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欣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9)
近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穩步發展,人們對糧食的要求逐漸向綠色、有機和無污染轉變。越來越多的無污染產品受到人們的青睞。
無公害水稻,即無污染水稻。由于沒有污染的高質量水稻含有更低的毒性和有害物質,需要更好的環境因素,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由于在水稻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綠色無污染的環境種植,以此實現更高質量的水稻生產,特別是安全和生態。由于無公害水稻的種植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含田塊選擇、播種、移栽、田間管理等一系列環節,所有環節都要求實現無污染。
1.科學合理地選擇土地。
在栽培無污染的水稻之前,必須根據特定條件選擇科學合理的土地和環境。土地和環境如果不達到這個標準,就不能栽培出無公害水稻,嚴重損害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在選擇生產地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很多因素,有嚴格的要求,種植環境必須選擇無污染的土地。深耕土地,充分利用發生生物反應的水稻殘留物,使水稻有更多的營養。另外,種植水稻的土壤性質還需要符合種植要求,比如可以盡量選擇酸性的土壤才能保證水稻的高產。
2.品種使用的有效選擇。
為了栽培無公害水稻,應該選擇無污染的水稻種子。在種植水稻之前,如果沒有嚴格按照水稻種植的規范性操作,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考量,也會影響水稻的產量以及質量。所以,在對水稻的種子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必須嚴格考慮溫度、環境、陽光、土壤結構多種條件,才能保證水稻可以在環境優良的條件下生存生長,有利于水稻的高質量生產。品種的選擇需要層層把關,對水稻的種子進行質量測試和多次比較,從而選擇高質量的水稻種子。最重要的還需要注意,種植水稻的技術也需要科學合理。在種植過程中,技術必須配套。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使水稻更好地生長。
3.做好基本技術管理。
(1)種植水稻的核心工作是土壤的選擇,選擇適宜種植水稻的土地。
(2)加強施肥管理。播種前,使用腐熟的有機肥,配合少量化肥,為稻苗生長創造基礎環境。
(3)根據水稻品種的特性和實際情況進行種子處理,選擇適當的藥劑及相應的濃度浸泡水稻種子。
(4)注意田間管理。根據不同生長期提供不同的水分,同時確保足夠的肥料供給和良好的通風條件。
總之,水稻的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對改善居民食品安全和質量,促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