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孫 燕
南京鼓樓醫院,江蘇 210000
手術室是醫院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對病人實施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手術室護士與銳利的剪、刀、縫針以及病人血液、體液、分泌液接觸較為頻繁,是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1]。近年來,隨著手術器械的日益精細化,加之手術技術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病人選擇手術治療,進一步增加了手術室護士工作量[2]及血源性職業暴露風險,對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增加了護士工作壓力[3?4]。因此,完善手術室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顯得尤為重要,亦是目前臨床研究熱點。本研究通過分析“知信行控修”管理在三級甲等醫院手術室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中的應用效果,旨在尋找最佳管理措施。
1.1 研究對象 于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選取我院100 例手術室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已取得執業證書;②在編人員;③在崗護士;④女性。排除標準:①產假或(和)病假人員;②正參與其他研究。采用信封法將其隨機等分成管理組和傳統組,每組50人。管理組:年齡20~47(32.12±2.34)歲;工作年限:<10 年31 人,≥10 年19 人;職稱:護士23 人,護師及以上27 人;學歷:專科及以下24 人,本科及以上26 人。傳統組:年齡21~48(32.19±2.36)歲;工作年限:<10 年32 人,≥10 年18 人;職 稱:護 士20 人,護 師 及 以 上30人;學歷:專科及以下26 人,本科及以上24 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護士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傳統組 實施傳統管理,包括新護士入科時進行理論宣教,帶教老師實操提醒;利器盒外粘貼標語;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及時上報。
1.2.2 管理組 采用“知信行控修”管理方式進行管理。
1.2.2.1 整理相關資料 將“血源性職業暴露”“處置”“防控”等作為關鍵詞,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獲取相關文獻;查閱國內外血源性職業暴露的研究現狀、防控對策研究等相關報道。對上述內容分類整理,并以此作為培訓基礎材料。查找、收集我院血源性職業暴露檔案,明確發生暴露人員、暴露部位、暴露原因等情況,分析暴露發生原因及其防控、報告、處置、監測等情況。1.2.2.2 制訂管理方案 綜合醫院實際情況以及相關資料,對我院血源性職業暴露不完善內容予以修訂、補充,如領導工作小組成員及其職責分工,血源性職業暴露應急預案,血源性職業暴露發生后的報告、處理、檢測流程,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措施及相關培訓考核制度等。
1.2.2.3 實施培訓計劃 感染控制科負責對手術室醫務人員進行2 次集中培訓,培訓結束后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員綜合手術室特點進行培訓考核。手術室結合崗位、工作特點以及近年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操作,實施全面、系統、針對性的培訓。培訓方式包括播放小視頻、情景模擬教學、操作示范、發放宣傳海報以及在宣傳活動日組織活動等多種形式。
1.2.2.4 質量控制 將血源性職業暴露納入感染控制質量檢查過程中,要求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員對易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的環節加強監管,督導護士正確應用防護用品,嚴格遵從相關規范實施操作;抽查護士防控知識以及操作方法掌握情況,對于知識掌握不佳以及操作不合格的護士予以批評指正,同時加強培訓。
1.2.2.5 修訂報告及流程 及時整理改進調查、培訓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細化及完善報告、處置流程。
1.3 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情況、職業防護行為評分及滿意度。①血源性職業暴露:包括銳器傷、血濺到皮膚黏膜及其他。②職業防護行為:主要從防護用品使用合理、護理操作規范、器具嚴格消毒、嚴格隔離、合理處置廢棄物、職業暴露合理處理、情緒樂觀7 個方面進行評價,每個方面滿分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護士職業防護行為越佳。③滿意度:采用滿意度評估量表判定[5],分為十分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 個選項,十分滿意與較滿意均視為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頻數及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情況
2.2 兩組護士職業防護行為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職業防護行為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護士職業防護行為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傳統組管理組t 值P人數50 50防護用品使用合理91.24±2.37 95.81±1.73?11.013<0.001護理操作規范92.04±3.22 95.12±2.31?5.496<0.001器具嚴格消毒91.08±2.45 97.24±0.59?17.285<0.001嚴格隔離90.84±1.83 96.03±1.04?17.435<0.001合理處置廢棄物90.77±2.01 96.12±0.73?17.690<0.001職業暴露合理處理91.73±2.33 95.28±1.41?9.217<0.001情緒樂觀90.67±1.93 95.22±1.38?13.560<0.001
2.3 兩組護士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 3 兩組護士滿意度比較
血源性職業暴露主要是指醫護人員因接觸病人含有傳染性病原體的血液或其他體液導致的暴露[6?7]。隨著現代診療技術的發展,臨床主要通過采血、注射、切開、手術、引流等有創操作完成疾病診治,從而使注射針、穿刺針造成的損傷以及刀割傷、玻璃傷等銳器傷發生率明顯升高[8?9],其中,銳器傷是手術室護士最常見的血源性職業暴露方式,護士一旦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一方面可能面臨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會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10?12]。因此,如何有效避免血源性職業暴露發生,對保障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知信行控修”管理是基于“知信行”理論模式開展的一種新型管理方式,其結合質量控制以及持續改進管理,有利于實現管理的強化鞏固[13]。
本研究發現,管理組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發生率為6.00%,低于傳統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施“知信行控修”管理有利于減少手術室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發生,其原因可能為“知信行控修”管理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可幫助護士提高血源性職業暴露相關知識掌握程度,促進其進一步了解血源性職業暴露防控對策、應急處理等相關知識,提高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執行情況,有利于護士在潛移默化中糾正自己以往不合理的認知和操作,學會嚴格遵循相關規范開展工作,最終降低血源性職業暴露風險。此外,管理組護士職業防護行為評分各維度均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施“知信行控修”管理有利于改善護士職業防護行為,其原因可能為“知信行控修”管理重點針對護士防護意識薄弱環節,通過系統、全面的教育培訓,提高了護士認知和防護行為有效性[14]。在該管理實施過程中,針對護士對血源性職業暴露薄弱環節逐漸形成體系化教育培訓大綱,可增強護士的職業暴露安全教育以及職業防護意識水平。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有利于提高護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以及對相關內容的接受程度,為護士認知以及防控行為的逐步轉變奠定了基礎。經過干預,結果顯示,管理組護士滿意度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知信行控修”管理在預防手術室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方面效果較好,有利于改善護士職業防護行為,護士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