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博
(岫巖滿族自治縣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鞍山 岫巖 114300)
為滿足于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自然環境資源不同程度地被破壞,需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到日程。沿海防護林營造林工程逐漸得到了重視,針對相關問題,要科學實施造林計劃,以達到完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造林地最好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的物種、次生針闊混交林構成,而后,通過對相鄰地區及自身所處地區中保存較好的次生林調查分析,從中選取符合造林地理環境、經濟價值高的樹種進行種植培養,實現高效生產高質量樹林的目的。盡量選取較為飽滿、健康且適應性較強的樹種,從源頭避免病蟲害發生。
營林過程中的種植方法,都應在以滿足種植需求的情況下進行預處理,提升樹木存活率。樹種在進行預處理時,應注重催芽環節,因部分在春季播種的樹苗依然保持在休眠狀態,為打破樹苗休眠促使其發芽,需運用吲哚乙酸等藥劑進行催芽,保證樹苗在應當發芽時段正常生長。在樹苗扦插時,要合理地進行預處理,同時,確保苗根的濕度適宜及完整性,適當進行篩選,將患病或殘損樹木清除即可。
在選種工作完成后,運用合理的種植技術進行科學種植。配苗法混交栽植中,可先通過查閱圖標的方式,基于密度管理圖,確定造林密度。目前國內部分地區針對造林樹種設置密度管理圖表,在實際操作中,可借此確定造林密度。而在混交比例方面,應談分析種間的關系。比如,杉木和楠木進行混交栽植,若二者比例設成1:1,則會導致楠木的生長狀態始終被壓制,而若將比例調整成4:1及5:1,能保證兩個樹種正常發育。若選擇生長速度較快的品種,比例需適當降低。綜合當地造林密度標準及混交比例,確定適合混合造林密植密度,同時,也可改進、完善傳統混交造林的缺陷,同時也可改進和完善傳統混交造林計算中的缺陷,混交栽植在運用配苗法后,應將各類幼種樹苗隨機分發,種植人員而后進行栽培,并適當給予調整,確保樹林間的樹種種植分布較為均勻,進而達到天然林樹的樹種種植分布要求,防止出現行間無法混交的問題。選取Ⅱ級以上的苗木,在種植常綠擴葉樹苗前,摘取90%的葉片,預防樹體水分流失過多或海風所帶來的影響。
在造林工作結束后的三年內,帶狀松土進行除草工作,且保證每年一次的頻率。倘若出現已種植的灌木林存活率低于85%時,需及時進行補種或實施撫育間伐工作。對于健康成長的灌木,需根據樹葉的成長狀態進行修剪,適當清除雜草及無用樹樁,給予即將準備種植的灌木林充足的生長空間和養分。若灌林中出現郁閉狀態時,應全封閉并禁止采挖,確保灌林自我修復時的環境穩定,注意封鎖時長,保證灌木林修復時間上的充裕。灌木分布嚴重不均的區域需做好新灌木、植被等其他植被的補充,根據種植所處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防護林種植工作。
在幼中林的郁閉達到0.85時,林間的養分會逐漸稀疏,要根據情況適當的進行撫育間伐。通常運用林冠層分層撫育法,在伐木時要保留可修復的灌木,盡量多砍伐病重、劣質及過于密集的灌木,以保證樹木的存活率和數量。對于損傷極度嚴重的灌木,可適當利用撫育間伐法進行修復。未砍伐的患病灌樹,要將第一層的林冠予以保留,而后針對病癥進行治療、修枝工作。撫育間伐后的幼中林,其郁閉盡量控制在0.65,做好雜草清除、幼苗撫育等工作,成長階段的灌木層、草本層適時地澆灌、護理,若再次發現灌木稀疏,則運用撫育間伐的手法修正即可。
當林分群落中存有林木個體胸徑在40 cm以上,且數量占總灌木數量的10%以上時,進行選擇性砍伐,在砍伐后迅速清除廢物,防止林下幼苗、樹種受到擠壓。掃除影響樹苗健康成長的灌樹、雜草,針對缺乏幼苗、樹種的種植區域,要做好補植工作,最好補種闊葉喬木。對于已保留的樹苗進行必要的修剪工作,為下一個成長階段做好準備工作。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可縮減造林成本,并提高樹種的成活率。在保證不傷害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建設相應防護系統,縮減火災、海嘯、臺風帶來的影響。自然的種植環境中,生物種類越豐富、演替時間越長,其地域的生態、經濟等方面就越優異。
要保存沿海地區中的闊葉喬木樹種幼苗、伐樁,因闊葉喬木樹具備頑強的根系,主根、側根都較為發達,完全可以抵御海風的摧殘極難刮倒。闊葉喬木樹在經過人為培養后存有極大的生長量,能生長成林分群落的高層林冠。人工種植林的闊樹種會逐漸形成中層林冠,產生異齡多層林冠結構的防護林系統。種植時應選取主根明顯且深的幼種,若出現播種造林效果不佳的情況時,換用實生裸根幼苗,減少容器苗的使用。枯葉不僅可以增加肥力,還可恢復、提高林地的可利用性。常綠樹種和闊葉幼種的混交林能加速植被生長、恢復的速度,提前步入穩定狀態。針對燒死的樹木、塊狀植被進行清除,并保存草木植物的地面芽、隱芽及原生植被、殘樁,讓其自然恢復草木、灌木層,并自行形成多層、多種系統的頂級群落,或較為穩定的次生林混交,使水土保持在平衡狀態,有效地削減河流汛流量、調節坡面、地下徑流,避免河流淤積。
營林生產中的更新造林管理工作極為重要,需充分運用天然苗木,以縮減人工種植產生的資金投入,適當縮減苗木的投放量,可減少單位面積的植林成本,同時,也可增加苗木成活率,縮減苗木的培育周期,達到減少植林成本的目的,兩種方法都有利于合理控制造林的成本。
綜上所述,根據防護林的種植特性進行合理的劃分,在沿海防護林營造林的設計中,運用相關種植技術進行完善、改進,利于構建生態、科學、經濟的防護林營造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