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寒,李 菲
(西安市種子管理站,陜西 西安 710056)
農作物種子處理技術主要是運用物理方式、化學方式等,對種子進行保護,消滅種子攜帶的病蟲害,殺死病毒、病菌,保證發芽率。種子處理技術是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當前在農業生產中廣泛地運用,關乎農作物的產量。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多新技術廣泛應用,處理方法日益進步和發展。
物理處理方法就是對病種、蟲種、破損種子及時去除,消滅種子上的細菌病毒。具體應用的方法有磁場處理、超聲波處理、射線處理等方式,依靠物理方式促進種子吸收膨脹,提高種子酶活性,進一步提高種子的成活率以及作物的產量。
磁場處理種子方法是將種子置于磁場環境中,進行磁化處理,種子通過吸收鐵磁性、順磁性物質等,激活種子活性,當前該方式廣泛地運用到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種子處理中。
超聲波處理即運用聲波儀器向種子發射20~106 kHz頻率的機械波,合理控制好波速、波長,處理時間在30 s~15 min之間。聲波穿透力非常強,能有效殺滅種子中病菌,且該方式在糧食作物應用不多,主要是處理藥用種子。
射線處理是的運用X射線、Y射線、α射線等進行種子照射,改變種子遺傳性能。當前該技術廣泛運用于水稻、小麥、大豆等作物中,效果比較好。
化學處理方法是常用的方式,使用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藥劑進行種子處理,如拌種、浸種等。福美雙、多靈菌等藥物可用于玉米、小麥等作物的浸種。吡蟲啉、甲基異柳磷等可用于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種子包衣,對病蟲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可以運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物生長發育。乙烯、生長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當前在玉米、油菜等農作物中廣泛地使用。
由于當前我們在進行農作物種子處理的時候,多會采用化學處理的方式,運用一定濃度的殺蟲劑、殺菌劑等,進行種子浸泡、攪拌、包衣,去除種子蟲害、病菌。雖然該方式高效簡便,但是若是使用不當,不僅會影響發芽率和成活率,還會影響食品安全。當前我們還需進一步做好這些方法的運用,完善我國化學藥劑質量控制指標。重視種子處理技術的研究,研發更加高效、安全的藥劑。針對當前化學種子處理方法存在的問題有效改善。結合作物實際,完善各類農作物種子處理標準,提高處理質量的同時,保證作物安全性。
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青睞綠色安全、有機農產品,依靠生物環保種子處理方法的運用,降低種子發病率,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頻率和劑量,維護食品安全,保護環境。
綠色無污染的種子處理方法是當前種子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浸種和包衣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后期肥料和農藥的使用量。很多國家將研究重點放在環保的種子處理材料上,像美國研制出氟噻唑吡乙酮殺菌劑,能夠將氧化固醇和蛋白有效結合起來,抑制細胞內脂的生產和轉運,消滅病原菌。用量比普通殺菌劑的劑量少很多,對人類皮膚的刺激性比較小,安全性高。
我國十分重視天然物質藥劑的研究,并研制出一種天然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抑菌劑為原料,配合微量元素、增稠劑、防凍劑使用,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玉米種衣劑。能夠有效預防和抑制玉米黑穗病菌的產生,提高玉米產量,同時能夠降低玉米種子的處理成本。
綜上所述,運用合理有效的種子處理方法,有助于促進種子活力的提高,提高發芽率,改善作物品質,提高種植效益。當前我國農作物種子處理方法在不斷進步,還需不斷進行研究,運用更安全、高效且環保的種子處理技術,提高作物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