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英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zhàn)場,下面就課堂教學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課堂要有民主的探究
民主的家庭氛圍是父母與子女和諧相處的必要條件,民主的師生關系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的充分前提。
記得講讀七年級下冊《鄧稼先》一文時,導入后我問道:“誰來說說你了解的鄧稼先?”活躍分子楊棟的手隨大家一起高高舉起了,“好,你說”。“鄧稼先和楊振寧是好朋友,他們是中學、大學同學,楊振寧是……”聽著聽著,大家都已經(jīng)感覺到他跑偏了,孩子們開始躁動了。此時,我便說道:“鄧稼先的事跡稍后了解,同學們跟隨楊棟同學先了解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吧。”他頓了頓,羞澀過后便滔滔不絕地對楊振寧教授進行了全方位的介紹,孩子們屏住呼吸,聽得如癡如醉。介紹完后,楊棟沒有太難堪甚至有些得意地坐下了。孩子們也不再拘謹,都躍躍欲試,小手又高高舉起了。楊棟對楊振寧的介紹雖與課堂教學無關,耽誤了一點教學時間,孩子們不但對這位有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這種讓孩子接著說、大膽說的民主方式、給不同聲音孩子表達機會的方式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們大膽發(fā)言的信心。
二、課堂要有熱烈的討論
討論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體現(xiàn)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
課堂上,初中學生不像小學孩子那么活躍,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多說,對那些學習困難、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同學,教師要以鼓勵的眼神對他們予以贊賞,相信他們,鼓勵這些孩子去打開心扉,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他們?nèi)谌雽W習氛圍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個體不同的表述,孩子們就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疑問,這些都需要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
三、課堂要有充分的練讀
讀的形式很多,朗讀、默讀、誦讀等都是閱讀的重要方法。它們在幫助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雪》時,課堂上我沒有對這首詞進行逐字講解、逐句分析,而是將讀貫穿于堂課,范讀、齊讀、個別讀,反復練習,整堂課下來,學生不但能背誦了,而且還能較好地理解這首詞。有的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北方雪景圖,有的同學暢談了自己的理想,說出了自己的抱負。我認為這里的朗讀使學生獲得了最初的感性認識,為他們進入文章深層的理解和鑒賞奠定了基礎。
四、課堂要有客觀的評價
現(xiàn)代教學體系中,評價的地位越來越高,評價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評價的方式越來越活,表揚與批評應該相得益彰。
有些教師在課堂評價中只注意了對學生的表揚,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表現(xiàn)過于寬容。學生回答問題時,一般是意思對了便會給予表揚,因為教師害怕指出學生的錯誤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對于他們答案中隱形錯誤(如價值取向方面的錯誤等)指正得較少,其實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我們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表現(xiàn)應給予客觀的評價,既要肯定其優(yōu)點,也要指出其錯誤。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該是科學與藝術的結(jié)合體,應該使學生達到既掌握知識又陶冶情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