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說過:“兒童第一次伸出自己的小手,代表自我要努力進入這個世界之中。”手是兒童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它直接影響大腦,受大腦支配,同時,又對大腦的發育起著重要作用。手指操以獨特的教育形式,將傳統的兒歌、近現代教育界所推崇的手指運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過學習與娛樂結合、動手與動腦結合,在一起看、一起做的互動式游戲中,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孩子更多感覺器官的全面開放。
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我在跟自己家孩子一起做手指操的游戲中受到啟發,將手指操引入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增強注意力的手指操
對于正在進行的一件事情,剛升入小學的孩子往往很難集中注意力,對此不能強求,但也需要進行訓練,因為長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導致孩子無法學會觀察及傾聽,對身邊的事情易沖動、沒耐心,將來會對一成不變的課堂學習產生障礙。
增強注意力的方式有許多,對于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變換一些方式更容易讓他們接受此類訓練,當然也不能過于頻繁變換。俗話說“想動腦,先動手”,手指操便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手指操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活動,因此這樣“有趣”的訓練方式,比較受孩子們的喜愛。比比畫畫,時不時再拍拍手,會使幼小的孩子們笑個不停,同時也鍛煉了注意力。
二、行為習慣養成的手指操
首先,手指操給孩子提供了行為習慣養成的機會。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很多孩子在沒上小學以前,都是家里的小公主或小王子。他們只管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隨心玩樂。他們普遍表現出對別人很強的依賴性,自身的獨立性較低。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說教方式給孩子們講道理,他們并不容易理解。而當教師組織學生參與手指操時,學生的獨立性就會被激發出來。這就可以給學生提供非常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機會。
其次,手指操能夠激發起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積極心理。糾正學生的行為習慣是一項非常系統性的工作,教師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的把握。比如,當教師采用簡單粗暴的說教式來開展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時候,學生的逆反心理很容易被激發出來。那么,學生或是把老師的說教當成耳旁風,或是表面尊崇而不遵守秩序。這樣,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效果就不盡如人意。基于此,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去進行教法的分析,從而選擇恰當的教法。運用手指操來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就是不錯的選擇。手指操屬于游戲的范疇,它符合一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那么當教師借助游戲載體來開展教育的時候,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心理認同感與親切感。由此,學生就會走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之路。
最后,這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素質發展。手指操并不只是簡單的動作模仿。學生在練習手指操的時候,除了要不斷規范自身的動作,還要充分調動起思維的活躍性。這樣,學生才能明確行為習慣培養的意義,才會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從而接受行為習慣培養教育。
在一年級的班級管理中恰當運用手指操,可以讓孩子快樂,教師輕松,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