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美
摘? 要:在幼兒園教學中,種植園地教學是較為關鍵的環節,教師教學時應當重視起來,讓幼兒在種植園地內感受并發現自然,體驗大自然帶來的與課堂上不同的氛圍。在種植園地開展活動期間,可以讓幼兒親自參與,提升其動手能力,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讓幼兒學會團結互助,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文章對幼兒園種植園地“活管理”進行分析,旨在為相關教師提供經驗。
關鍵詞:幼兒園;種植園地;活管理
課程的資源觀就是聯系生活、社會、自然,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有廣闊的視野。生活就是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來源于生活,課程的全部包括了生活的所有。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當重視管理種植園地,把種植園地的管理與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可以為幼兒未來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建設種植園地,讓幼兒動起來
種植園地屬于濃縮版生態園,代表著大自然。種植園地的面積對種植活動有一定的影響。部分幼兒園由于種植園地面積比較小,往往將其當成擺設,以至于種植園地的作用也就不明顯了。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把眼光放寬、放遠一些,采用盆栽、擺放、懸掛等方式進行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幼兒園,應當將種植園地充分利用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種植一些蔬菜,幼兒自主選擇種植蔬菜的種類。在種植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全程參與,給幼兒表現的機會。對于表現良好的幼兒,教師應當將其作為全班的勞動小模范,讓其他幼兒向其學習。教師要引導幼兒從種植開始,澆水、除草、施肥,直到最后的長成全程參與。通過參與全程種植,幼兒可以感受種植帶來的體驗,與大自然更進一步接觸,不僅拓寬了幼兒的視野,還鍛煉了幼兒的參與能力、動手能力,實現了種植園地“活管理”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生活,讓幼兒真體驗
季節在變化,幼兒園內的種植園地也在隨之變化。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感受每一個季節下種植園地的變化,觀察的同時也可以真正體驗季節變化帶來的不同。例如,教師帶領幼兒種植豆角。春季,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種植,松土、挖坑、播種、施肥、澆水,然后觀察其變化。夏季,豆角逐漸長成,教師帶領幼兒給豆角拔草,確保其長勢更加旺盛。如果雨水大,種植園地內的積水過多,教師要帶領幼兒及時排水。秋季,豆角成熟,教師帶領幼兒收豆角、剝豆角,將成熟的豆子煮出來,大家分享豐收的喜悅。經過春、夏、秋季節的變化,教師帶領幼兒在種植園地內經歷了從播種到豐收,這個過程足以讓幼兒體驗生活,感受教材之外的教學,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三、參與種植管理,讓幼兒享樂趣
幼兒園需要規劃種植園地,盡量滿足幼兒的需求。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幼兒園可以為其提供不同的種植園地,這樣在種植方面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對于小班幼兒,幼兒園可以為其提供操作簡單的種植園地,如讓其插蒜頭;種養一些簡單易活的植物,如多肉植物,這樣既讓小班幼兒參與種植園地管理,還能展現相應的成果,可謂兩全其美。對于中班幼兒,幼兒園可以讓其進行土豆掩埋,只要將土豆放到準備就緒的種植園地內掩埋好即可,同樣,要讓幼兒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參與到種植園地管理中。對于大班幼兒,可以讓其挖坑、種菜,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大班幼兒對自己所種的菜進行管理,如澆水、除草,讓全班幼兒均參與到種植園地管理中來,最后分析自己的勞動成果。
四、鼓勵家長參與,讓幼兒更積極
幼兒園在管理種植園地時,也可以鼓勵幼兒的家長一同參與進來,這樣更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家長的帶動下,幼兒更能放開自己,進而推進幼兒園種植園地“活管理”。例如,春天,幼兒園要在種植園地種植一些樹木或者花草,便可以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完成種植。在種樹時,家長挖坑,幼兒將土弄到一旁,坑挖好后,幼兒幫助家長扶住樹苗,家長填土,填完土后,幼兒澆水。家長與幼兒合作種植樹苗,能讓幼兒體驗其中的快樂。樹苗種好后,可以讓幼兒定時給樹苗澆水。幼兒園要定期組織一次或者多次這樣的活動,讓家長帶領幼兒為種植園地增添一些風采,同樣實現了參與種植園地“活管理”的目的。
總而言之,幼兒園讓幼兒參與到種植園地的管理中,讓其體驗種植的辛勞和快樂,既能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常識,體驗關愛生命的重要性,讓幼兒既能在玩中學,又能在學中玩,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動手能力。種植園地給幼兒發現生活的機會,讓幼兒親自體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實踐的過程中捕捉有價值的東西。
參考文獻:
[1]董昭媛. 淺談幼兒園種植園地的創設與利用[J].文淵(高中版),2019(7).
[2]周海燕. 從“種植園地”走向“育人中心”:融入STEM教育理念,讓幼兒的種植活動更有意義[J]. 山西青年,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