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胡瑩瑩 執行/新農業編輯部
鞍山南果梨屬遼南特產,主產地為遼寧省的鞍山、遼陽、海城、岫巖滿族自治縣地區,該果以其發源地鞍山市千山區大孤山鎮對樁石產區最為著名和正宗,可考證的一株數百年的南果梨祖樹就坐落在對樁石村,該果有華夏果中之桂冠之說。
鞍山南果梨以其色澤鮮艷、果肉細膩、爽口多汁、風味香濃而深受贊譽,南果梨屬秋子梨,故其采摘期在每年的九月初,剛采摘下的果實需經一至兩周時間的后貯,方能把果實的色澤、口感、氣味充分顯露出來。2019年11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05年2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對鞍山南果梨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鞍山南果梨這枚奇果,色澤明艷、果肉細膩、絳汁濃純、香味馥郁。
優質南果梨一般單果重量平均大約70 g以上,最大單果可達200 g。果皮薄、表皮清潔、綠或黃綠色,向陽面帶有紅暈,色澤鮮艷,果梗粗短,并保留完整,果心小,果核的細胞少,果肉乳白色。充分成熟后的南果梨果皮變成金黃色,果肉為黃白色,肉質細膩,柔軟多汁,酸甜適口,芳香濃郁,風味極佳。
鞍山南果梨的原始祖樹,生長在鞍山市千山區大孤山鎮上對樁石村,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碑文記載,清光緒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慶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撲鼻,老人尋覓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樹下,只見黃里透紅的落果滿地。老人撿起地上的一枚果實一嘗,頓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無窮。為弄清該梨由來,高永慶托女婿把梨帶到遼陽,讓那里南來北往的梨客們辨認,梨客們對該梨味道贊不絕口,贊譽此果味具南方諸果之長,遂給此果定名為南果,因為它產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還有另外一個稱呼——鞍果或海果。自發現祖樹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近百年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經成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特有的產品。
2002年鞍山市政府就開始對千山區、海城市兩地區的南果梨種植實行全地區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確定了以抓“協會”為龍頭帶動數千家果農規范化生產的思路,組織成立了“海城市南果梨協會”“千山區南果梨協會”。
傳說,在一千多年前的千山,常有從南方飛來的大雁落在老龍潭一帶歇著。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鵝似的紫褐色大雁從南方飛來,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間飛來飛去,一個勁兒地打旋兒。它把在南方叼回來的一顆梨籽吐出來,梨籽正好落在了西南溝的向陽坡上。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并且立刻發了芽,抽了枝,眼瞅著就長成了一棵帶刺兒的野梨樹。這一切正好被一個采野果的老道給看見了,他感到很新奇,便常常到這里看望這棵野梨樹。不久,這棵樹開了花,結了果。果實開始是青色的,個頭不大還有點發澀,不好吃。后來,這老道用山丁子樹與它嫁接。再結果時,梨的個頭比原來大了,梨色也由青色變成金黃,還有點桔紅,咬一口,好吃極了!人們從老道那里得知,這梨樹是那只大雁從南方叼來的種子下的,古時候也稱南方叫南國,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起名為南國梨了。后來這南國梨叫多了,就成了南果梨。這以后,移植該品種梨樹的人就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