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凱
摘? 要:文章以農村特殊兒童為例,對送教上門的實施策略展開研究。考慮到特殊兒童相比于正常兒童的內心更為脆弱,教師應該為其創設一個相對輕松的送教環境,打開他們的內心世界,使他們自愿參與到送教活動中。另外,教師要設計適合特殊兒童的送教強化作業,給予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相同的對待,避免他們出現心理層面上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學校;特殊兒童;送教上門;實施策略
送教上門是一種特殊教育的方式,此種教育主要面向身體或心理存在殘疾的兒童。為了滿足此類特殊群體的日常學習需求,提出送教上門的教育形式。在教育的過程中,以提高特殊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為關鍵,使其能夠逐漸適應社會,從而可以在社會上自主生活。此種教育方式區別于常規教育方式,其并不僅僅是要讓特殊兒童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更是要針對其身體缺陷,施心理層面的教育指導,避免他們在生活中產生自卑心理。當下社會提供給特殊兒童的送教上門工作仍然不健全,為了讓更多的特殊兒童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文章以農村特殊兒童為例,對送教上門的實施策略展開研究,以期為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提供參考。
一、送教上門工作實施的意義
為了普及特殊兒童教育,提高農村特殊兒童的整體素質,讓農村特殊兒童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獲得走入社會的勇氣,送教上門的教育形式被嘗試應用于農村特殊兒童教育階段中。送教上門是針對特殊兒童采取的教育措施,指教師去到特殊兒童家中,針對特殊兒童的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是特殊教育學校的補充。送教上門為特殊兒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幫助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對于提升特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成長都有積極影響。通過送教上門服務,特殊兒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與人接觸,不斷加強自我認識,填補心靈空缺,產生對生活新的希望,實現自我調節。
二、送教上門工作的實施策略
1. 創設輕松的特殊兒童送教工作環境
在為特殊兒童提供送教服務的過程中,為其創設一個輕松且愉悅的送教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結合以往特殊兒童送教經驗的分析,特殊兒童相比正常兒童內心更為脆弱,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為此,在創設送教環境時,必須以愉悅的方式與特殊兒童進行交流,并且要避免在送教過程中教育行為的操之過急。此種行為不僅會給特殊兒童帶來不必要的壓力,甚至會對其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影響,尤其是針對心理層面存在缺陷的特殊兒童。相關研究表明,這些缺陷大多是先天產生的,他們自出生便十分抗拒未知領域的事物,尤其在與人溝通方面,往往長期處于拒絕溝通的狀態,普通的教育方式根本無法正常進行。
2. 設計適合特殊兒童的送教強化作業
在面向農村特殊兒童開展送教上門工作時,教師應該設計一些以文化為核心的送教作業。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在教育過程中,執行在特殊兒童家庭中“手把手”教育的方式,指導特殊兒童基礎的握筆行為,同時指導他們書寫一些簡單的漢字筆畫,使其樹立對學習的正確認知。在此基礎上,引入專注訓練的方式,對兒童進行方位分辨、色彩識別、觸覺感應、嗅覺與味覺等方面的指導,采用反復訓練的方式,培養特殊兒童的思考能力。同時,鼓勵特殊兒童通過自身努力完成更換衣物、洗臉、刷牙等日常行為,并根據當天指導或教育的內容,為兒童布置“家庭作業”,包括自主完成多種生活行為、熟練書寫簡單漢字筆畫、掌握握筆的標準方法、每天早起對著鏡子微笑等。對于特殊兒童來說,這些行為的實施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要求送教人員在指導特殊兒童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并通過多次指導的方式,強化他們對此方面的認知。
除了要為參與學習的特殊兒童布置“作業”,還要為特殊兒童的家長布置任務,包括要求他們多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深入交流,對其進行日常生活的輔助性指導,允許特殊兒童參與家長的日常家務等。總之,要給予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相同的對待,不應特殊對待他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他們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三、結束語
文章從創設輕松的特殊兒童送教工作環境、設計適合特殊兒童的送教強化作業兩個方面,開展了面向農村特殊兒童的送教上門工作研究。希望通過此次研究,可以引發社會各界對特殊兒童的關注,使他們在真正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從而適應社會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國強. 實施精準教育安置,扎實推進控輟保學:以云南省玉溪市“送教上門 + 特教班”新型安置模式為例[J]. 現代特殊教育,2020(23).
[2]劉德華. 縣域開展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為例[J]. 中國特殊教育,2020(6).
[3]邢國林. 創設故事情境,提高送教上門特殊兒童綜合素養:以個訓課蒙臺梭利《二項式》為例[J]. 現代特殊教育,2020(13).
[4]黃儒軍,申仁洪,明蘭,等. 特殊兒童送教上門服務的實踐與反思[J]. 現代特殊教育,2017(22).
[5]張長莉,張永莉. 送教上門實踐策略探析:以富順縣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9).