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娟
(朝陽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遼寧 朝陽 122639)
松毛蟲害長期以來都是松樹林最大的天敵。松毛蟲又名毛蟲或者火毛蟲。是松樹林的主要害蟲。現代城市建立和發展以來,工業化排放的濃煙、汽車排放的尾氣等都從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空氣環境的污染,而松樹對于空氣有著良好的凈化作用,同時獨有的外觀還能起到點綴和美化環境的作用。這就使得現代城市對于松樹的需要大大增加。不過一旦松樹林發生了松毛蟲害,就會嚴重導致大面積的松樹死亡。而如何有效防治松毛蟲蟲害的發生已經成為全世界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作為松樹林頭號害蟲,需要通過綜合治理的手段減少發生概率,綜合防治的手段包括監測和防治兩大類,監測的手段包括固定標準地調查監測、性信息引誘監測、衛星遙感監測。防治手段包括營林技術、生物防治措施、物質治療等方法。
固定標準的調查監測顧名思義就是選擇一處固定地點的固定植株作為整個監測過程的對象,以某個植株為參照對象來觀察整個松林的變化。挑選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植株作為固定監測的對象,通過記錄的方法記錄每個時段監測對象(與參照對象對比)的變化情況。同時要將參考對象所處的區域的各項要素做好記錄。一般情況下會選擇20~30株左右的松樹作為參考對象標準株進行監測。固定標準調查監測的重點就在于標準地和標準株的選取,一旦確立了研究對象就不能隨意變更,否則將會導致監測數據的不連貫性。監測記錄的過程應包括松毛蟲的整個發育時期,每個階段的數據要精準,以便最后整理和分析。
監測目的是記錄松毛蟲發育過程中如何影響和危害松樹群。為了更方便地監測到松毛蟲,調查人員可以利用人工合成引誘劑吸引松毛蟲進行監測和記錄。這種監測方法較其他工作方法在操作上簡單,省時省力還節約成本。誘捕器設置的位置一般視研究的范圍而定,通常放在較高的樹冠上。調查人員在固定點放好誘捕器,做好誘捕器的擺放工作,每天根據誘捕器的狀況進行記錄和分析。
在眾多的松毛蟲檢測方法當中,最具準確性和靈敏度便要屬衛星遙感監測技術。衛星遙感技術則是通過航空錄像等航空遙感檢測手段進行目標物的監測。衛星遙感監測技術能夠感知植物的光譜特性,光譜特性能夠反映松樹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部位的受害情況以及松樹的葉綠素含量。正是通過收集這類相關衛星圖片,可對松毛蟲蟲害發生情況進行監測和預報。
營林技術在于改變環境,創設出一個不利于松毛蟲成長的環境,同時又不能影響松樹林的正常成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們往往創設混交林來減少松毛蟲蟲害的發生。混交林可以利用豆科植物、楓香等植物構建出帶狀、株間、塊狀的混合林結構。更合理地規劃好松樹和其他樹種的種植密度,可以有效減少松毛蟲的發生。對于松毛沖來講,只有稀疏的松樹林環境才適合其生存,混合林的種植方式在抑制松毛蟲生長和繁衍的同時,會逐漸豐富山林的種植密度,達到封山育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夠起到保護生態的作用。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松毛蟲的天敵來遏制松毛體種群數量。工作人員可以采用招引益鳥和釋放赤眼蜂的方式減少松毛蟲的數量。為了更高效地招引益鳥和赤眼蜂,工作人員可以選擇在天朗氣清的時候利用人造蜂巢來吸引和釋放赤眼蜂。
利用菊酯類等化學藥劑防治松毛蟲,該方法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費用低,能在較短時間降低蟲口密度,主要包括綁毒繩防治和飛機噴灑防治。
物理防治的手法更為簡單,主要使用黑光燈誘集蟲或者人工摘卵的方法降低松毛蟲密度,以便松樹林能夠擺脫松毛蟲對其產生的束縛。
總的來說,松毛蟲是制約松樹林成長和發展的因素之一,工作人員通過監測和防治的手段達到抑制松毛蟲數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