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橋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的迅速發展和學生個體特征的變化,語文課堂教學要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語文教學探究興趣。在此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施有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鉆研文本;創設情境
新課標已經步入實施階段,實施的關鍵在課堂。受傳統知識本位、考試本位的影響,當前語文教學盡管改革不斷深化,課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強,但語文教學少慢差費、效率低下的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是否能夠延續,取決于教師能否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高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取得實效。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下,通過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的環節、途徑和方法,學生在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一節課上,如果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掌握了重點知識,則達到了突破重點的標準。在難點上,能把問題設計為有梯度的一組小問題,并啟發學生把難點分散,從而一一擊破,此乃突破難點的標準。
二、影響語文課堂教學的因素
課堂教學目標定位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舵”,不可淡化,不可隨意化。這主要體現在對“三維課堂教學目標”的理解和表述:知識與技能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和載體;注重過程與方法,特別是學法指導;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主要是教師以自身的態度投入和情感體驗感染和調動學生。
三、教師要深入鉆研文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知識,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我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通讀一遍,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于要通過查字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是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以把握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作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
四、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語文探究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探究的興趣。那么,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自在,學得有趣呢?
應該讓學生從思維中獲得快樂。思考是一種創造過程,更是一種享受的過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確實是一種享受。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
參考文獻:
《當代教育科研與實踐》 P45梁文東 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8
《教育科研》P41胡敏 世界科學教育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