保資金能夠用在關鍵之處,以采購現代化林業生產和養護設備設施,更新種苗培育技術方法;最后必須要開展好宣傳教育工作,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林業種苗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為種苗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帶來更多保障。
2.4 推進落實信息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已在各個行業和領域中普遍應用,因此林業種苗管理也必須要推進信息化建設,堅持與時俱進,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信息管理平臺系統的構建[5]。首先,林業管理部門應主動向基層種植戶宣傳推廣現代化生產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以便為林業種苗管理質量的提升營造良好條件。其次,要盡快推進信息共享,落實好各部門信息化建設工作,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等,促進各部門溝通聯系,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及時了解市場最新發展情況,以大數據分析結果為依托對苗木類型進行合理選擇,以確保市場供需平衡。最后,必須要委派專門的人員參與市場調研工作,第一時間傳遞數據,確保林業管理活動的有序開展。
3.1 種苗管理 一是種子購回時,工作人員應對其實施科學貯藏,結合實際情況予以篩選或脫粒,以確保種子品質良好。二是播種工作開始前,需對種子實施消毒處理,盡可能地降低后期出現大規模病蟲害概率[6]。種子催芽后,要根據具體情況在種苗土壤表面進行植物覆蓋,以便為種子生長帶來更好的環境。三是種苗出芽率大于7%后,工作人員應把覆蓋在其表面的植物予以清理。四是苗期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根據種苗生長狀況合理制定好灌溉計劃,澆水時間一般選擇清晨或者傍晚。為防止陽光直射影響種苗生長,應選擇遮陽網對其進行覆蓋。五是越冬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對種苗施加足夠的肥料,保證其在越冬時期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供應,促進種苗的健康生長。
3.2 造林管理 如果條件允許應對林場進行1 次全方位地清理,以便為種苗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苗木培育工作中需開展好育秧管理,及時進行松土,清除多余雜草,以保證水分養料充足[7]。同時,工作人員要嚴控林苗破壞性行為,定期進行巡視,并加強人工修剪作業,合理進行間植,以確保林苗健康成長。
對于林業建設發展而言,種苗管理工作非常關鍵,開展好種苗的科學養護和日常管理可以確保其健康生長。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林業種苗管理質量不斷提升,積極應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為林業事業的穩健發展帶來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